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想必清明节的一些习俗大家都还是比较了解的。首先小编提议大家,提倡文明扫墓,不相信封建迷信!那么,清明节又有哪些“误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欢迎大家补充。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它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习俗起源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那么,有关于它的误区大致可分为三点。
误区一:清明节是完全悲伤的节日?
前几年,中国移动通过向用户发送祝福清明节快乐的短信,引起了用户的不满。那么,清明节是一个完全悲伤的节日吗?清明节到底能不能祝福节日快乐呢?
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清明节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应当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误区二:扫墓只有“正日子”最好?
自上周末开始,京城各个墓园已逐渐进入祭扫高峰,尽管不少市民由于工作、交通等原因会选择错峰祭扫,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扫墓只有“正日子”才最好。这也是对清明节认识的一大误区。
“过去扫墓本来就不是在清明当天进行的。”在古代,清明当天大多是僧人去扫墓,因为僧人无法娶妻生子,要在清明这一天向先祖表达不能传宗接代的歉意。而按照传统习俗,对大多数人来说,扫墓最好在节前的10天内或节后的10天内完成。
误区三: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清明节不就是寒食节吗?我一直以为是同一天。”
“这是两个节日,宋代以后才逐渐融合到一起。”
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因为是节气,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为清明,具体日期前后变动不超过三天。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两个节日离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这两个节日合在一起了。”现在的清明节其实包括了古代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的习俗。扫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习俗都是从寒食节发展而来,但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拔河等春游踏青活动则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古时的上巳节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也有人称作女儿节,每到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到水边祭祀饮酒,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祈求新生命的到来。“春天的特点就是‘生发’,所以才鼓励人们在春天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和大自然接触。”
下面,重点来了。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不只是传统习俗多,传统美食更多。说起清明节传统美食,你可以直接流下口水来,因为种类繁多,味道极佳。那么,清明节有哪些传统美食呢?
青团子
让心情去旅行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团坯制好后,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它们入笼蒸熟。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糰子的表面,所以青糰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清明时节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清明节吃青团子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其实青团子就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它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青团子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清明节的传统特色美食。
子推馍
让心情去旅行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是山西省清明节传统美食。一个子推馍大约重一斤,用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工具,以及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精心捏制出“子推馍”,里面包着鸡蛋或者是红枣,上面捏制有顶子,四周会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用旺火蒸出。据说清明节吃子推馍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的。
暖菇包
让心情去旅行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暖菇包,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清明螺
让心情去旅行
清明螺其实是田螺、螺蛳。清明节吃田螺其实也是起源已久的了。因为清明节前后其实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这时候的螺肉肥美。“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这两种说法其实也在民间流传已久。炒螺丝是一道很简单又很美味的菜,做法也不复杂,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自己做一下这道美味的佳肴。
大葱和蛋饼
让心情去旅行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清明饭
让心情去旅行
每逢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药有艾草、洊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将需用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成。
清明虾
让心情去旅行
清明节吃虾是一些地方约定成俗的习惯,清明前后,河鲜肥美。俗话说“清明吃虾,赛过肉渣渣”,所以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一定要做一道美味的鲜虾来吃。清明白灼鲜虾其实最能吃出这种春天特有的纯美,不过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做自己喜欢的虾。
枣糕
让心情去旅行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鸡蛋
让心情去旅行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当然,全国各地习俗不同,清明美食也有很多,小编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还是利用好这个时间多回家看看,陪陪家里的父母老人,一起回忆往事。最后,送上宋代晏殊的词一首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出品
主编
谢昊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