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华
水芹菜,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菜别名野芹菜、水英、楚葵、蜀芹等,喜湿润、肥沃土壤,耐涝、耐寒性强。一般生长于低洼湿地、浅水沼泽、河沟岸边、水田中。
水芹菜,小时候吃过,但吃的机会不多。老家的土地,被那条叫做“东江河”的母亲河,以及它延伸出来的许多河汊紧密地环抱着;引水的沟渠,也深入到大大小小水田的腹部。由于农业产量总体不高,每一寸土地,包括河岸边、水沟边带土的地方,都是十分珍贵的,都被村民们见缝插针地开辟出来,种上茭白、水芋(芋头)等水生作物,以增加各户餐桌上的下饭菜。
因此,野生的水芹菜,就没有了栖身之地。偶尔有个别坚强的水芹菜,逃过人们的摧残,夹杂在其他野草丛中,偷偷生存下来。
我的餐桌上,经常有水芹菜的身影,是近几年的事情。几年前,黄岩城的西江二桥边,开设了一个农户自产自销的菜市场,蔬菜新鲜,价格又实惠,我便经常光顾。每年仲春时节,常见几个菜摊上有水芹菜卖,扎成小捆,每捆三到五元,我便买上一捆,炒香肠、炒腊肉,过上一回舌尖上的瘾。
今年第一次吃水芹菜,是在清明前夕,也是在二桥菜市场买的。清明那天,我们去给妻子的外公外婆上坟。我们先到妻子的娘舅家集合,然后再上山。坟山离老娘舅家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即到。由于队伍庞大,老的老,小的小,一大群。青壮年纪的腆着大肚皮,沾上了富贵气,懒得走路,便开上两辆车子去。我嫌车里闷热,独自走着去。
老汉我边走边看山景。走出村口,走过石桥,右侧是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溪流淙淙。在一处溪滩上,有两个年轻女子,弓着身子,在草丛中采摘着什么。见此情形,便站住瞄向她们,我看到她们手里都拿着一把细长嫩绿的东西。虽然看得不是很真切,结合她们所在的地形,又见小溪两岸一连片绿油油的野草丛,我的脑子里立马跳出来一个词——“水芹菜”,她们是在摘水芹菜。
为了赶上上坟的队伍,我没有再逗留,但心中已做下记号,这是一片水芹菜生长旺盛的地方,我要回来的。
回到家里,我把发现告诉妻子,妻子心有戚戚焉。
机会很快就来了。“五一”假期第一天,我们去探望妻子的老娘舅(前不久因腿疾,动了手术),再次经过那条小溪。
眼前的溪水清澈见底,水流不缓不急,可见水底随着水流摆动的龙须草的身影。
小溪从上面的西溪水库流来,我所在的位置,离水库大坝也不足五百米。西溪水库是太湖山北麓三大水库之一,库水主要用于周边农田的灌溉。这条小溪往下流,就流到鉴洋湖,流到西江,它们都是金清港水系的支流。金清港水系是温黄平原的第二大河流,浇灌着流域内一大片农田。
目测小溪有三米多宽,两岸几乎对称地均布着约半米来宽的溪滩,是由流水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长着密密匝匝的野草丛,草长可以没到膝盖。草丛中,露出一片片菱状披针形的叶子,极像芹菜叶,但比芹菜叶要小。拨开杂草,露出其细长圆柱形的叶茎,摘下,其茎中空,闻之,有淡淡的芹菜味。
这两岸溪滩上,有大量的水芹菜生长。一小会,我就摘了一大把,是我从菜场买的一捆的两倍多。我不贪心,就此收手。只是在摘的时候,有一丛被我连根拔起,我想家里还有几个花缸,那就整丛带回家试种吧。
好山好水好水芹,这西溪水滋养的水芹菜,油嫩嫩,水灵灵的,楚楚动人。
水芹菜,长于水中,性凉,味甘辛,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润肺利湿的功效。对发热感冒、呕吐腹泻、高血压等有辅助疗效。
芹菜家族,有水芹、旱芹、西芹三种,水芹是唯一的野种,且身材、体型最为瘦小单薄。三种芹菜功能基本相近,药用价值旱芹最佳,而且芹菜味也是旱芹最浓。
我们日常吃的芹菜,即旱芹,在中国的栽培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栽种广泛,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芹菜炒鳗鲞,是台州人的一道特色菜。我做这道菜的时候,通常再加上红的胡萝卜丝、白的荸荠丝,使菜色红白绿相间,色香味俱全。
改革开放后,西芹进入。西芹的个头比旱芹更大更长,单株可达一千克以上。早先,西芹常见于中高档饭店,近年来,西芹也放下身段,跻身于大众菜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
野菜记
败酱草?
鼠曲草
南烛叶
紫云英
鱼腥草
文化大观编辑丨包建永
投稿邮箱丨tzrbwh
.白癜风会诊活动中科获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