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捕捉疾病的技术也日新月异,然而经提示稍有症状,便惶惶不可终日者也铺天盖地。
赶紧打听住院,搜寻治病偏方,生活顿时鸡飞狗跳……其实,有时真不必如此,不恰当的治疗反而加重病情。
想起这茬儿,播播老师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曾于年切掉乳房防癌一事。
安吉丽娜曾切除双乳防癌的报道:
当年37岁的朱莉是六个孩子的妈。她向《纽约时报》解释了她做乳腺切除术的原因。医生的诊断认为,她患乳腺癌的危险几率是87%、患卵巢癌的几率是50%。
朱莉说,她的母亲与癌症病魔搏斗了近10年,在56岁的时候死于癌症。“我有危险基因BRCA1,它大大增加了我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
朱莉表示,手术后,她患乳腺癌的机率从87%降到了5%。
事后,上海竟掀起了“割乳”风。一位上海医生透露,向他咨询相关事宜的人数激增。“有女性问我,家里有亲戚得了乳癌,她是否也要彷效那位女明星切除乳腺?但其实那位亲戚只是她的嫂子。”
医生说,还有女性称公司体检有几位同事被查出乳腺肿瘤,因怕被“传染”,所以要切除自己的乳腺,“这类问题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乳腺癌不会被传染,从遗传基因上来说,非血缘亲属也不存在遗传关系。”
▲近年来,朱莉的暴瘦让人心疼,这么大高个,体重仅34公斤,怎不叫人唏嘘。而前不久,曾让人羡慕妒忌的史密斯夫妇以分道扬镳收场,割乳也被认为是导火索之一。
①
女子患乳腺增生竟割掉双乳防癌许多女性的体检报告上都出现过“乳腺增生”的字眼,对于中国医院的张文海大夫来说,一位30来岁的女患者将刻入他的记忆。
这位瘦弱的年轻女子曾自诉双侧乳房疼痛,有结节,便一意猜测会癌变,要求医生切除其双侧乳房。然而,张大夫触及乳腺内的结节状腺体发现根本没有肿块,超声检查也只是提示乳腺增生。因此他建议不必担心,可药物治疗乳房的疼痛,每年检查1至2次即可。
可女子始终心神不宁,似乎不切除双乳就一定会发展成癌,就这样带着忧愁回家了。又过了几个月,当她再求诊时竟已在另一家机构切除了双乳,如今又感到双侧腋窝有副乳,仍有得癌的可能,要求切除,当即被张大夫拒绝。
其实在乳腺门诊中,医生随手一摸就说“乳腺增生”,超声科、钼靶拍片处,报告栏“乳腺增生”简直无处不在。不过哪怕是多年病患,也不知这究竟是什么。
医生观点:
八成女性乳腺增生非典型增生需警惕调查显示,约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其中以25岁到45岁的最多见。
“很多女性对乳腺增生特别紧张,担心这是乳腺的前兆。”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屈新才表示,其实乳腺增生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的改变,对于女性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怀孕妇女乳房增大,哺乳期乳房里发生变化才会有乳汁出来,尤其是伴随月经周期性变化而肿胀、疼痛者,往往能缓解或自愈。绝大多数患者在其绝经后就会不治而愈。
只有极少数中重度,不典型乳腺增生者可能会转变为乳腺癌,如乳房上长有硬性肿块,无疼痛,或仅仅有些刺痛,或非哺乳期的妇女,忽然出现乳头流液,就要考虑可能是乳腺癌,医院排查。
②
准妈妈检查有肌瘤带瘤怀孕顺利产子据文献报道,在妇科检查中,女性发生子宫肌瘤的机率高达20%,你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怀孕的女子中,也不乏带瘤产子的,29岁的郭琴(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汉阳的小郭前年结的婚,过了一年二人世界,双方父母都开始催他们加快进度。平时身体不错的小郭,简单查了个血后,就开始备孕,不出三个月就光荣晋升“中队长”,有喜了。
