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许多在清明时节吃的传统食物品,渐渐被我们遗忘。
今天小博盘点了一下在清明节期间吃的传统食品,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重新认识一下这些传统食品吧。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食材准备:糯米粉、豆沙、艾汁
制作步骤:
1.将糯米粉与艾汁调和,揉至软硬适中的面团。
2.将面团切成均匀小块。
3.在面团中添加豆沙馅。
4.放入蒸笼蒸熟,出笼并刷油食用。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食材准备:艾草、糯米粉、芝麻、眉豆、花生
制作步骤:
1.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分,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
2.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
3.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
4.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
5.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
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食材准备:糯米粉、粘米粉、鼠曲草粉、腊肉丁、春笋丁、香菇丁、豆干丁、蒜末、辣椒粉、生抽、盐、食用油、清水、粽叶
制作步骤:
1.锅里倒油烧热,放入蒜末炒香,放入腊肉丁煸炒出油,再放入春笋丁、香菇丁、豆干丁炒熟,加入适量辣椒粉、盐、生抽,翻炒均匀,盛出装碗。
2.碗中倒入糯米粉、粘米粉、鼠曲草粉混合均匀,再倒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呈绿色米浆状。
3.锅里倒油烧热,倒入绿米浆,不停翻搅至米浆成团。
4.取出面团,趁热揪一小块面团搓圆,捏成杯盏状。
5.面团中填入馅料,对折捏起,笼屉底部垫粽叶防粘,依次做好全部暖菇包,将暖菇包放入上汽的蒸锅,大火蒸15-20分钟至熟透。
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食材准备:糯米粉、红豆、年糕叶、白糖、菠菠草
制作步骤:
1.菠菠草蒸熟后捣成泥状,混入糯米粉,边搅拌边缓缓加水,揉成面团。
2.红豆提前泡水,放入高压锅内蒸熟,然后倒入破壁机打成糊。
3.将红豆糊倒入锅内,中火加热,不断搅拌,等水分收干关火。
4.将红豆馅包进面团里。
5.将包好的菠菠粿放在年糕叶上,入锅蒸12分钟左右。
清明节假期
不如和孩子一起尝试
制作这些传统美食吧!
END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阅读
平平无奇的馒头,竟然有这么多花样!
2元钱get这道宫廷菜,这个周末赶紧给孩子安排上
让人们爱恨交加的“皇帝菜”,这个周末给孩子安排一下吧!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