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在清明时开始清晰。在此前后,有种散发着青草气息的食物会被端到各家的餐桌上,它就是青团。除了作为祭祀和庆祝节日的食物,青团还被赋予了另一种诗意的功用——尝春。
青团,也叫清明团子、清明果、清明稞。品尝着带着碧绿春意的青团,思乡的情绪和童年往事也会清晰地浮上江南人的心头。那么浮现在你心头的青团,是哪一种?
艾草的别名很多,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说的也都是它。上海、杭州、宁波、嘉兴、苏州(部分地区)等地多用艾草制作青团。
艾草青团选用新鲜优质的艾草嫩叶和以糯米粉制成外皮,内陷有花生、芝麻、肉松、蛋黄豆沙、梅干菜、黑枣、桃仁。选择多多,不亚于中秋节的月饼。产品结构虽然和江米团有些相似,但是很大区别在于,艾草本身具有清热祛风,消炎镇咳的作用,适合在清明这样的多雨时节享用。
温州、台州等地的青团是用一种叫“地梅青”的野菜制作的。地梅青就是鼠曲草,别名有绵青、菠菠草、软雀草、蒿菜等,其茎叶可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
台温人将鼠曲草嫩叶,摘来之后煮熟并晒干,然后辗磨成粉。接着,将其拌入已打好的糯米粉中,再将其揉成团,爱吃甜味的人们可在其中装入红豆糊或红糖,咸的可拌入肉粒,冬笋粒,豆腐干粒、茭白、虾皮等。蒸熟后,台温一带的青团——绵菜青团、青餣(ye),也就做好了。
茵陈别名牛至、田耐里、马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等,湖南和安徽南部地区多采茵陈制作青团,他们把青团叫做“清明粑粑”、“蒿子粑粑”等。在湘皖,关于蒿子粑粑的传说有多种版本,无非都是蒿子这味野菜济世救人的功效。而事实上,蒿子的药理作用确实不小。
采蒿子时只取其嫩尖,采回后用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放到加澄清石灰水的沸水中焯熟。焯蒿子得掌握好火候,在保持蒿子清香的同时要把蒿子的苦涩袪除,这样才能保证蒿子粑粑的口感。焯熟的蒿子挤干水后手工剁碎,加入纯糯米粉和白糖(或食盐),不加水纯手工用力揉面,直到把蒿子的汁水与糯米粉完全揉和到一起。然后把面团团成粑粑模样,摆放到粽叶上入锅蒸熟。这样的粑粑,吃起来满嘴清香,口口软糯,处处都是湘皖人家乡的回忆。
苏州人制作青团多取浆麦草,也就是雀麦草,这种野生在江南水乡的河岸、沟渠、田埂边的“野草”,味浓,有极强的上色能力,做出的麦苗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苏州人制作麦苗青团时用石灰水浸泡,除去苦涩,洗净后捣烂挤汁以调和糯米粉,搓成粉团,以豆沙、芝麻等为馅,垫芦叶或艾叶,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抹少量食用油,吃口清香,还有清心败火作用。
你可能不知道,除了以上列举的植物,茼蒿、苎麻叶也是青团的“青”材,而这些都不当季的时候,马兰头、菠菜、青菜、嫩丝瓜等也可以用来制作青团。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所以人们应该吃节气菜,吃药也最好服用野生草药。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了节气养生的奥义,采摘艾草、鼠曲草、茼蒿等时令野菜制成青团。对江南人来说,青团更是清明的缩影,是春天的象征,怎能不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