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菜名,我只服潮汕的

外地人去潮汕地区吃饭,看到菜单“飞龙”、“干筒”、“钱葱”一头雾水...潮汕人对食材的叫法有别于其他地方,若加以考究非常有趣...

一夜情

图中大盘子里的这两只鱼,叫红杉鱼。当地人管它叫“一夜情”,但其实正确写法是“一夜埕”。埕(chéng)是坛子,当地人捞上鱼,在坛里腌一晚上,第二天拿出来吃,既有咸鱼味,又不失新鲜。当方言里,埕和情同音,所以写成一夜情。另外一种说法为这些鱼都是出海之后用盐腌一夜就吃的。名字虽然俗气,但非常形象,“一夜”就是强调鲜劲儿,吃法有清蒸一夜情、干煎一夜情等。

飞龙

潮汕人称菠菜为“飞龙菜”。菠菜是二千多年前由波斯人栽培的,在唐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称菠菜产地波斯为西域菠薐国,所以叫做“菠薐菜”,又简化成今日的“菠菜”。潮州音“薐”与“龙”同,“菠”是误读为“飞”还是有意读为“飞”无法考证,流传下来一直就叫“飞龙菜”。

干筒

潮汕有的地区叫马铃薯为“干筒”。马铃薯原产南美,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台湾,清康熙年间引入大陆。潮汕有的地区称其为荷兰薯,但在潮阳、惠来一带民间俗称为“干筒”,这是潮汕方言中特有的外来词。根据刘尧咨的《说潮州话》:“干筒”源于马来话“Kengtang”,旅居马来亚的潮汕华侨把这个叫法带回了故乡。因此马铃薯叫“干筒”就流传至今,在潮汕民间马铃薯是粮菜两用的,广受欢迎。

钱葱

在潮汕地区将马蹄(荸荠)称之为钱葱,原因是其叶子跟葱很相似,从正上方向下看,马蹄就像个圆的铜钱,所以有“钱葱”一说。

鼠壳粿

其实鼠壳粿是一种植物来的。这种植物叫鼠壳草,用它做成的粿品就叫鼠壳粿了。饥荒年代人们采摘鼠曲草充饥,后来有人将鼠曲草作为原料,采取传统做壳桃粿的方法做出了鼠壳粿,味道鲜美且具有消积健脾开胃之功效,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家中必备的传统小食。在潮汕地区,过年过节祭祖时,很多家庭自己动手做鼠壳粿,都会用鼠壳粿当贡品。

赞赏

长按







































白殿怎么引起的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1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