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荔枝甘甜健脾养血,荔核辛温行

荔枝(摄于广州)

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称“荔枝核”。“荔枝核”始载于《本草衍义》,因“此木结实,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蠡(lǐ)断其枝。蠡,荔也。药用其核仁”,故名“荔枝核”。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捣碎入药。荔枝核,捣碎,加盐水炒干,则称“盐荔枝核”。

NO.1前人经验

1

宋·寇宗奭(shì)·《本草衍义》记载:“(荔枝)果实中为上品,多食亦令人发虚热。……以核慢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治心痛及小肠气。”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荔枝核)甘涩性温,散寒行滞,为??(tuí)疝囊肿专药。荔枝肉:甘酸性热,止呃除烦。多食令人热。壳:发痘疮。花、皮、根、汁:能治喉痹。”

荔枝核(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荔枝核,辛、微苦,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1

行气散结:本品辛温,可行气散结,入肝经,适于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失常之气滞腹痛。

2

散寒止痛: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既可行气散结,又可散寒止痛,取象比类,本品适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等病证。

同源药物

荔枝,甘、酸,温。归肝、脾经。主要功效有:养血健脾。

1

养血健脾:本品甘酸而温,酸甘可化生阴血,甘温可助运脾气,适于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等病证。

用法:荔枝核5~10g,煎服,或入丸散剂;荔枝5~10枚,煎服,阴虚火旺者慎服。

荔枝核(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周老师提供)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荔枝核含黄酮类、甾体类、鞣质类、萜类、挥发油和酯类等成分,有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作用;荔枝主含果肉酚类和多糖类物质,有抗氧化、护肝、改善脂质代谢以及免疫调节等健康效应。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于培良,赵立春,廖夏云,王雪,钟余特.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7(15):41-46.

张名位,董丽红,张瑞芬.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1-12.

音频:高定昌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3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