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菊艾粑,南方人亲情的纽带

艾粑,南方人亲情的纽带文/黄芳菊阳春三月,南方烟雨蒙蒙,湿气很重,为祛除体内的湿气,南方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到田间地头,采摘一种开着小黄花的野草,这种草叫鼠曲草,在我们龙胜俗名叫艾草,她们把采摘的艾草洗净,捣烂成粿,和着糯米粉,做成艾粑,或蒸或煎,这就成了南方的一种特色小食品。据说鼠曲草具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之功效。正因为它的这些功效,所以,一到春天,当鼠曲草长势喜人的时候,南方的田间地头就会出现一群背着竹篓的大嫂,她们大多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到田间地头采摘鼠曲草。鼠曲草属草本植物,高10-50cm,全株密披白色绵毛。叶自根部分枝成丛,根部叶条状匙形,花后凋落,花为黄色。我从小到大,从没有亲自做过艾粑,一直都是享受着母亲和姐妹们馈赠。今年因我国受新冠病毒的侵袭,国家号令必须宅在家里,一宅就是40天。因我所处的县城地处偏僻之地,所以,宅期刚过,姐妹们便相邀一起去采摘艾草。准备做艾粑来吃,我也加入了采摘艾草的队伍之中。三月的郊外,早已阳光明媚,细雨清风,我们因为宅家太久,早已经错过了肥嫩艾草采摘的时节,不少艾草已经开满了黄色的小花,我们都后悔没有早点出来采摘。走进田间陌头,我们直接奔向一片黄色的花海,有经验的老姐妹告诉我,错过了最肥嫩的艾草采摘时节别懊恼,因为做艾粑,要有黄色的花的艾草,才香甜,于是我们便开始采摘起来,和姐妹们聊着天,她们告诉我怎么掐艾草,才最实惠,首先找株肥胖的艾草,只要它顶上的黄花没有变黑,就是最好的制作艾粑的材料。我用拇指和食指把着艾株,从顶向下,只要能自然掐断,又没有扯出艾茎的纤维丝,就是最好的食材,于是我们从田头开始,一直掐到田尾,掐一两个钟头,掐得4-5斤艾草,为这几斤艾草,我早已累得腰酸背疼了。回到家后,选艾草也是繁琐的工作,因采摘过程太过匆忙,艾草本身又披着一身绒毛,很容易混着一些野草和干草,一株一株的筛选,选好之后,进行浸泡,把艾草洗过两三遍后,用簸箕摊开晾一晚上,第二天,把浸泡过的糯米打成粉,把艾草捣烂成粿,按艾草1斤,糯米粉1.5斤的比例,把艾汁和着糯米粉进行揉揣成为一个大饼,然后把它扭成一个个小团,每个小团中间包上黄豆芝麻粉,配上黄糖,放进锅里一蒸或煎,直到艾粑面皮煎成金黄色,就大功告成了。我把做好的艾粑分成几份,爸妈一份,姐妹们各一份,闺蜜们一份,我内心涌起了一份自豪感,从懂事起,每年都是爸妈给我送艾粑,今年,我第一次破例给爸妈送艾粑,爸妈第一次收到幺女做的艾粑,应该有别样的感受吧?曾几何时,我就知道吃父母做的香甜的艾粑,却不曾想做艾粑的艰辛,原来南方的艾草做成的艾粑,是爱心甜品;是亲情的纽带;是疗毒的载体。艾有拉近亲情的魅力,艾有暖心的功能,这份爱让我明白,光享受不付出是无法品出个中味道的,我才明白,为什么南方人这么喜欢做艾粑,也许艾即是爱吧。————End————

作者简介:黄芳菊,笔名倚楼听风雨,龙胜民族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喜欢诗词歌赋,爱好散文戏曲。以古筝为伴,以旗袍为伍。

往期精彩回顾:

1.蒋钦挥:蒋琦龄,《中兴十二策》读来背脊凉

2.小小说

老伙计:失算

3.唐龙合:我家的小黑

4.蒋钦挥:谢济世,知“官场显矣,亦险矣”

5.蒋钦挥:蒋冕一腔热血未遇识货人

6.唐宁远:东岭古井

7.汪夏菏:黄沙河镇赋

8.全州风光美不美,看看这个地方就知道了

投稿须知①文体不限,讲述你的故事,展现你家乡风光及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含散文、小说、诗歌、书画、摄影、在校学生习作等),字数控制在3万字以内,书画作品不少于10张。谢绝剽窃,文责自负!谢绝在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bm/5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