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新年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共同

中药清热解毒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50517/4624723.html

距离虎年春节进入倒计时阶段

你是否已经开启了春节假期模式

心口一致地“一切等年后再说”?

眼下只顾着备年货、逛花街、做美发、打扫屋子……

人们常说,过年忙

确实如此

好在忙的成果也显而易见

城市和家里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至于到底什么是“年味”

我想,大约和逛花街、放鞭炮、贴对联等年俗有关

在深圳,由于潮汕人较多

不少人对潮汕的民俗仪式也多少有所耳闻

比如门类诸多的祭祀求福等

今天,不妨来看看潮汕的新年打开方式

到底有多少年俗的仪式呢????

潮汕的新年

对于年节民俗,后生人喜欢删繁就简,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本无可厚非,只是怀旧的我仍愿意回味昔日年俗的仪式感,也爱那浓浓的人情味。   

鄙乡潮汕过年,似乎自腊月廿四起人们便不再消停。旧时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说的就是官府在腊月廿三、普通人家在廿四、水上人家在廿五举行祭灶。这一日也是“送神日”,诸路神仙要升天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一年来凡间的行为善恶。自是日起,家家户户用竹叶、榕叶、甘蔗叶等制成长扫把,对家中天花板、墙壁角落细细清扫,谓之“采囤”。与此同时,主妇们还要蒸炸各种粿品以作祭祖敬神之用,其中用鼠曲草糯米粉作皮、绿豆沙作馅的鼠曲粿尤为特别。男人们则外出置办香烛、纸镪、爆竹、茶酒之类的年货。到了大年廿八,还要杀鸡、刣鹅、剖鱼……此外,按当地风俗,男必理发女必“挽面”,如今“挽面”已经少见,改为做发型或者美容。可以说,“年节到,忙到哭”的俗语,毫无夸饰的成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终于来到,家家贴出春联。《红楼梦》曾写道:“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金瓶梅》也有“家家贴春胜,处处挑桃符”之说。潮汕的农家,那些单扇的门儿或谷簟、福龛上也都贴了斗大的“春”字,既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意思,也巧借“春”与“存”谐音,表达年年有余的愿望。到了傍晚,主妇们将做好的年夜饭端上供桌祭祖,长幼依序跪拜焚香祷祝,请祖宗们用餐,以示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祭毕,再将饭菜重新热过,一家人团坐围炉守岁。唐太宗《守岁》诗云:“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苏轼则巧借守岁习俗,表达了自己惜时如金的态度:“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吃完团圆饭,长辈就会叮嘱后辈,家里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以讨个“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彩头。乡下农家还有“搅泔缸”的习俗,据说只要一边搅拌泔水一边念着“泔缸搅浮浮,今年饲猪大过牛”,或者“泔缸搅圆圆,饲猪多卖钱”,新年必是六畜兴旺。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是《红楼梦》中元春自制的灯谜,谜底是爆竹。如今不少城市已禁止私放烟花爆竹,潮汕乡下倒是屡禁不绝,除夕夜只要听到爆竹忽然响起且连绵不绝,就明白新年即将来临。

新岁之首,春天伊始,多数人家的早餐都吃素。据民国沈敏先生的《潮州年节风俗谈》所言,此日正是弥勒佛“坐位”(即上班办公),故用斋餐,之后方可大快朵颐。清嘉庆《澄海县志》载:“(家家)各设酒肴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又有俗语说:“正月肚,饱过虎。”这样大鱼大肉一直吃到“人日”方告消停。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即将七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一锅,吃了正好减除油腻,清理肠胃,颇合乎养生之道,也难怪当地有“七样羹,吃了变后生(年轻)”之说。

正月初一吃完早餐,大人便带着孩子放鞭炮、挂灯笼、看巡游,串门儿。此时每家每户桌上都摆着金黄“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小食,门前张灯结彩。来客赠上成双成对的“大吉”,恭祝主人新年如意,主人以同等数量的“大吉”回赠,嘴里连说“共同如意”,于“换吉”的过程中,回敬以新年最为美好的祝愿。

#新书推荐#

《草木人心》

厚圃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草木人心》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记录生活的点滴,结合了生动活泼的画作,图文结合,传达对生活的细微又敏锐的感受,以及对故乡潮汕地区的思念。同时,本书还是《深圳文典》丛书的一本,丛书网络了众多优秀的深圳本土作家,是对深圳文学版图的梳理与扩展,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本土文学系列、重点打造的深圳文化品牌,着重提高深圳的文化建设。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10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