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粿,吕善雅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话不多说,先放张图瞧瞧
自从之前做完南瓜粿卖相不错之后,我阿嬷后来就又拉着我们做鼠壳粿了。是不是有一种清新感扑面而来?!对得起“吕善雅”(你最漂亮)这个称号吧
???
成品出来之后,我阿嬷敲开心的,说是有史以来做得最好看的一次,开心到飞起~
那么鼠曲粿究竟是什么呢?
“鼠曲粿,民俗食品。流行于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一带。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制鼠曲粿。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馅有咸、甜、双烹数种。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包制粿馅之后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
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软香甜润。因白头翁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属药膳类的食品。”
——潮汕网
我搜索之后发现,白头翁和鼠曲草并非同一种植物。所以这里所说的“白头翁”应是潮汕地区的说法,鼠曲粿所用药材学名应叫鼠曲草,它长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做粿之前,小孩子们常常会出动去田间采鼠曲草,因为南方沿海的冬天大多暖和,所以并不担心冷。穿梭在一片绿油油的田野间,身心随着视野的广阔而放松,甚而有时候下了点小雨,田间的鼠曲草也就都夹杂着点雨水、露水,这些乐趣估计是现在更热爱电子产品的小朋友们所没能接触到的吧。(???)
Anyway,加入鼠曲草和糯米粉做出来的鼠曲粿十分软糯,使用模子印制时就十分方便,所以说人家造型最好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嘛。
这次的鼠曲粿是回家乡做的,所以可以直接用“大鼎”上柴火炉子蒸,那添火加柴时温暖的赶脚简直让人觉得“没有在炉子边烤过火的人生简直不算完整”( ̄?? )
十分钟一波,揭盖!
?热气腾腾~呼~
蒸熟后的鼠曲粿粘性十足,所以在上炉子蒸之前要放在顺滑的蕉叶上,待到蒸熟之时便可顺着粿的形状将蕉叶剪下,吃的时候轻轻拿下蕉叶,还可以闻到蕉叶的清香。
这次的鼠曲粿是有甜有咸的,甜馅的是豆沙……
额等下、说到这我突然发现我
又!忘!记!拍!
Σ(lliд??)?
算了算了没事没事,我相信你们阔以想象得出来
那这次就先说到这吧
忙活了一下午,吃上热乎乎的粿,看着晚霞,真是惬意~
这是一个
热爱美食与生活的北京白癜风治疗去哪里治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