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味,最让人垂涎三尺的莫过于鼠曲粿了。
老家每年的三四月份田野里就会长一种野草,我家乡叫作”喜曲草”,用来合着做粿哩,独特的味道很好吃.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它的书名是叫鼠曲草。
立春过后,田垄上的鼠曲草花争相绽放!一阵微雨过后,田垄上的鼠曲草就加快速度生长了。马上,它将伴随我这馋虫度过整个新年和清明节。
堤坝上,水库边,稻田或菜地的田垅上,一片片黄黄绿绿的鼠曲草,大人带着小孩,一起采集。
鼠曲草采回家后洗干净,用菜刀剁成草泥,挤出深绿色的草汁,加到糯米粉里,年糕也变成青绿色,蒸熟后咬上一口,满嘴浓郁的草香,就像吃进去整个春天。
喜曲粿哩的做法是先将鼠曲草揉入米粉中磨成浆,放入大锅,不断地用锅铲搅和。
大米是大料,将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浆。磨米很辛苦。以前我还小,有人老年妇女来磨米,站在旁过不过意,总去帮衬两下。磨到手酸时又不好意思说不帮了,于是就得挨到磨完。两个人磨磨,最怕的就是其中的一个人不用力(这种情况很少,两个少年磨磨通常有这样的情况),第二怕的就是两个人用力不默契,力气没有同频率使用。有一个人得用勺子添米,他一添米就用不着力,你就得全力推磨了,累不堪言。
比较有意思的是将米浆倒入锅中的过程。这是个力气活,还是个技巧活,我试着用锅铲搅了一会,结果,粿俚没搅勻,上面的稀,下面的稠,锅下的还烧糊了,手也揉起了大泡泡。
掺有鼠曲草的米浆在锅里搅成适当浓度后打起来,冷却后直接搓成圆球形或长条形就是喜曲粿哩,样子见题头。把它做成皮,里面再包上炒好的放有猪肠子或咸肉的萝卜丝,就成了喜曲包子。
待蒸的喜曲包子,装满浓浓的乡情。
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
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
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
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
过一个渺小的生活,
不辜负高贵和洁白,
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
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
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
一一一致水曲草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