一切如此顺利的小俩口,没想到在后来的产检中被告之长了3颗子宫肌瘤,当时最大的那颗已经4.2厘米,虽然医生安抚她带瘤待产子时一并手术,小郭心里仍难免忐忑,每天“压力山大”。
虽然临产前,肌瘤已长到7公分左右,好在产子十分顺利。其实在临床中,作为妇科体检的常客,几乎三分之一的妈妈级人物都会遇到子宫肌瘤,它们通常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做B超才会发现。
医生观点:
该不该手术除肌瘤有时症状比大小重要“我的子宫肌瘤需要手术吗?”医院妇产科主任熊丽介绍,这是门诊和网上咨询患者最常问的问题之一,其实,做不做手术,症状比肌瘤大小更重要。传统认为子宫肌瘤大于5公分就要实施手术,但目前这种观念已经有所改变,症状才是决定是否手术的关键因素。
子宫肌瘤的病因与性激素关系密切,所以能对抗性激素作用的药物常被用来治疗子宫肌瘤,如雄激素、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但它们疗效短暂,用药期间肌瘤可能变小,但停药就反弹,副作用较大,不建议长服。
子宫肌瘤最让人宽慰的地方就是本质上是良性的,恶变的可能性极小,约0.47%,这就是为何医生对无症状患者敢于采取观察的主要原因。不过若单个肌瘤过大,位置特殊引起尿频、尿急、便秘等症,或月经过多,导致贫血者,绝经前后肌瘤不缩小反增大等情况者,就需要考虑治疗了,具体情况还是要听从医生的指导。
③
害怕宫颈糜烂长成癌女子被建议做利普刀可能是受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增多趋势的影响,一些不良机构拿过时的说法,诱骗不懂医的病人进行过度治疗,“宫颈糜烂”堪称最典型的代表。
像下面这些广告,是不是很眼熟?!早该狗带了,害了多少同胞!
▲再次提醒,像这样的广告宣传千万不能信,哪医院的招牌!
有媒体曾报道,农妇方女士在一次义诊中被下乡医生告知患宫颈糜烂,医院诊治。方女士说,其实也无大碍,就是偶尔白带有些黄,每次月经周期前后,腰会酸疼。可一听糜烂,可能发展成癌,就吓傻了。医生告诉她想断根,得做个LEEP刀,至少三四千元,同行的村民中,被诊断此症的女性还有好几个。
方女士的丈夫一听就恼了,认为她得这个病,肯定有生活不检点的嫌疑,病还没治,夫妻俩就视若仇敌。
江夏女孩小叶是在孕前检查发现重度宫颈糜烂的,可白带检查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分析仅轻度炎症,HPV(形成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阴性,医院说必须手术才能好,小叶还未生育,整天以泪洗面。
医生观点:
只是生理现象根本不需治疗医院妇科马丁教授介绍,宫颈糜烂用于诊断慢性宫颈炎长达百余年,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妇产科学专著将其删除,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或移位”,我国也在十年前修订出版的教科书中将其摈弃,明确表示属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
事实上,这一生理现象从女性青春期持续到未来几十年中,只有当宫颈内膜外移受病原体感染出现颗粒状或乳突状改变时,才可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或宫颈内膜外移伴感染。没有发生感染无须治疗。遗憾的是,迄今国内还有相当多的妇产科医生继续使用宫颈糜烂这一术语,对重度糜烂者给予电熨、激光、冷冻,甚至将用于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利普刀技术,也用于宫颈糜烂,令人痛心。
马丁指出,各地不少宫颈良性病变被利普刀误切了,其中大部分就是宫颈糜烂。女性的宫颈是通向腹腔的安全门,滥用利普刀会破坏这道屏障,尤其对于未生育者,更会造成将来的流产、早产和分娩困难。
来源现代健康报
·END·
武汉晚报·周医见:whwbzyj
周医见客服
编辑:祁燕设计:熊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