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吧送你一朵小黄花,再送你一个龙陵黄花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csjkc.com/

阳春三月,龙陵田间地头的小黄花陆续开放了。一道春之美味——黄花粑粑开始撩拨着人们的味蕾,也勾起了人们的片片情思。

清明前后,是采食黄花的大好时节

“黄花团子”是龙陵人对黄花糯米粑粑的“草根”称呼。因用黄花做原材、外表似小圆球状,故称黄花团子。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采食黄花的大好时节。龙陵人通常将黄花采摘回来后做成黄花团子。

黄花,是龙陵人的叫法,因花朵呈黄色且可入食,便直观亲切地唤其为“黄花”。其学名为鼠曲草,两年生草本植物。据《别录》《日华子本草》《药类法象》等书籍记载,鼠曲草具有“主痹寒热,止咳;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消喉火,解热,去毒”等药用价值。

黄花团子的做法

龙陵人制作黄花团子时,还需要另一种“山花”——染饭花。染饭花的学名叫密蒙花。《本草衍义》中有记载:密蒙花,甚多。叶,冬亦不凋,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房成一朵,冬生春开。染饭花性凉,味甘,具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功效。花儿香气浓郁,入口芳香。

于是,龙陵人将黄花和染饭花采摘回来之后,黄花和染饭花便成功联袂结姻,制作黄花团子、黄花粑粑的“场子”也就拉开了。其制作过程可用“黄花+染饭花+糯米+糯米面+红糖苏子=黄花团子”这个公式来表示。大概的步骤为:

一是熬煮染饭花,做成金黄色的染饭花水,这是决定黄花团子“肤色”的关键材料。

二是糯米“镀金”,用熬好的染饭花水浸泡糯米,糯米“镀金”成功后,装在漏筛里沥水备用,这就是黄澄澄的蘸米。

三是舂黄花,将采摘回来的黄花洗净后,放在石臼窝里舂碎,让其味道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四是和糯米面,将舂碎的黄花揉进和好的糯米面里,糯米面的软糯程度决定着整个黄花团子的肌肤质地,然后捏成小圆球状。

五是装馅料,馅料主要用红糖和苏子做成,将红糖切碎、苏子炒香,充分拌匀后,放在捏好的糯米面圆球内心里,然后在最外层裹上黄色的蘸米,黄花团子离“出炉”也就不远了。

六是蒸团子,在蒸层或篜子里撒上一层蘸米(有的还喜欢撒上一些青豌豆,可依个人口味而定),上汽之后将捏好的黄花团子依次排开,并且每个与每个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蒸熟即可。

煎黄花粑粑

除了“蒸”的黄花团子,还有“煎”的黄花粑粑,待油锅里的油热开,一块块捏好的小圆饼放入锅里。“滋啦,滋啦”大大小小的油泡在小圆饼周围泛开来,一面煎黄,又换另一面,香气弥漫开来,黄花粑粑也就煎熟了。

大饱口福

然后人们就趁热大饱口福:染饭花和黄花的清香、糯米面的粘糯、红糖苏子的香甜,在慢慢咀嚼中翘望了一年的味蕾终于得到犒劳。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真是一个“爽”字了得。一时半会儿吃不完的黄花粑粑和黄花团子可以冰冻起来,再吃时,蒸熟即可。

这就是龙陵的黄花粑粑和黄花团子,满满都是大自然的深情。

大自然送给我们一朵小黄花,我们再送给生活一个黄花粑粑!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崔敏通讯员徐静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顾庆华

校对郭毅

编审赵梅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10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