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叶,端午食药食叶篇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食叶篇)

清明节将至,清明是个万物生发的季节,信奉“药食同源”养生理念的潮汕人,又到了“食叶”的时节了。

清明时节,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植物都开始生发稚芽嫩叶,正是各种叶的旺盛季节。这时候食用各种植物的嫩芽嫩叶,无疑正当其时。

茶叶。清明前后采的茶,就称为“春茶”,是一年中产量最大的。茶农讲究要在清明前一天的午后,天气晴好时采摘,并要取其二叶一芽,所谓“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先得一枝春”。清明鲜摘的春茶嫩叶,也可以用来做菜,和上鸡蛋液酥炸,或者用来炖肉炖骨,或者和黑木耳一起炒肉片,都有很纯的茶香。

(客家艾粄)

(青团)

艾叶。潮汕人把艾蒿称为“大药母”,通常用艾叶来制艾绒灸穴位,或者煮水浸洗祛湿祛风,但也有人取其嫩叶食用。客家人用来做粿,称为“艾粄”,江浙一带用来蒸“青团”。潮汕人过去有专采正月里的艾芯炖补的食法,又有一说未出正月的艾绒,就是中药“茵陈”,有温补作用。(不知道是否正确,请专家指正)

苦菜芯。清明时节也是唯一适合食用苦菜的时节,苦菜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明目,和胃,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伤,咳嗽,支气管炎,疳积。用来炖鸡汤,或是与猪肉末做成苦菜丸汤,甘香沁人,且有很快的降血压血糖作用。

(枸芑“宁夏红”)

(软枝枸芑菜)

(硬枝枸芑菜)

枸杞菜。甘肃,宁夏一带是枸杞的主产地,但他们是取其枸杞子,而我们潮汕人却食其叶。现在澄海市面上的枸杞菜,有二个种类,一种硬枝且枝条上长有刺的,但叶小,味更苦,另一种是软枝,无刺,叶大而嫩。论药效,有刺硬枝才是正宗的枸杞,会结籽的,但由于地理气候关系在潮汕不结籽而已。但无刺的不太苦,用手一捋就脱光叶子,味道微苦而更甘,现在食用软枝枸杞叶更多。

真珠花菜。真珠花菜是潮汕特有的食用野菜。其绝配是猪血真珠花菜汤,具有清肺凉血解喉毒的作用。真珠花菜也有两个品种,一种红骨,一种白骨,红骨更正宗,嚼着更有菜香味。

(树菜)

树菜。树菜又有一名“益肝菜”。是从美国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以扦插育苗为主,一般1株当年可反复扦插育苗50-株。在南方四季常绿,每月可采摘鲜叶片3次,栽植当年可长高至1米左右。为便于采摘叶片,当植株长到1米时即可打顶,促使侧枝生长,其叶片大而厚,长20厘米、宽10余厘米。鲜叶片可直接生吃,味道清爽鲜美,也可炒、炖、做馅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抑制糖尿病等功效。

木耳菜。澄海人不知有“木耳菜”这个名称,只知道其土名叫“浮邻菜”。以前农村到处野生,非常容易栽种,取其嫩叶,炖肉炖骨,但有不少人不习惯它的“臭青味”。

朴籽叶。这是清明最有代表性的粿。朴籽树也叫朴丁树,属榆科植物,其叶有化痰下气的作用。其果实是黄豆大小的弹丸,过去澄海儿童用来充当竹管小炮“朴籽铳”的铳籽。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叶洗干净后和大米舂成米齑,然后旧时用酒饼发酵(俗称“起大酵”)再渗入糖浆,最后再用陶制的猪朥粿模盏或梅花形陶盏蒸熟而成。一般朴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心型两种,蒸熟的朴籽粿为草绿色,上面自然开裂成笑状,散发出淡淡的草药清甘香。

(桑叶粿)

桑叶。桑叶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但无论多嫩,都嫌纤维多,不宜用于煮菜,一般用来做桑叶粿。做法和朴籽粿相似,先将桑叶加水在榨汁机中榨成汁,用桑叶汁来和占米粉,加上发酵粉,盛在小碗或心形盏中下锅去蒸,蒸熟同样会“笑”成三裂,形状和朴籽粿差不多,但有独特的桑叶香味。

麻叶。“把酒话桑麻”。古人种桑种麻,都是为了穿衣。但我们潮汕有一种矮种的麻,专用于食叶。汕头人市区和潮阳用麻叶炒蒜头来佐早餐。但乡村一般用来煮肉汤。麻叶煮熟有粘液,入口黐粘黐粘的感觉,微苦甘,有降血压血糖,凉血解毒,清理血管的作用。

鼠曲草。清明也是鼠曲草的生长季,过去清明节也经常舂鼠曲粿。鼠曲草还可以用来做鼠曲糯米丸:用鲜鼠曲加水在榨汁机打成绿色浓汁,用来和糯米粉,揉成团,包上豆沙馅,搓成小丸去煮甜汤,味道独特清香扑鼻。

益母草。益母草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卖,但清明时节是最当季的,澄海妇女经常买来煮猪肉,煮鸡蛋补血益气养颜。在揭阳潮阳,益母草煮肉汤是家常菜,非独妇女食用。(图片来自网络)

(按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2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