chun
春
guang
光
wu
无
xian
限
hao
好
▲青团最近爆红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食美食
青
团
江南是从来不缺糕点的,而青团却因为尤其明显的时令性而分外令人挂念。这更像是某种约定了的一期一会,如果哪一年的清明时节吃不上一只好好的青团,便总是会耿耿于怀,时刻惦念。
小时候家里都是会做青团的,不像现在去排队买着吃。不过可不像古人书里写的:“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那样简单。
(一)
青团的自我修养
青汁、糕团和馅料,构成了一枚青团最重要的三大元素。
1|青汁
青团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春意浓浓的翠绿。但好好品鉴它,精髓却是埋藏在这绿意中略带清苦的芳香。
按青团取汁的主要原料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艾草青团,鼠曲草青团和麦青青团。
虽说不同植物都有其独特的风味,但它们都具有一种清新的香调,能带给人愉悦的“青草香气”。
它来自一种叫做叶醇的香气分子,当叶片被压碎揉捻时,细胞破裂释放酵素,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使青草香更加明显;而经过加热之后,这种香气又会逐渐消退,属于植物自身的乡风野味方显山露水。
[艾草]
艾草是如今青团取汁的主流,因为它气味甘洌又芬芳,清明前后长势最为茂盛。
艾叶在明前时摘取,幼苗不到成年人的食指长,方为细嫩。处理艾草的步骤虽然不难,但较为繁琐,一定要经过煮沸、加碱粉和过冷水,才能去掉艾草的苦涩。
[鼠曲草]
青团最早是用鼠曲草取汁的。鼠曲草生命力顽强,比艾草更常见,河边田埂都能落地生根。
等鼠曲草结出黄花时,茎叶已老。所以趁早春还打苞时就得摘下,洗净后挤压汁水,再反复用石灰水沉淀,一来可以去掉杂质和苦涩味道,二来还能保持青汁的翠绿色泽。
[麦苗]
田里的麦苗是最容易获得的食材。麦苗在古时并不如艾草和鼠曲草为典型的食材入馔,没有野生草物甘辛的味道,香气也不够浓烈。无奈到了现代,人们对青团的需求是在太高,才有了大量使用麦苗榨取的麦青汁这种替代品。
除了这些用来染色的植物,有时做青团还会用到柚子叶或者山矾叶,洗净后铺在蒸笼上,蒸出来的青团既不会相互粘黏,还会再添一层绿叶自身的特殊香气。
2|糕团
米粉做面团,最关键是追求稍稍有硬度、不粘牙的口感。如果全用糯米,就和黏嗒嗒的汤团无异了,所以还要加适量粳米。
磨米浆前,需要根据米的品质来决定粳米和糯米所用比例。
米在浸泡充分后用石磨推,让晶莹的大米融成乳白色的粘浆,再加入青汁。讲究的话,入锅需煮、搅、熬、翻,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熬成干糊后,移到干净的木盆内揉团,经验老道、浑身是劲的人才能揉出韧性十足的面团。
还有一种做法,保留青汁滤后的纤维残渣以强调香气。混合了青汁的米团放入木臼里,用很重的木锤一下一下地敲打,让米团和草叶充分融合,这样蒸出来的青团表皮会留下深浅不一的斑驳。
3|馅料
没错,青团也分甜咸党。
甜党
[豆沙馅]
青团最经典的搭配。
做豆沙是磨性子的活儿,豆沙要炒透,炒到绵密细腻的沙绪感,留皮可增香。重油重糖是一颗豆沙馅的灵魂。江南人嗜甜,剔透玲珑的猪板油要能钻进豆泥和砂糖中,是表现甜味最好的载体。
重口亦不是无止尽的,若没有几粒酝酿已久的糖渍桂花用香气来调和,这馅也怕只会沦俗。
[百果馅]
苏州文魁斋的正仪青团子,在清末就被列为进贡时令品,其中百果馅儿的青团最讨喜。用去核大红枣碾成枣泥,掺白糖和胡桃肉做成。
咸党
[春笋豆干肉丁馅]
纵然有再多咸酥鲜香的搭配,咸口中春意的担当,还非入时令的春笋莫属。将这三种食材分别切丁,入锅前直接下五花肉丁煸香,猪肉自带油脂,包裹着笋的水灵和豆干的鲜。一口下去,脆的糯的,咸的鲜的,统统都有。
其它口味集锦
香干马兰头馅儿
荠菜肉馅儿
蛋黄肉松馅儿
腌笃鲜馅儿
芒果青团
榴莲青团
冰皮青团
(二)
宣传统手作清明粿觐见
