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讲究“吃”要美味多样更要有人情味要在舌尖唇齿之间品出一段段绵长的故事
在地域菜系中潮汕菜像一位仍然有活力的老者且听他吃菜话家常↓↓↓
粿
日常的敬畏
虽然潮汕人对“粿”的需求庞大,但家家都是自制,感觉这样更有诚意,所以真正销售粿的“老字号”非常罕见。粿除了用于祭祀敬拜,也是一种日常的点心,口味变化多端,咸的甜的,酥的糯的,加汤的不加汤的……加上潮汕人对吃的挑剔,要在汕头开一家能够立足的粿点老字号,绝非易事。
汕头地区最有名的一家连锁店,主理人郑锦辉20世纪70年代从揭阳老家来到汕头打拼,开业不足50年。直到现在,郑锦辉现在还是每天亲自监督原材料的引入,香菇、虾米、红豆,都是大品牌、多年合作的厂家,米粉必须筛两遍以上。 很多人希望郑锦辉把店面开出汕头,他因为“无法把控质量”而拒绝。沈宏非曾经著文说:“潮州菜那么好吃的东西,那么智慧的理念和那么精湛的技艺……偏安于潮汕粤港一隅……既辜负了天资,更有辱于使命。”而郑锦辉的选择似乎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理由。?
商?
从大海到餐桌的人生博弈?
潮汕人对于“苦”味情有独钟、颇具心得,一方面是因为南方燥热潮湿,另外也是缘自长久生活习惯的养成。除了喜爱功夫茶的甘凉、苦瓜和芥菜的清苦,橄榄也是潮汕人一项独特的爱好。
吃橄榄是一项很费时间的细致活儿,先把苦涩干脆的果肉咬碎,再将其慢慢嚼出细腻甘甜的味道,最后感觉到一股清爽之气顺喉而下。初次尝试时,通常还没把果肉剔干净就已经忍不住要把整个橄榄吐出来。 老潮汕人笑说,以前出海百无聊赖,嘴里嚼个东西,一来解馋,二来也让自己好像一直有事可做。潮汕人在家中待客,若是异乡人,会奉出加工过的橄榄零食,若是“自己人”,就会大方地递上新鲜的青橄榄。
青橄榄也可以拿来做汤。潮汕著名的橄榄猪肺汤,除了橄榄,还会加上川贝与杏仁,三种不同的苦味,通过长时间熬制,最终汤水变成乳白色,不带任何苦涩味道,反而回甘绵长。 在饭馆点这道汤,动辄要价上百元,而潮汕人却从不以此作为家宴菜品,他们认为这几种食材本不是什么名贵之物,不足以待客,至于那种奇妙的味道,不过是时间与努力的结果,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与张扬的。
?腌蟹的前世今生
潮商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时至今日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因地制宜的灵活、敢为,是潮商生命力绵延的根本,这种特质也绵延到了潮汕的餐桌上。 腌制本质上仍属生吃的范畴,腌制的目的,一是杀菌,二是增味,所用无非盐、酒和调味料。用盐是为了使介类脱水,易于保存并改善口感,也可以用酱油或鱼露代替;酒除了能杀菌,也能添加特殊风味;蒜头、花椒、辣椒、芫荽头、香叶、味精、白糖等调味料,同样既能添香增味又能杀菌。
情?
厨房,街巷都是家宴的主场?
潮汕以吃闻名,除了味道,不可或缺的还有超越物质的一种人情味。在潮汕,菜菜为宴,处处是家,老饕们在饭桌之外讲究行仗义之事。?
?古法鱼丸的出处
潮汕渔民对海鱼是尊重的,无论牛肉丸有多么驰名,真正能摆上潮汕宴席的,只有鱼丸——真正用海鱼白肉制成,不能“奸诈”(当地人语)地用淡水鱼滥竽充数。
用海捞的“那哥鱼”(长尾多齿蛇鲻),以古法手打鱼丸,两斤鱼肉才出一斤鱼丸,还得搭上4到5个红心儿鸭蛋清,因此,即便是地道的潮汕人,吃过正宗手打鱼丸的也没几个。
杨家的鱼丸每天都会被村里人抢购一空,若有外乡人闻名登门,他们会把家里唯一的一张餐桌让出来,翻出可能是留做自家晚餐的鱼丸让客人品尝。清水作汤,撒上一点葱花和几滴花生油,捧到客人面前时还不忘加一句:“里面放过海盐了,汤里不用放了,这样正好。”这便是手作匠人对“家宴”的定义,纯粹,醇香。
Tips
百变鱼味除了鱼丸,鱼肉制品在潮汕还演变出各种形态。
鱼面将打制成胶的鱼肉按成饼状,蒸熟,切丝,与韭黄、豆芽一起烩炒,鱼面蓬松,充分吸取酱汁、汤汁,与蔬菜的清香爽脆搭配,别有风味。
