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2/5951583.html
青
团
由春分到清明的这阵子,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白昼渐长而夜渐短,万物由内而外地舒展开来。春和景明,最是宜人。
春光有着太多可以寄托的情志和仪式,即便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也与自然发生着深刻而紧密的联系。
熏艾、踏青,备下春菜和青团,才算真正意义上走入了春天。青团是清明时节特有的美食,有着独特的野草香味。人们一般会采用艾草来做,口感相对比较浓郁。
其实还有许多野草都可以取用青汁来做青团,有些是当季特有的野草,过季就没了,家长们带着孩子郊游时,不妨伏下身子仔细寻找,也别有一番乐趣哦!
鼠曲草
鼠曲草,别名佛耳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其“叶形如鼠耳,花黄如曲色”,故名“鼠曲草”。叶片撕开时,可以看见白色细长的纤维,所以也叫“棉线草”。
鼠曲草在野外很常见,往往初春季节就冒出头了,没有开花的嫩苗可以采回家当野菜吃,黄色的花朵还可以染色。在采摘的时候,可把叶子和花朵一起摘回去。用鼠曲草做的青团,因为加入了花朵,青团的表面呈现黄绿色,味道也很香。
鼠曲草具有较好的药用功能,使用率仅次于艾草。中医认为佛耳草性甘味平,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功效,用于咳嗽,痰喘,风湿痹痛。李时珍述其“原野间甚多,二月生苗,茎叶柔软。”
浆麦草
浆麦草是麦田里一种常见野草,俗名“火燕麦”,学名是“雀麦草”。浆麦草和路边的野大麦草很容易混淆,寻找的时候要注意一下。浆麦草贴着地面生长,茎秆比较细,有一点点红色。而野大麦草则长得有半人高,根茎是中空的,种子似穗状。
浆麦草具有很强的上色能力。江浙沪一带的居民喜欢用浆麦草做青团。它的做法和鼠曲草有些不同。鼠曲草可以切碎了拌入糯米粉,而浆麦草含有很多的水分,是直接挤压出汁后再倒入糯米粉中。用浆麦草做出的青团油绿如玉,清香味浓,入口甘甜,很多人都爱吃。其功效是清心败火,特别适合内火旺的人食用。
泥胡菜
泥胡菜是一种野生牧草,生长于路旁荒地或水塘边,或在较湿润的丘陵、山谷、溪边等地,在我国分布甚广。泥胡菜的春季嫩苗和蒲公英出土时间相差无几,长相也极为相似,有时候真的很容易混淆。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今已用的不多见。桐乡、德清一带用泥胡菜与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的青色团子叫做甜麦圆子,又叫做甜麦塌饼,每年清明左右都会制作,深受当地人喜爱。用泥胡菜做的青团带有一丝清苦味道,老人们比较喜欢吃,认为吃了降火。
泥胡菜开花前期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蕾和幼苗也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另外,泥胡菜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祛瘀等功效。
刺儿菜
刺儿菜学名小蓟,嫩苗也属于野菜的一种。它的叶子边缘有一些锯齿刺,颜色属于比较深的绿色,很适合提取汁液做青团。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刺儿菜的食用历史悠久,但现在没多少人吃了,主要是它的味道也属于较苦的一类野菜,在众多野菜品种中不算突出,因此也很好找,野外的荒地里成片生长。
刺儿菜苦中回甘,具有凉血作用,也是老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做青团的方法和泥胡菜差不多。
苎麻嫩叶
江南地区有种植苎麻的传统,苎麻用途很广,绞绳索、编麻袋、织毯子……一般是在苎麻收割时,摘取苎麻顶尖嫩叶,既可以当野菜凉拌吃,有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也可以用它来做青团。把叶子煮一煮,加点石灰水去除酸涩味道,也可以用小苏打来代替石灰,总之是为了中和苎麻的酸性物质,然后将其剁碎揉入糯米粉中。
苎麻青团的颜色较淡,特别有嚼劲,闻起来像野菜饼的味道。据说用苎麻嫩叶做出来的味道比艾草更加正宗哦!
江南人将第一次吃青团叫做“尝春”。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青团象征着山野之春其色源于大自然是春日里香草芬芳的凝聚让春天醒来
把江南绿透
带着香甜的软糯
缠绕舌尖
久散不去
这小小的青团
正是江南人的挚爱
轻咬一口
仿佛邂逅春天的味道
接下来的日子
都是美好
(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
策划:碧茵
美工:叶叶
校对:春海悠悠
责编:爾禄艳子书奇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