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樟林塘西竟然隐藏着这么多宝贝,可

樟林市场同其它市场一样,经营各种各样的商品,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其中我觉得比较有潮汕特色的是小食的粿品类。据了解,樟林解放前至解放初期,粿品类比较出名的有:咸菜和阿猪的猪朥粿,老朱的甜品(包括鸭母捻、水晶球、绿豆爽),加添的软糖、地豆方、芋酥蕃葛圈,蔡姆(老中医蔡伯涛先生之妻)的煎粿桃。

樟林市场的小食,品种数量较多,做工比较考究,色香味俱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我接触到塘西籍村民经营粿品类的有:黄春龙的樟林绿豆糕、蛋卷(也叫黄金条);池瑞楷的青叶粿、鼠曲粿;李振鹏的樟林绿豆糕、鼠曲粿等。

据在樟东侨联门口摆卖青叶粿和无米粿的摊主池瑞楷先生及其家人介绍,他家制作的青叶粿,主要一种草药鸡屎藤(现在有的以菠菜、通心莱叶代鸡屎藤)和俗称“金不放”等与舂米粉时拌匀,舂后筛出的米粉呈青绿色。加入适量食盐,再揉成软团,捏成椭圆形粿片,放进铁锅(潮俗称鼎)蒸熟后放在煎盘进行煎烙。做好是现做现食,有一定的药膳作用,此种粿品风味独特。他家经营的另一种粿品叫“无米粿”(俗称水晶包)。据他们介绍,“无米粿”不含大米成分。它的果皮用薯粉加工后做成。为使粿皮既薄又不被弄破,必须先把薯粉研成细末,不留半点硬粒,取其中少许,然后在锅里煮,像煮糊一样,用筷子不停地搅拌,使其成为一锅稀糊汤,再倒在粿桶里,加薯粉揉搓,直至均匀调和,韧性与弹性适中。“无米粿”的馅有咸、甜两种。现在人们做无米粿,大都用带汁的熟薯粉放进粿桶里,和上薯粉揉搓。无米粿的馅多用蔬菜杂粮来做。

到了塘西基督教堂旁边黄春龙先生经营的小店,我见到另外两种主要粿品:樟林绿豆糕和蛋卷。

据介绍:澄海樟林绿豆糕的传统技术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先是将绿豆用清水浸漂,清洗干净、脱去豆衣、蒸熟晒干,研磨成粉,添加白砂糖浆(砂糖加水分文火煮成)和猪油充分搅拌均匀,倒放在糕砧板上,反复掺和揉制成糕泥状,再用刻有各种图样花纹或字体的糕印进行压印。期间有的加入豆沙、芝麻末、瓜册丝,花生仁等糕馅,压印成型后一般都要放到蒸笼内蒸5-10分钟。樟林绿豆糕是樟林独创的一种美食,且具有一定的药膳作用。樟林人喜欢用糕点作为礼品馈送亲朋好友,绿豆糕特别深受喜爱。海外游子对故乡的绿豆糕更是挂念于怀。

蛋卷也叫黄金条。其制作方法是将鸡蛋汁充分搅拌,倒入烧烫的锅或铁板内,用竹片或木片将蛋汁荡匀成薄皮,略加烤焙即成蛋皮;接着将蛋皮卷放在圆筒上卷成筒状,即成蛋卷。趁热食用,味极酥软鲜美。

据在澄海城区万盛市场经营樟林粿品生意的塘西村民李振鹏和许多樟林干部群众介绍悉,澄海的鼠曲粿以樟林所产最为有名。它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的芯叶,放进锅中熬煮,沥去涩水,再放入石臼舂烂。加上糯米粉掺和揉制成粿皮。接着再将粿皮分成小块,捏成圆饼,放上各种馅料。鼠曲粿分为甜、咸、双拼几种。甜馅主要原料是乌豆沙或绿豆沙;咸馅主要原料是用糯米饭加上香菇、虾米、肉丁等料混为一体;双拼则是一半甜一半咸。包制后,放进粿印,垫在香蕉叶上,然后放进锅或鼎内或蒸笼内蒸熟。吃时可再蒸热或油煎,入口有软香、甜润之感,别具风味。因鼠曲草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可算是药膳食品,备受青睐。

此外,他们有的还经营“红桃粿”和“豆糕粿”。“红桃粿”是潮汕地区的特色小食。“豆糕粿”一个叫一“盏”,据说制作时,要将米粉浆舀进三角形叶状的陶质“盏”里,然后蒸炊而熟。熟后的“豆糕粿”是跟“盏”粘在一起的,吃的时候须用一支竹片将粿与“盏”剥离。“豆糕粿”的全部味道需要经热火厚油加工而成的“菜脯粒”作为配料相佐。只要你稍微留意,你会发现每个沿街叫卖的小贩都备有一个炭火熊熊的炉子,那个炉子可就是用来加工“菜脯粒”的。

(图文资料主要来自林瑞平编著的《探访潮汕著名侨乡·樟林塘西》)

来源:拙逸斋

我们与您一起看澄海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1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