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汕头一天吃七顿

我保存了一本《三联生活周刊》五年多,年第24期《乡愁里的潮汕味道》,封面是富苑饮食(汕头最红、名气最大的店)。我想我的潮汕情结大概就源起于此,在那个“潮汕牛肉火锅”还没有开得来到处都是,潮汕味道正缓缓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时期。

计划了很多年,想实地去看看(吃吃)这个熟悉的陌生城市,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成行,趁这次自驾去漳州(相关游记:厦门隔壁有个漳州),回程专门安排了在汕头停留两天,了个心愿。

作为一名虔诚的吃货,我们也是到顺德、潮汕拜过码头的人了!

去潮汕前,先大概了解一下

通常所说的“潮汕地区”是指:广州-香港这一片右上方的汕尾、揭阳、汕头、潮州这一片区域,汕尾市又称作海陆丰。如果是赶飞机去的话,机场在揭阳,买票的时候记得搜“揭阳”,或者飞到广州,高铁三个小时左右。

自驾的话,我们从东山岛过去很近,公里左右。

吃,因为时间有限,首先得具体选择一个城市或者区域,综合各家说法,汕头在这片区域里相对来说外来人口多一些,沟通比较顺畅,吃的也相对集中一些,但其他像潮州之类可能会更地道一些,但基本上都不太推荐外地人在没有本地人带领的情况下去。

玩,吃都搞不赢,还有时间玩?潮州集中了很多古迹,其实一直还挺想去逛逛,南澳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目的明确,就是来吃的,因此选择在老城区、博物馆、公园闲逛消食,一天吃个七八顿也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小吃甜品居多。

快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吃!

牛棚里的“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大概算是潮汕最出名的吃食了,但如同离开了那片土地的兰州牛肉面一样,出了那片区域往往很容易入乡随俗的变成另外类东西。很多地方的潮汕牛肉火锅都只能叫“牛肉汤锅”,各种眼花缭乱的汤底和蘸料。

我很喜欢有个词叫“大味至淡”,好吃的东西大多都是需要做减法的,只有食材新鲜优质,才经得起“清汤寡水”的考验。

收藏了好些潮汕本地牛肉火锅的店铺,有名的没名的,出发前各种比较筛选,最后选中了这家本地人口碑不错,卡卡角角的店↓

蔡社牛肉城,这家没在汕头城里面,如果从城里过来还有些远,所以大众点评上很多人抱怨又远又偏,但我们从东山岛开汕头,直接在快到汕头的泰山口子下来,因此觉得还好,至少是顺路的。

高速下来是一段机耕道,开起导航大起胆子走就是,快到的时候,一路都会有指示↓

背靠养殖场和屠宰场,堂子很大,没什么环境,但干干净净也不至于多“苍蝇”,这么偏的地方生意也是好得很,不一会儿就坐满了。

锅底就是简简单单的牛骨萝卜锅,蘸碟标配是沙茶酱和辣椒酱,需要普宁豆酱的话再问大姐些要。

肉都是现杀的,看到从后面拖出来还在冒热气,因沟通不畅,潮汕话夹杂要熟不熟的普通话,那些烂熟于心的这样部位那样部位,到了这里都不太好使,也没必要装假老练,就让大姐看着办随便给配的肉,或者看其他桌点的啥,觉得安逸的就指“我要份那个”,好撇脱的说!

去旁边佛山人的桌子搭讪:

“你好,我想请问下这个是什么?看起来好好吃哦!”

“啊,是好吃,但我们也不知道”

“……”我一直还以为广东人对这东西都如数家珍的哦。

管他的,来一盘哦!

于是点来了一盘潮汕人的,肥牛↓

肉都新鲜嫩气,想吃的雪花和胸口油没有,但就算普通的部位也因为新鲜而很好吃。

没有菜单,不管啥部位,统统都是30块钱一盘,性价比高。一家三口吃腾了,完了最后再烫一碗粿条下肚,圆满!

一些个人吃潮汕牛肉火锅的小小“心得”,班门弄斧:

决定牛肉火锅好吃与否的除了肉质新鲜、汤底蘸料简单外,还有涮肉火候的把控,我习惯的是:肉在汤刚刚烧开的时候下锅,慢慢轻轻在钢丝漏勺里搅动,血水释放出来,趁热蘸料吃。开小火烫,说三次!火大了会出来很多血沫,汤会浑浊,肉也很容易老,再好的肉也是暴殄天物;

肉从肥到瘦,素菜浑汤的那些后面点下。

其他收藏的汕头的牛肉火锅还有:杏花吴记牛肉火锅、飞厦老二牛肉丸店。之所以没有选择那些有名的连锁店,就像我一个成都市民,我吃抄手儿得不得去龙抄手儿嘛!

你说我就要去,好,你去嘛!

