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缅怀先人之余,人们也会出游踏青。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总有一部分传统习俗是为食物而留的。在清明节,也有“清明果”这种传统食物。或许你从小就吃着它长大,或许你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小吃。
清明果又名青团、“清明粑”(江西)、“清明馍馍”,“清明蒿子粑”等,是中国南部、中东部汉族特色食品之一。它是由糯米和粳米制作而成的小吃,主要是用各种菜制作而成,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馅料和粉面的处理十分讲究。
而不同地区的清明果在制作方法、材料和造型都会有所区别,有甜、咸两种馅料。
尝清明果而在水墨蓉庄,我们的芳姨每年都会做清明果供客人品尝。芳姨住在一个安静的小村庄里,天蓝水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在这里长出的食材都格外美味呢。她家有一个小菜园,清明果里的馅料就出自这里。鲜嫩的笋,再配上肉沫、豆腐干、萝卜丝···香气扑鼻。
无论你之前有没有吃过清明果,都会被这里的味道征服。软糯的粉皮带着艾草的清香,内里是味鲜饱满,各种食材炒制的馅料,咬一口,所有的味道都糅合在嘴里,化成一句:“太美味了!”
DIY清明果
清明节时,农家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做清明果,只能品尝或许少了点节日的气氛,在蓉庄,我们也准备了“做清明果”的体验活动。
采艾草、马兰头
清明果是通过采集田间的鼠曲草或艾草清洗捣烂挤压取汁,同晾干的水磨糯米粉、大米粉拌匀揉和成皮。所以制作清明圆子的第一步就是采艾草,我们会组织大家在超山的田地野间采摘艾草。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浙江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马兰头在田间、路边、山坡等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
在采摘艾草之余,也能收获一些马兰头哦。还记得小时候的春天,奶奶和妈妈会带我去户外采野菜,然后做出一道道香喷喷的菜肴。不过现在很久都没有这种经历了,也很久没有吃过野菜了。不妨趁着这次机会感受一下自然的乐趣,找寻从前的回忆。
清洗艾草、和面
将采摘的艾草清洗干净并捣碎和入面粉中,轻揉慢和,直至面粉变成碧绿的颜色。
炒馅、包清明果
不同地区或家庭对于馅料有不同的偏好,有人喜甜,便用豆沙、白糖芝麻作馅料;有人喜欢吃咸馅的,便将春笋、豆腐干、萝卜丝、肉等(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炒制成馅料。
包清明果是体现真正的技术了,将粉皮捏成“小碗状”,放入足量的馅料再将口子轻捏封住,最后捏成你想要的形状,一个圆滚嫩绿的清明果就从你手中诞生啦。
某些地区有时还会使用一些雕着花纹的模具将清明果压成“饼状”,一面会印上有趣漂亮的花纹。
蒸熟
终于到了“蒸”这最后一个环节,将清明果垫上荷叶或粽叶放到蒸笼里,在灶台上大火蒸熟即可。在蒸的过程中,香气随着蒸汽不断跑到你的鼻尖,溢满整个厨房。
打开蒸笼,一个个油亮饱满的清明果便可以出炉了,趁热吃上一口,唇齿留香。
踏青赏花
吃完清明果,趁着天气晴好,可以在蓉庄周边踏青赏花。塘超小径一路繁花似锦,湖光山色,在这条弥漫春天气息的小径上散步赏花拍照,暖暖的湖风轻抚脸庞,带着花香。
路上的油菜花都开了,一片一片的连成黄色的花海,凑近一些,还能看到蜜蜂和蝴蝶正飞舞其间忙着采蜜呢。这大片的花海让人忍不住深入其间,拍下一张张“与春天的合影”。
静庐的“八重樱”也已经盛开了,粉色的花朵娇俏可爱,密密地长在枝头,就像一张粉色的“帘子”,散发着悠悠甜甜的香味。
春天已过大半,春游、踏青、赏花、游湖、吃好吃的,这些好玩的事你在这个春天都享受过了么?快来水墨蓉庄和我们一起品尝春天的味道!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