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手里压着一篇咖啡和一篇松饼的文还没有发,但给最近潮湿温暖而又混沌的天气牵动了情绪,遂决定先写一写最近的“网红青团”。
△并没有见到期待中金色的油菜花田!
我常说生长在广东,说是四时如春,细究起来不过是“没有四季”,不分季节、时时保持葱茏姿态的草木,繁盛而又有点乏味。
大三的清明节,突然临时起意,想要去婺源看油菜花田、看看山花烂漫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三个女生分头行事,迅速搞定了去程的火车票、沿途的住宿和大概的行程。第一次乘火车出行就遇上了汹涌的返乡祭祖人潮,车厢的过道里或坐或站满满的都是人。当时满心都是对春天景致无限的向往,倒是全然没有想到回程我们将变成过道里站票大军的一员。
△山好水好,倒也算是不负春光了!
当时的深圳大约和现在差不多,潮湿的空气隐隐带着夏天的燥热。所以当踏出火车站,清凉的空气将我包围的时候,我似乎已经触碰到了想象中的春天。三四天的行程都辗转在几个山村之间,住在木头隔间的简陋农家里,每天都会有一个人碰上洗澡洗一半没有了热水的尴尬,这是我们为了寻找春天付出的小小“诚意”。然而很可惜的是,我们去得不巧,油菜花已经在上一波暖空气里盛放过,当我们上山徒步的时候,只可见略显单薄的金黄色点缀于山脚的田里。山坡上梯田的层次因为并不太多的花朵,而显得不甚分明。我所想见的树上开满花“的情景也不得见。彼时山中只有无尽的属于春天的那种绿色,清淡、湿润。
△我们就住在块田旁边哦!
想象中的春天既然不得见,那么就好好吃吧!
那些代表着春天的味道!
我们住的其中一户人家也做私房菜。天井门廊的横梁上挂着的熏肉取下来,和清早上山摘的野菜混着辣椒一起炒,便是极为下饭的一道菜。鲜嫩的春笋也是他们自己挖的,和真正放养的母鸡咕咚咕咚炖一大砂锅。谈不上什么厨艺,但美味有时候很简单,最新鲜的笋在足够的油脂慢炖中涩味尽除,闷头吃完,除了再来一碗,说不出别的什么更好的赞美。
△那几天的行程就是背着行李和单反穿梭在一个个乡村之间
在几个已经变成“景区”的古村里看民居,“景区里还有许多真正居住在那里的村民。偶然穿过一条小巷,看到有个老阿婆在檐下,将一筐筐冒着热气的绿色团子放在架子上晾凉。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青团是什么东西,墨绿色团子柔嫩可爱,靠近一看,糯米皮上可以见到没有完全捣碎的草叶。老阿婆说是清明准备上山祭祖的艾草饼,也做一些来卖。话说到此,怎么能不赶紧来几个。甜的咸的,都忙不迭往嘴里送。甜味的里面简单的包着白砂糖,最奇妙的是咸味的,带着青草味道的糯米皮倒是不太粘牙,和馅料里面的脆而咸的萝卜干一起形成有趣的口感的对比。我们站在别人家的门檐下,吃着这只属于这个时节的食物。
那一次的旅行,虽然规划得并不周全,时机不佳,往返交通更是吃尽苦头,但后来再也没有过像这样的真正贴近自然、融入当地居民的旅行了。每至清明,除了遗憾当时没有见到灿烂的油菜花海,便是怀念这艾草的味道了。至于青团这个名字,倒是后来在上海朋友那里听来的。青团并非特指用艾草做的糯米团子,也包括其他几种绿色野菜,如泥胡菜、浆麦草、小棘姆草、鼠曲草等等。这里其他几种我并不认识,只吃过墨绿色的鼠曲草团子。这几种青草,似乎只有艾草更为“著名”。艾草自古就是带有“辟邪”之用的香草,其实是因为它气味特殊,有驱虫之效,烧水沐浴可以消毒止痒,食用又有驱寒祛湿的作用。在这样湿哒哒的天气里,倒真是非常“实用”呢!
艾草青团
ABITEOFSPRING
这几天看到了好多青团的“评测”,
看完又吃不到,
不如自己动手做做看吧!
材料
新鲜艾草嫩叶g
糯米粉g
粳米粉60g
白糖10g
小苏打1茶匙
这个分量约为16个青团
——————
红豆g
白糖75g
做法
先做红豆沙馅料,这个做法可得g红豆泥
1.红豆加水烧开煮10分钟,控干水分
2.重复步骤1三遍,以去除涩味
3.加入红豆高度两倍的水和全部白糖,烧开后转小火
4.红豆开花变软以后,取一把木勺子不断搅拌
5.用勺子将红豆边炒边压成泥,收干后晾凉备用
青团皮
1.烧开水汆烫艾草叶,可加入1小勺小苏打保持颜色
2.艾草叶稍微变软即可取出,并用流水冲洗
3.将艾草叶稍拧干,放进料理机加半杯水打成泥
4.混合粳米粉、糯米粉和白糖,缓缓倒入艾草泥
5.混合至盆底有少量干粉时停止加入艾草泥
6.充分揉匀后,分成50g一个的粉团
7.红豆泥按照粉团个数分割为20~30g一个
8.包好后,开水上锅蒸15分钟
9.出锅后趁温热刷上猪油,包上保鲜膜保湿
△记得刷上油再包保鲜膜哟!
做成咸味的馅料也很好吃!
有点像是艾草糯米皮的饺子吧!
享受还剩一半的假期吧??
***
Erica
edittextphoto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Erica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