去澄海吃卤鹅

澄海是汕头的一个区,盛产的是大名鼎鼎的狮头鹅,虽然体重可达20多斤,但肉却嫩滑鲜美,标准的狮头鹅长这样↓

从东山开去汕头的途中路经饶平县,路上时不时都会看到一车车的狮头鹅,顺手查了一下,饶平是狮头鹅的原产地,后传入澄海。

来了潮汕,怎能不吃潮汕卤水,吃卤水怎能不吃卤鹅,为了吃个地道的潮汕卤鹅,我们特地跑了一趟澄海。

日日香鹅肉店,说它是潮汕地区最有人气的鹅肉店不为过。很多电视节目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十二道锋味就来拍过,拿过潮菜鹅皇金奖,不明觉厉,哪又咋个?好吃才是硬道理!

这家店有些夸张,一整排全是他们家,占了半条街!门庭若市,称得对面经营同样项目的店铺显得更加凄凉。

明档的卤鹅架着三年、一年不同生长期的大鹅,扑过去想喊人家给砍,叽里呱啦的潮汕话听不懂,赶紧缩回来坐好,等老板来点菜。

让老板给配了个块钱的小份,晓得遭烧没得哦,育儿爹说“我觉得咋给旁边的分量差不多喃”“那可能是他们遭烧了!”

没有想吃的鹅肠和珺肝儿。等再想去加这两样,都已经卖完了。鹅肝非常喜欢,看起多莽一坨坨的不敢下口,吃起来入口即化,吃嘛吃嘛,多吃一口都要往身上长!除了鹅以外其他的菜都整得不行,术业有专攻,说的是实在话!

和鹅一起上的有一碗解腻的蒜蓉汁,一碗卤汁,一碗饭。特别说下他们家的米饭,刚开始以为是普普通通的白米饭,第一口出乎意料的惊艳,一家排挡级别的店这种水平的米饭,丝毫不输于很多精致料理,配合卤汁拌在饭里,意犹未尽。

另外收藏了一家位置有点偏的小店:乌弟鹅肉面,遗憾要耍完了大年十五才开门,网络盗图↓

小吃,一座城市的缩影

了解一个地方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吃,而小吃则是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实实在在的缩影。

汕头是吃小吃特别舒服的地方,区域很集中,老城区里随便一逛,基本上挨着就可以吃个遍。

小公园(包括它周边)是汕头的老建筑区域,是时间留给汕头的古董,这里有很多古董级的店铺,安静又热闹的存在着:老妈宫粽球、广场豆花、老牌福合沟无米粿、爱西干面……

民权肠粉,清早起来从一份肠粉开始。这家是老街区里的居民店铺,环境没得,生意很好,都是附近居民来吃,悠悠闲闲的。

离汕头博物馆挺近,周围也有很多菜市场、古早店铺,像镇平粿汁店和福合沟无米粿都在他附近,非常生活化,闲逛起来很舒服。

潮汕肠粉和广式肠粉不一样,首先形态不一样,内容和酱料要丰富些,里面啥都给你整点,大杂烩。

面上撒老菜脯,也就是萝卜干儿。

我和育儿爹觉得一般,粉皮都有些软烂了,相比我们还是更爱广式肠粉,最后统统都给了这个“食物粉碎机”,倒是吃得干干净净↓

广场老牌豆花甜汤,这家店很多地方都有推介,生意很好,早上九点,已经开始排队,当然这是过年,大家都有的是时间和闲情。

要了个豆花和莲子羹,豆花跟到前面排队的人学的,让浇糖的时候一层豆花一层糖这样的浇,你们的要求简直不麻烦得,关键对方也没有任何意见的一个个的照做了。

他们的豆花,据说是黄豆放得多,真材实料,因此有些韧,口感更像是布丁,豆花上撒了白糖和芝麻花生磨的粉,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些偏甜,吃多有点腻,育儿爹说“不想吃的都给儿吃”“要得,免得浪费”嗯,是亲生妈老汉儿!

相比还是更喜欢他们的莲子羹,不同于我们这边悬哒哒弄法的莲子羹,莲子料足,大个大个的,软糯,甜度也是刚刚好。

豆花咸甜派站队由来已久,就个人来说,吃得惯甜派的,但还是站咸派。

一家已经忘记名字的粿条店,去小公园附近闲逛,意外的碰到这家粿条店,只记得招牌写着“老牌XXX”,看进去吃的也都是当地人打头,想着应该不错。果然,汤鲜味浓,并不是味精兑出来那种假鲜。

叽里呱啦问加不加什么也听不懂,又去看别人碗里“要个那个”,这个方法虽有些不礼貌,但屡试不爽,我也是莫法啊。

粿条是用米粉调成浆蒸成薄片,再切成条状,个人感觉类似河粉,但不同于河粉的是,粿条口感更劲道,煮熟后也不会呈透明的状态。

粿条我们一家三口都爱吃,尤其是这位橘子大王、西瓜大王、鸡大王、汤大王↓

米琦甜品店,顶着个洋气名字做了很多年的本地甜品,能在汕头各种甜品铺茶铺水吧走鬼档竞争中坚持下来,还是要有两把刷子。如果不是有人推荐,都会以为它是卖面包蛋糕的,走过路过再多次,可能都难得进去。

