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端午节了,小编我居然在朋友圈里刷到了“黑暗料理”!!!墨鱼干、大虾、蛏子,足足一顿海鲜大餐了!再加点螃蟹肉,
也是一份高价麦饼了!
这位大哥,
您吃的是鱼还是馅饼?
都让开,谁有这个应景,
小龙虾也能做馅料了!
emmm,虽然以上纯属娱乐,
但温岭各地在麦饼馅头上确实有区别。
???
▲在靠海的石塘等地,除了虾、墨鱼外,还将鱼肉作为馅头,选的通常为鲳鱼、小黄鱼这类肉质相对细腻、鱼刺相对易分离的鱼肉,充满海边特色。
▲在离海相对较远的泽国、大溪等地,则有鳝鱼、蚕豆这些海边人家餐桌上不常见的馅头。
海边人觉得:
馅料里加点鱼肉海鲜,美味多了!
山里人觉得:
胆子真大,加鱼肉不怕刺卡到喉咙?
不过,小编是觉得:
随着生活的日渐富足,
馅头的选择还是视个人喜好而定,
只要你喜欢、觉得好吃,
都可以包入麦饼里。
你家今天吃的馅料里有鱼肉吗?
你见过最丧心病狂的麦饼馅料是什么?
记得来下方评论区聊一聊哦~
-------我是分割线-------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传统节日。
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别称: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来说,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渐渐演变成了“端午”。另外,端午节也称“端阳节”“重午节”“菖蒲节”。
端午节对于温岭人而言,
几乎可以等同于麦饼节了。
尽管近年来随着粽子文化的兴起,
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等现象日渐增多,
但麦饼仍然是这一天当之无愧的主角。
为了过上一个不一样的端午,6月15日上午,热热闹闹的麦饼制作大赛在城南镇礁门村文化礼堂举行。
当天,城南镇礁门村、磊石村、东峰山村联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台州银行以及温岭日报,在礁门村文化礼堂举办麦饼制作比赛。上述3个村各选出2支队伍参加比赛,每队由5名选手组成,选手主要为当地妇女,她们分工合作,比拼哪支队伍做麦饼速度最快、形状最圆、色泽最美、口感最佳。
本报全媒体对此次比赛做了全程直播。
来段小视频,给大家感受一下现场氛围~
来来来,跟着小编学吃麦饼咯~
▼
取适量粉块放在手中揉成
直径约10厘米的饼状,
用麦饼卷在饼上来回滚动,
形成一个麦饼。
放到平底锅上,烙到麦饼两面开始起泡。
将烙好的麦饼堆叠整齐
叠放在泡沫保温箱里。
炒上几个家人爱吃的小菜包进麦饼
比如炒面、萝卜、鸡蛋、虾仁……
(ˉ﹃ˉ)(ˉ﹃ˉ)(ˉ﹃ˉ)
最后,卷起来就可以享用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
为什么直接从烙麦饼开始说呢?
怎么不说说麦饼是用什么做的?
因为,就是这样一种堪称标配的食物,
各地的做法却不尽相同。
流传最广的,应当是
用“地莓”或苎叶制作的麦饼。
佛耳草
温岭方言里的“地莓”,又称佛耳草、鼠曲草,以前常见于田间地头,现在比较少见了,不过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山间还是可以找到的。“地莓”有真假之分,所谓真“地莓”,就是开黄花的那种佛耳草,假“地莓”则不会开黄花,但也可以做麦饼。
苎叶
苎叶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叶子,相对容易找寻,也就成为一种麦饼的常用原料。温岭人做麦饼所用的那种苎叶,叶背是白色的。另有一种叶形细小的野苎叶,据说倘若牛不小心吃了,就会痢血,因此过去放牛时,就十分留意,尽力避免耕牛误食野苎叶。
艾叶
个别地方还用艾叶等制作。在太平尚书坊姚家里一带,就传承着这样一种特别的麦饼制作工艺。据姚家后人介绍,姚家艾叶麦饼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
而无论以上述哪种植物为原料,制作麦饼时的流程基本相同。以苎叶为例,在采摘苎叶后,一般要将叶脉去掉,然后放在锅中煮,煮制时加一点食用碱,这样可使叶色显得更青。煮好后,用清水洗净沥去水分,然后把苎叶和麦粉揉在一起,成为绿色的粉团,再摘成一个个鹅蛋般大小的粉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麦饼。最后,将麦饼放在熬盘(平底的煎盘)上烙,待烙熟即可。
当然,不同原料做出来的麦饼,口感稍有差异。对于这一点,姚家艾叶麦饼“掌门人”周亦红感受颇深,她的娘家在太平南门,常用苎叶制作麦饼,嫁入姚家里,吃过艾叶麦饼后,觉得不仅口感更为清香,而且吃完后更容易消化,没有涨肚感。
现如今,麦饼也不再只是
端午、立夏时节才能吃到。
只要你想吃,平时都能吃上。
渐渐地,麦饼也成为一些温岭人
向外地友人推介家乡的一个载体。
端午安康
最后,
温岭日报祝大家麦饼节快乐啦!
-End-
文字
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萍陈潜
图片
通讯员林锴王赛微
视频
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陶仙萍
编辑
蒋路娅审核
王妙德校对
季虹希
猜你喜欢
◆30年后,当父亲垂垂老去,我是否能像如今这样,为你擦去时光的皱纹
◆滨海小伙,6月12日,你撞倒老人后逃逸被监控拍下了!
◆68元/斤,温岭银泰地下超市居然在卖鳄鱼?活的那种……
点亮爱心,端午安康!
温岭日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