鱼皮饺肉馅是鱼肉和猪肉的混合,加入少量荸荠增加口感,最特别的是饺子皮是用鱼肉和面粉制成,久煮不烂,非常爽口,而且熟透后的晶莹透明,衬托着里头粉嫩的肉馅,让人垂涎欲滴。
鱼册鱼皮清理干净后粘面粉微炸至外脆里嫩,卷上猪肉丝、辣椒丝、香菇丝、芹菜丝蒸熟,因为形似摞起来的书籍,所以被称为“鱼册”。
?夜糜人的红灯
潮汕人称宵夜为“夜糜”,汕头大街小巷的夜糜摊绵延成片,热闹非凡,一些有名的店铺,要从晚上七点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
潮汕人的夜糜当然是以海产为主,很多档口会将自家的生鲜和鱼饭一字排开,生鲜以白色、青色的墨鱼仔、海河虾为主,鱼饭则大多呈现诱人的亮色,艳粉的“大眼鸡”,亮橘的鲱鱼,杏紫的红杉鱼,在红色灯光的映照下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家著名猪脚饭店的老板说,他家店铺是从小摊儿开始做到如今的大店,20多年来,每天他都亲自到市场买菜,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风雨无阻,像为自己家人挑选食材一样用心。 潮汕大小夜糜铺的摊主也是如此,因为知道食材新鲜干净,主人会用心料理,所以潮汕人在夜糜摊上从不挑三拣四,选好食材,下巴一指,手一比划,待摊主心领神会地一点头,便呼朋唤友自顾自地往里走,像出入自家厨房般自在。
Tips
卤水——卤鹅、猪脚、豆干
鱼饭——巴浪鱼,大眼鸡,红鹦哥
腌物——膏蟹,小虾,血蚶
?吃卤鹅的礼节
当地人招待贵客,厨艺高明的巧手的会亲自操刀做上四、六、八盘大菜,否则便会跑遍整个汕头,给你凑一桌他们心目中的“潮汕味道”。 “潮汕男人迷恋卤鹅店,就是因为那种气氛与调调。我从没见过有女人单身一人到卤鹅店吃饭。”于是,我坐在朋友家阳台的矮板凳上,学习像个当地人一样,大声而咋呼地把鹅骨头吐得满地都是。
Tips
狮头鹅 北方人的年夜饭一定要有饺子,广东人“无鸡不成宴”,而在潮汕,如果过年“连只鹅都没有”,则表示这年过得实在不怎么样。在潮汕,节庆、祭祀、敬拜之物也是用鹅,即便在广东地区这也算是独一无二了。潮汕人做卤鹅一般只用狮头鹅,以“像狮子的头那么大”来形容此种鹅的肥美。
南姜 红皮南姜,是潮汕菜特有的食材,也是卤鹅正宗与否的标志。一大锅卤水同时卤制四五只鹅,只放一两块南姜,但地道食客一口就能吃出来。南姜的香味更浓,辣味更少,本地人吃牛肉粿条的时候必配南姜丝,用橄榄与南姜共同腌制成的“橄榄散”,则是喝白粥时的固定搭配。
?潮汕筵席的个性
∷专属搭配 鱼饭伴普宁豆酱,卤鹅肉伴蒜泥醋,五香牛肉伴南姜醋,猪肠咸菜伴鱼露胡椒粉,白灼血蚶伴三渗酱,炸虾枣伴桔油,腌咸膏蟹伴辣椒醋,白灼响螺片伴虾酱和芥辣酱……正是因为很多菜品都有特定的形制搭配,潮汕菜才显得与其他菜系特别不同,从搭配上也可以看出菜品正宗与否。
∷真正的慢食
潮汕人对食物的味道追求极致,旧时宴客,所有热菜都是事先准备好半成品,做一道吃一道,保证其口感、观感都是最佳状态,等待的时候就聊天喝酒,一顿饭吃下来往往要花数个小时,比精致的法国大餐有过之而无不及。
∷席面的节奏
先冷后热(先冷盘后热菜)、先主后次(主菜应在食欲旺盛时上桌,才能吃出美味)、先肉后蔬(先用肉质或油脂为肚子打底)、先咸后甜(通常甜品都留待最后,喜宴更要“头甜尾甜”)。此外,菜肴的浓淡、荤素也要交替搭配,中间要安插一至两个汤菜冲和调剂,这与其他菜系多在宴席上讲求“统一性”与“渐变性”有着根本区别,独树一帜。
∷不时不食
虽说这是普遍的饮食方针,但潮汕人对“不时不食”有了新的诠释,很多本不属于大众菜谱的东西,也会因为“合时宜”而被潮汕人用于宴客,比如鼠曲草、苦刺心、真珠花菜、益母草、朴树叶、青橄榄、黄麻叶等。
分享朋友圈,是对悦儿最大的鼓励~
在对话框输入城市或国家名或景点,可浏览相关文章:澳洲、非洲、法国、瑞士、挪威、新西兰、土耳其、伊朗、日本、韩国、泰国、越南、迪拜、印度、巴厘岛、长滩岛、马尔代夫、台湾、香港、澳门、色达、新疆、黑龙江、四川、湘西、云南、广西、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婺源、宏村、乌镇、黄山、云水谣、云台山、天台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