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至,生活在县城的我一定会去山里转转。一是踏青赏景,二是品尝山里特有的清明粑。
山村里的农田及荒埔中,长着亭亭玉立,青翠欲滴的清明菜。修长的茎,细长的叶子,香青的嫩叶顶端托着淡黄色的莲座状的花蕾,枝叶旁边还有棉絮状的纤维。
也许是清明时节才生长,山里人一直称它清明菜。我想追本溯源,探究它到底属何种植物。我拍下图片百度一番,原来它的真名叫做鼠曲草,别名黄蒿、佛耳草,属菊科植物。
山里人从田间采集清明菜,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捏成圆饼,裹上馅料制作清明糯米粑。
无竹不成俗,山里人喜欢就地取材,竹笋、腊肉是制作馅料的最佳选择。腊肉绵软有度,春笋鲜美味爽,是这个季节无与伦比的美味。
从房梁上取块腊肉,放进盆里用热水浸泡十分钟,把腊肉划成段,放进锅里放水煮熟捞出来冷却。冷却后的腊肉易于切成型。腊肉切成大小均匀肥肉、瘦肉分开的肉丁。
笋的准备也有讲究:剥了笋壳,削了老茎,刮了绒皮,清洗后滤干水分,到砧板上一破两开,切成和腊肉厚度一致的笋丁。
配上的佐料和配菜生姜、青红辣椒、香菇、豆腐等也切成丁。柴火点燃,把锅子烧热了。
放菜油倒腊肉煸炒,从肥肉里炒出少许猪油。再把笋丁倒进锅和腊肉一起炒。再放配菜,用锅铲搅拌,让腊肉和笋的滋味充分释放出来。
包制粿馅之后,放在大小与之相当的芭蕉叶上,入蒸笼大火蒸熟。清明糯米粑可谓色泽翠绿,质柔有韧性,风味独特。
清明粑是糯米食物,一次不宜多吃。下次再食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
如若没有采摘到清明菜也没关系,主妇们会献上同样美味的籼米粑。
米粉炒熟加开水揉软,搓成一一个小团,手指慢慢揉搓成薄饼,加馅料,两边粘合,沿边点缀上S型花边,上锅大火蒸熟。籼米粑可谓晶莹剔透,圆润饱满,鲜香可口,食而不腻。
勤劳的主妇会两者兼而做之,一顿忙碌只为宴请回家探亲或祭祀的亲朋。糯米粑、籼米粑装在笸箩里,任大家选择。
临行前,她们一定会用保鲜袋装上你喜欢的粑,让你捎带回家,这也是我每年春天都乐此不疲地去山里的原因,(#^.^#)吃上清明粑的小长假,才完美~
图片来自痕迹老师
感谢老师总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吃的
东至
清明回乡,有人为你做粑吗?
留言区聊聊你吃过的那些粑,可好?
征集啦你是哪里毕业的?
想聊聊你的读书生涯吗?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中,高中,
欢迎提供图文线索哦,小编先行谢过~
小编邮箱:
qq.儿童白癜风怎样治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