店名来自于老板姐妹的名字,这是一家三个嬢嬢开的糖水店。汕头最老字号的甜品店,汕头第一家龟苓膏。

材料都很好,每天现煮,口味清淡,选择很多。点了获过奖的“鸭母捻”和“黑椒铁板鲎(hou)粿”。

鸭母捻,念做鸭母ling,因那个字打不出来,而用捻字代替,意思是像鸭子浮水一样一上一下,浮浮沉沉。育儿爹尝了一口“汤圆儿!”,但其实仔细吃,是类似于汤圆,又有些像糍粑,有双层糯米的口感,一层在外面,另外一层夹在馅里,吃起来很像麻薯,馅料也比较丰富,个人还比较喜欢。

黑椒铁板鲎粿端上来,也太油腻重口了,鲎粿油煎后再浇黑椒汁,个人觉得不太搭喃。相比我还是喜欢那种简简单单、正常弄法的鲎粿。

鲎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血是蓝色的,主要取它的血,叫成“鲎汁”,做成各种配料,鲎粿就会用到。

鲎粿,据传发源于明清时期的潮阳,鲎是一种海洋动物,又叫鲎鱼,其实和鱼没有多大关系,长这样↓

点了五果汤,口味清甜,好吃;

让小朋友自己点一个,真的是很认真的在看,边看边念,假装都是看懂了的。给了三次机会,我们都以为他乱指,三次肯定都不一样,结果有两次都指的是同一个,于是给自己点来了一份:双皮奶。

双皮奶香浓,甜度也刚刚好,问了下大姐,说是水牛奶做的,还不错。

至于网上很多人说这家甜得扎心,就我们点的这几样都觉得还好喃,千人千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红豆沙冰屋,这家看很多本地人推荐,说是读书时的记忆,它另外有个本地人更为熟知的名字叫“十二中草莓冰”,地方不太好找,老居民楼下穿过去走过来的,这一片吃的也很多,中途差点没忍住要去一家卤水店砍半边鹅。

晚上八点多,依然还要排队,点了一个草莓冰加奶盖,一个草莓冰加果肉,草莓多是多,货真价实的,还可以,但是你说有好惊艳喃,也不至于,毕竟就是个冰沙,草莓整得多而已。

倒很喜欢它家旁边的梅汁水果店。

甘草梅汁水果,潮汕特色,街上到处都有卖的。各式各样的水果,选好称重后,浇上店家自己腌制的梅汁,非常喜欢,买了好几次。

每次让这个小朋友自己选,都要选哈密瓜,哦,他还是哈密瓜大王,搞忘了说……

顺道网上看了下这个甘草梅汁怎么做,不难,在家也可以复制,具体做法搜:甘草梅汁水果。买来各种水果切块后浇上梅汁,浸一浸,夏天家再冻一下,安逸得板!

老潮兴粿品,粿是潮汕的代表食物,琳琅满目,甜的、咸的、桃红与桑青……

原本是去转这家对面的菜市场的,来这家买粿品完全是东瞧西望看稀奇,一问可以打包带走,路上还可以保存个三四天,于是“这个、那个”的装了一口袋,回家慢慢吃。

晚上来的有些晚,已经零零星星卖得差不多了。红桃粿(左)是潮汕最常见的粿,一年四季都有,馅料丰富,虾米、香菇、猪肉、糯米饭,蒸熟单吃有些干,我还是喜欢用少许的油略煎。

鼠曲粿,鼠曲草摘草芯熬煮,内陷有甜有咸,我买的甜的,里面是芋泥,那甜得才叫一个扎心。

这家虾饺、水晶韭菜饺、萝卜粿好吃,后悔买少了。

后来看《老广的味道》纪录片时,介绍了这一家,淘宝有店,买过一次,但总觉得没自己大老远背回来的好吃。

之前看到有段对粿的描述,觉得很有意思:

◤从馅料就可以看出,粿绝不是甜食,它像是有林黛玉外表的薛蟠,装在大白充气皮肤里面的钢铁侠,以马卡龙为保护色的东北菜包饭。它没有甜食的一切娇气,在吹弹可破的皮肤下裹的是一把俗之又俗的俗骨头◢

潮汕觅食,后会有期

出发前做攻略,安排了各种小吃甜品大排档,出行期间正好赶上育儿爹过生日,就准备再安排一顿精细(贵)潮菜。

在东海酒家、张新民的潮菜研究会(潮汕味道)、大林苑和几家私房菜里,最终决定去大林苑,也定好了位置,最终取消,大部分的原因,如今想来也有些可惜,实在是吃!不!下!了!

收藏的其他部分汕头馆子清单,个人偏好,仅供参考:

◤镇平粿汁店(杂锦粿汁)

适口餐厅(砂锅海鲜粥)

长平肥姐(白粥小炒生腌)

老三鱼仔(海鲜)

共和著名炒糕粿(蚝烙炒糕粿)

桂园白粥(生腌蟹)

宜兴隆家宴(私房菜)◢

留些念想,这片地方,有机会还想再去,只不过迫切的愿望是,来去之前想认识个潮汕人求带,讲本地话和讲普通话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你懂的!

来日方长,后会有期,告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
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bm/2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