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城市的春天仿佛是从便利店和饮品店开始的,嫩粉与新绿的色彩元素随着潮流又出现在工业食品的外包装上,樱花味、草莓味、白桃味、青梅味……堪称现代版“春回人间”。刚走出食不甘味的冬日,去哪里才能寻找复苏味蕾的春日至味?
比转瞬即逝的福州春日更为短暂的,是各类春菜的上市时间。在春天的菜市场上,人们常听闻“尖尖”的说法,这是各类春菜嫩芽的代名词。所谓“咬春”,食的便是春菜鲜嫩的口感和清甜的滋味,馥郁的香椿、软糯的蚕豆仁、破土的新笋、珍奇的野菜……趁春光正好,快咬上一口自然的清新甘甜!
01
香椿,春日第一鲜
香椿由香椿树的嫩芽采摘而来。《庄子·逍遥游》中就曾写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这里的“大椿”指的便是香椿树。香椿树寿命很长,我国传统文化中用“椿萱并茂”祝福父母健康长寿,然而香椿的上市时间却很短暂,采摘于早春时节,通常只有半个月至一个月的食用期限,因而刚上市的香椿能达到近百元每斤的售价。
香椿是高配版香菜,它惹人爱也有人嫌,可无论如何它的独特香气很难被取代。家常菜中常用香椿和鸡蛋同炒,最能凸显香椿的特质,同时它也适合用来搭配凉拌菜,馨香馥郁的香椿融汇新鲜的金针菇,脆灵清新,风味爽口。
02
蚕豆仁,嚼一口春意饱满
初春时节,各类春菜还处于抽芽的生长阶段,蚕豆仁却早已甜嫩饱满。春天的新鲜蚕豆仁与常见的干制蚕豆很难相提并论,前者刚入口时清脆,咬开后粉糯松软,带有独特豆香,油焖、炖汤、快炒、清水煮制皆可。蚕豆仁的上市时间同样短暂,一天老过一天,待到张出“黑嘴”,便皮糙肉厚至难以下咽。
蚕豆仁原是江南地区的典型春菜,因而最适宜的烹饪方法是同样地域特征显著的油焖。放入底油后将蚕豆置于砂锅,同时加入切丁的猪五花肉,再佐以盐、糖等调料简单相拌,加热三五分钟至蚕豆略微变色,筷子夹上一枚,满目春色芳菲即在嘴里慢慢化开。
03
春笋,当之无愧的春日限定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惊蛰前后春雷响动,郊野染绿,万物吐新,山间林地微微隆起的土包下所藏匿的,便是人见人爱的春日嫩笋。早春的竹笋被称为“黄泥拱”,最佳赏味期限只有二十多天,且春笋难以运输保存,放上半日便鲜味大减,因而春笋是春菜中当之无愧的春日限定。
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渔认为春笋是“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豚,何足比肩”,春笋的代表性菜肴腌笃鲜便选用了“素宜白水,荤宜肥肉”的烹饪方法。同时,春笋与牛肉的搭配也是一绝,将二者切碎、调味烹煮后裹进同样具有时令性的春卷当中,一道春意盎然的小食便尽收恬淡、芳香的三月风味。
04
荠菜,《诗经》认证的甜
春天的野菜很多看似不起眼,随意生长于郊野的田埂路边,但它们却是传统文化典故中的常客,同时有着亘古不变的鲜美风味。《诗经》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讲的便是早春时节的荠菜。荠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报春菜”,清脆碧绿,盈盈欲滴,食之清甜。
野生的荠菜生长于每年的二月至四月,最好是在它开花之前进行采摘。荠菜适宜制作汤羹类菜肴,和鲜嫩的牛肉烹制成羹,一整个春天的滋补美味都在这里。
05
鼠曲草,舌尖上的「福州绿」
鼠曲草也是生长于春日的野菜之一,因于清明时节前后转而肆意生长,漫山遍野开满其代表性的黄花,因而又叫作“清明草”。鼠曲草并非直接食用,而是用其汁液调色。
提起鼠曲草,或许并非所有福州人都有所耳闻,但只要青团和清明粿一登场,人们便恍然大悟,原来再熟悉不过的节日食物是用它来调色。青团弹韧软糯不粘牙,糯甜的透着清香,快要溢出来的笋肉馅包裹住唇舌,散发着恰到好处的甜鲜,随着呼之欲出的青草气,春天在嘴巴里渐渐醒来……
春意盎然
开启“尝春”之旅
八闽小聚
新品尝鲜限时6.8折
文叶君浩
图一碗福州
责任编辑唐彤佳
*部分图片来源千图网、Unspals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