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受过所谓高等教育,但通过第一次自然观察活动,我感觉又被“扫盲”了一遍。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走到野地里,通过自己的眼睛认识了几种花花草草。这些丰盛而安静的植物啊,在漫长的时间里,它们就在那,我却选择看不见。
识植物,我觉得APP“花伴侣”比“形色”靠谱,推荐大家在手机里备一个。先来一张出门时发现的,粉嫩水灵的「木茼蒿」,对,和可以吃的「茼蒿」都属于菊科。二者的花花都挺漂亮,和平时菜市场买的茼蒿不是一个画风哈哈哈。
木茼蒿
茼蒿
呐,如果用app识花呢,就到此为止了,我说的扫盲,却不是通过这么容易的方法来认识植物哟~
自然观察:识花辨叶扫盲记
坐标:大理
时间:年4月18日
App也会出错哟
带着宝宝去识花
大理处处都是丰盛的植物。刚到地方,发现一丛漂亮的紫色花花,习惯性拿出手机,“形色”给的结果是马鞭草。可仔细看了一下马鞭草的描述,却发现大有问题。我印象中的马鞭草是下图这样的,能分分钟把吸血鬼撂倒的那种。马鞭草紫色的小花花是典型的「穗状花序」,嗯,看起来就像马鞭。
美剧《吸血鬼日记》截图
可我在野地里亲眼见到的却长这样:
柳叶马鞭草
这分明是「聚伞圆锥花序」呀。换了个app才知道这是「柳叶马鞭草」。
它的叶子也很有特色,用植物学的语言来描述:形状是「线形」,叶缘「锯齿形」,叶序「交互对生」。基本上,这几种特征都能确定,就可以下判断了。
柳叶马鞭草
认识第一种植物,先用app看了名字,发现和实际观察的对不上;再换一个app,继续观察实物,和app里的描述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植物名称。
认识第二种植物的时候,我觉得不能直接用app,得先观察它的特点。如果能不依赖app准确描述一株植物,最后再用app验证自己的观察,岂不是更有挑战?
花太难认,改认叶
鼠曲草
这个小黄花花,每一个“花瓣”里头都有无数的丝状物,毛茸茸鼓囊囊的,怎么看都不像正经的花朵…罢了,研究一下它的叶子吧。
鼠曲草
这种细长的叶子叫「针形」;叶缘很光滑,称「全缘」;叶子的根部叫叶基,包裹在茎上,称「下延叶」;叶序为「交互互生」;叶毛被的特点很显著了,覆盖一层白色绒毛,看起来比周围其他植物都要暖和一点…
这是「鼠曲草」,也叫清明草,分布很广泛,可以吃的哈哈哈。
不起眼的小花长着牛掰的叶子!
苦苣菜
要以往,我会把这种路边的白的黄的像发育不完全的小菊花,统称为野花。今天带着科学的武器来,终于可以把人家好好认一认了。
先看花:黄色,舌状花冠,单生茎枝顶端。没啥特别的哈
再看叶:这类看起来刺啦刺啦没啥亲和力的叶子,有几个专门的名字,比如仙人掌的叶刺,皂荚的枝刺,枣的芽刺,这一种呢,叫「刺齿」,它的代表性植物是苦苣菜。我今天发现的这一株不起眼的野花,正是「苦苣菜」!
苦苣菜
苦苣菜从名字当中可以看出来,也是可以吃的…好吃吗?怀疑…
熟悉的植物有不熟悉的模样
葱
这种植物大片大片种植在路边,第一次知道它的名字我也是惊呆了,这就是「葱」啊!我们每天都吃的那个。没想到它成片开花后还挺壮观。当地人说开花了也能吃的,上面的全部摒弃,吃葱白。
葱
图片里这个“葱花”看起来和常见的花花真的不一样呢。如果轻轻拨开这一团东西,会发现每一个钟形小头下都连着一条细细的茎(或许不能叫茎,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所有的茎都集中到一个点。原来这是「伞形花序」,组合为「球状」;另外花丝比较长,直接从花中伸到外面来了,很漂亮。支撑这个花球是我们很熟悉的部分,它是葱的叶子,「圆筒状,中空」。
香气来自哪里
樟
一阵异香传来,从铁栅栏里探出来几枝细碎的白色「轮形」花冠,「圆锥花序」的小花花,每一小枝上有开放的也有可爱的小花苞,香气却不是从花中散发而来。叶子「卵圆形」「羽状网脉」,叶子一圈圈盘旋在枝条上,争前恐后地往远处生长,为「轮生」叶序。
樟
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樟」,香气来自树干、枝条和叶。
闻到香气,肚子自然就饿了,太阳高悬,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把宝宝的脸晒得红扑扑的,决定打道回府啦~
有了这样一次体验,再也无法无视路旁的各种花花草草和它们的叶子,回程走了差不多5里地,一点都感觉不到无聊。路过一片莴笋地,那熟悉的味道通过空气传播到鼻腔,在污染严重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凭空”闻到植物的气息啊~
太开心了!最后放两张回程路上拍的花,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吗?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我们是谁?
目前,我们是三个宝妈和一个老师:佩吉,Jennifer青桐,Gabbi和星星老师。
我们的孩子们在大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