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福利三月艾草青青,一起来吃艾粑粑

话说宜春好久不见的日头今天终于又冒出了一角,日报君在感恩之际起了个大早,准备走路去上班,一路上感受感受阳光的滋味。在轻松漫步之余,日报君偶然在路边看到了蓬勃生长的艾草,不由得瞬间脑补了许多艾叶粑粑,真是想想都开心呀。

如果把这张图放在广大微友面前,可能还有很多微友不认识这为何物。

但是如果把这张图

这张图

这张图

放到广大微友面前,相信很多微友都会忍不住咽下口水了。

日报君搜索了一下,发现艾叶粑粑好像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和做法。现在日报君就把搜索出来的信息给广大微友小小科普一下。

艾叶粑粑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其外表是深绿色的,里面的馅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叶做成的咸糍粑。

艾糍是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食用。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人们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有多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成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日报君发现,虽然叫法和做法各有不同,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原材料都离不开艾草和糯米,只是有的人喜欢在里面包裹一些红豆、芝麻等,而有的则是什么都不包,直接做成一个小团子。像我们本地人所熟知的艾叶粑粑,其实叫做青团更为合适,因为其一般都是小小一个,里面也不包裹什么东西,一般是直接吃或蘸点白糖吃。而经日报君四处咨询打听到,万载做的艾叶粑粑和袁州区相似,但靖安做的艾叶粑粑(靖安人一般称其为艾饼)一般会在里面包裹豆沙(甜口味的)或者是笋炒肉(咸口味的且肯定会放辣椒粉),而铜鼓做的艾叶粑粑有的是小团子,有的则包裹了芝麻糖,还有的包裹了鲜肉或者腊肉。

日报君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办公室,你说巧不巧,刚来到办公室,两位贤惠的女同事刚好从家里带来了热乎乎的艾粑粑。

肚子里的馋虫早就不安分了,看来日报君赶个正好,赶紧品尝下艾叶粑粑。嗯,味道还真好!淡淡的艾叶香味,余味无穷......广大微友们有兴致的话可以自己动手做做看哦。

下面附上日报君帮广大微友搜索的制作艾叶粑粑的贴心小方:

用料:

艾菜半斤,糯米粉半斤,芝麻2两,花生2两,白砂糖1汤匙

做法:

1、艾叶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去除苦味。

2、泡好的艾叶在热水里焯2分,捞出浸泡在凉水里,继续泡1小时。

3、泡好的艾叶挤去水分后,切成碎末。

4、将糯米粉,艾叶碎放在大碗里,加约毫升水,揉成不粘手,略干的面团。

5、花生和芝麻在炒锅里炒香,凉后装入厚塑料袋里,用擀面杖压成碎末,再加入白砂糖继续碾成略碎,装入小碗,拌匀。

6、摘取少许面团,在手里捏成扁圆形,放入少许花生芝麻馅,然后四边向中间捏紧,将接口处捏实,做成像汤圆那样的一个球形。

7、蒸锅里烧开水后,将制作好的艾粑粑放在玉米叶,或柚子叶上,放入蒸锅里大火蒸10分,关火连叶取出,即可食用。凉吃风味更佳,若时间长了,艾粑粑太硬,可以入油锅煎香。(记者胡志宏)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4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