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都在快速流动和迁徙。这一款清明粿突破没有防腐剂易变质的阻碍,在物流和冰袋保鲜的协作下,随着长江以南的乡愁,自南向北传播流传,演变转化,成为一种舌尖上的独特味道,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艾叶在清明前摘取最佳,幼苗成长到一个手指长度时,嫩且够味,也不至于苦涩。馅料种类按照偏好有咸口和甜口之分,精心炒制的菜馅儿都是由新鲜食材大火炒制,糖馅则讲究红糖和芝麻的挑选了。
将粳米和糯米在浸泡充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研磨,才使得其质地更加均匀细腻。晶莹的大米逐渐融成乳白色的粘浆,只有合适的搭配,才能使得做成的青团外皮软糯适中,包的住馅料,又保障了成品后的颜值。若是问起这具体配方,大抵人家是不愿意告知的。
处理艾草看似不难,实际步骤繁琐尤其讲究经验。艾叶摘去粗梗,清洗干净后入锅汆熟,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入碱水,否则青叶遇热即变黄,也无法保留艾叶原有的纤维感。
碱水中捞出的碧绿色的艾叶要再次清洗数次,放入重大几百公斤的石臼中用力捶打后,这经过碱水和温度转化过的植物就成了一块凝结的纤维绿团。
咸口青团的馅料则讲究原料的新鲜正宗,正当时的春笋最为鲜嫩,猪肉、豆腐干切丁备用,还要用来自农户老坛腌制的咸菜。和外面揉成肉丸子的咸馅不同,嫩的软的咸的鲜的,每种原料都颗粒分明,吃得很是精细讲究。
甜口青团的馅料则简单了许多,但对于土法红糖和芝麻粉的甄选极为重要了,只有老品种的芝麻搭配上新鲜榨制的红糖,按适宜比例兑和,方能创造出香甜的口感。
食材的预备还是小事,真正入锅炒制、揉团、包馅、入模、出品,这一系列的工序则讲究的是一气呵成。
一边是土灶旺火烧热预备,另一边则将捣烂的艾草纤维加入米浆中搅拌均匀,只有高温才能让艾草和米浆更加充分的融合。
凭直觉感受到锅的热力,加入农家菜籽油,待浮沫散去,舀入一大勺艾草米浆,这期的“煮”、“搅”、“熬”、“翻”,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确保受热均匀需要经验老道的人去翻炒青团糊,水分逐渐蒸发,终于熬制成干糊状。只有做了十几年青团,才能一眼判断出是时候离锅了,遂一口气铲出迅速转移到案板上。
面团还带着出锅的热气,就要趁着这烫人的温度,一位浑身有劲的人反复揉搓使其生出特有的韧性。
看到大青团表皮色泽泛着鲜亮时,捏出一个个小青团来摆在案台上,这便是清明粿原型了。
手艺精巧的人负责咸口青团的包制,因为完全依靠手工,无法使用印模等器具。
凭着手感将小青团揉成扁平状,由中心向两边分别用力成小碗状,放入一小勺的咸菜馅,最为关键的是要迅速封口,以防油脂流溢到两边,很难自然粘合。
而另一个有趣的吃法,是将甜陷包好放入木板做成的印模中,上面刻着各种字体形状的“福”字,手法与做月饼相近。
不同时节的传统食物诸如粽子、青团等,一直以祭祖、家庭传授的形式在中国延续。这款传统的青团则代表了老一辈人对食物原料、制作手法的固执讲究。当你看见蹒跚学步的小孩也在学大人模样,捏揉青团,你就明白了,原来关于食物的传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
身在异国,清明时节,也要领略一下食物传承的味道!
半淞园艾草青团即将下线!
青团油绿如玉,
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肥而不腴,
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
熟以后绿绿的松软的皮儿,豆沙馅心甜而不腻,香糯可口。
1袋g(6个)
嘻哈价:5.99
半淞园艾草青团2袋
嘻哈价:10.99
半淞园艾草青团3袋
嘻哈价:14.99
注:本单3月30号左右开始取货
到货通知
图文
整理于网络
编辑
CarmnChan
来源:食尚亚洲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嘻哈网购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