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各地清明美食你吃过吗

似乎只有到了清明,春天的气息才真正浓郁起来,芽的绿、鹅的黄、水光浮动的柔嫩、一树一树的花开……不少极具春色的美食一一登场。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清明吃什么,其各地食俗也非常的有趣。接下来,带大家看看各地的清明特色美食有哪些吧!

『青团子』

——

江南

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细腻的豆沙馅儿,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坯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子,就亭亭于眼前了。

『清明果』

——

浙江

浙江各地清明前家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艾叶我们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

馅儿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有熏肥肠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团子的,有做成圆饼的,也有包成饺子样但更精致些的,那皱褶的花边一个个碧绿剔透,美丽极了。

『艾糍』

——

客家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采摘,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润菜饼』

——

泉州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波波粿』

——

福州

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即为祖先的坟地锄草、培土,有的人还会在坟边种一棵长青松柏或其它树木。

扫墓的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

『蒸朴籽粿』

——

潮汕

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摘下朴籽树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子推馍”』

——

陕北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蒸食,取意子孙多福。让孩子们慢慢享用。这样风干的面花,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再续上。

『欢喜团』

——

四川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馓子』

——

南北各地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综合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10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