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乳腺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39.html

识图和问答题(每题2分)

01

老年女性,糖尿病史。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

同义词: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糖尿病性乳腺病等。

临床要点

?多见于年轻和中年女性,部分患者患糖尿病;

?常累及双侧乳腺;

?乳腺不规则、痛性硬肿物,可活动。

组织病理学

?乳腺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腺泡和导管上皮层内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腺泡可萎缩或消失;

?间质明显纤维化、透明变性,伴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胞和(或)巨细胞;

?小血管周围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02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囊肿性病变

同义词:囊性增性症、纤维囊性病、慢性囊性乳腺炎和囊性增生症等。

组织病理学

?单发或多发性襄肿;

?囊壁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腺上皮细胞,其外周有肌上皮细胞;

?囊腔含红染分泌物和泡沫状腺上皮细胞;

?常伴腺上皮大汗腺化生;

?可伴腺上皮增生和(或)乳头状增生;

?间质不同程度慢性炎症和(或)纤维化;

?可钙化。

03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乳腺导管扩张症

同义词: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阻塞性乳腺炎和导管周围性乳腺炎等。

组织病理学

?乳晕下输乳管扩张,内衬立方、扁平上皮或上皮消失;

?扩张管腔含脱落上皮、脂性分泌物、胆固醇结品或钙化物;

?管壁及其周围不同程度纤维化和透明变性;

?常见管壁坏死,多少不等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可脂肪坏死,继发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并形成异物型巨细胞和(或)异物性肉芽肿;

?导管可纤维性闭塞;?病变沿大导管分布,可累及乳腺小叶间导管。

04

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由哪几个因素组成?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组织学分级总结图表

05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普通型导管增生(UDH)

基本的诊断标准:

?基本特征:次级管腔、实性或微乳头状;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的次级管腔,通常呈狭缝状;次级管腔存在于导管外周,周围细胞没有极向;搭桥拉长,通常在桥中央变薄。?细胞学特征:细胞群极向不均匀,细胞边界不清,细胞大小不同、搭桥细胞形状和方向不同,核重叠不均匀分布,可见核沟和假包涵体。

06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柱状细胞病变

组织病理学

?柱状细胞变和增生是发生于TDLU的病变,其特征是被覆柱状上皮细胞的腺泡增大伴不同程度的扩张,被覆上皮细胞常有顶浆分泌。受累腺泡形态常不规则,细胞核常为卵圆形,垂直于基底膜排列,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仁不明显。管腔内通常含有分泌物和/或微钙化灶。?上皮细胞只有1-2个细胞层的病变被归类为柱状细胞变;当细胞复层或乳头簇>2个细胞层时,称为柱状细胞增生。?具有细胞学异型性的CCL包括在FEA类别中。

07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扁平上皮异型增生

组织病理学

?柱状细胞变和增生是发生于TDLU的病变,其特征是被覆柱状上皮细胞的腺泡增大伴不同程度的扩张,被覆上皮细胞常有顶浆分泌。受累腺泡形态常不规则,细胞核常为卵圆形,垂直于基底膜排列,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仁不明显。管腔内通常含有分泌物和/或微钙化灶。?上皮细胞只有1-2个细胞层的病变被归类为柱状细胞变;当细胞复层或乳头簇>2个细胞层时,称为柱状细胞增生。?具有细胞学异型性的CCL包括在FEA类别中。

08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非典型导管增生

基本的诊断标准

基本特征?细胞学特征:与低级别DCIS相似的低级别单一细胞,具有均匀、圆形、细胞核等距和细胞边界清。?结构特征:厚度均匀的钢性(僵直)桥梁、罗马拱廊,或球拍状微乳头(基部窄,头宽),或筛状图案。?范围:累及<2个导管;或连续累及导管,但相邻范围<2mm。辅助诊断?ER弥漫阳性和CK5/6阴性。

10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硬化性腺病

基本的诊断标

?基本特征:以小叶为中心的生长模式;细小的腺泡或导管被增生的纤维间质挤压、扭曲变形;在腺泡或导管周围存在基底膜和肌上皮层。

11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大汗腺腺病/腺瘤

基本的诊断标准

基本特征?大汗腺腺病:以小叶为中心的良性腺管增生,腺管因纤维化间质挤压而变形,大汗腺细胞胞质呈嗜酸性或泡状细胞质,以及明显的核仁。?大汗腺腺瘤:一种边界清晰的良性肿瘤,其特征弥漫增生的圆形和椭圆形密集管状结构,腺管含有双层结构:腔内的大汗腺细胞和外部较薄肌上皮细胞层,间质很少。辅助诊断?在形态学的基础上,大汗腺细胞PASD阳性和EMA、CK8/18和AR的免疫组化阳性,大汗腺细胞的ER、PR阴性。

12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微腺性腺病

基本的诊断标准

?基本特征:随意分布的、小圆形、均匀的腺体浸润到乳腺实质和脂肪组织中,而不会破坏原有的正常腺体;腺体衬有一层单层立方细胞,无异型性。

13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放射性瘢痕/复杂性硬化性病变

基本的诊断标准

基本的特征?以小叶为中心的独特结构;腺体周围存在肌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中央为透明型纤维间质,缺乏促纤维间质反应。辅助诊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例如p63、钙蛋白、SMMHC)证明肌上皮细胞存在。

14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

管状腺瘤(Tubularadenoma)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密集的、双层上皮(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的,圆形和椭圆形腺管密集增生,背景间质很少

15

老年女性,糖尿病史。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导管腺瘤

组织病理学

?导管腺瘤通常是由厚的纤维壁包绕实性增生的腺瘤,但有时可能是多结节的。

?腺体可表现出由中心向外辐射状;腺体的形状从圆形到椭圆形,细长或到分枝状;它们由双层上皮组成;少量纤维间质;间质会压缩腺体,类似于硬化腺病;腺体也可能囊状扩张;管腔内含有PAS阳性嗜酸性分泌物和/或层状钙化。?在高倍镜下,导管细胞呈立方、柱状或梭形,胞质嗜酸性,但缺乏异型性,可能有罕见的核分裂;纤维胶原性包膜可能被细胞巢挤压;除钙化外,纤维壁还可能有慢性炎症、出血、黏液样变以及鳞状、软骨样化生。周围或中心可见钙化;中心退行性变可能类似于放射性瘢痕的组织学特征;周围的乳腺可能显示硬化腺病、大汗腺化生或导管扩张。?没有明显的分支状乳头(见导管内乳头状瘤)或肌上皮增生(见腺肌上皮瘤);导管腺瘤中p53和Ki-67较低。

16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

多形性腺瘤(PA)是一种良性肿瘤,在软骨黏液样基质内的上皮和肌上皮细胞,表现出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

17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恶性腺肌上皮

?基本特征:与经典的AME相关的恶性肿瘤;腺上皮或肌上皮(或者两种成份均为癌,即上皮-肌上皮癌)成分恶性。?上皮-肌上皮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无论是否存在良性AME,腺上皮和肌上皮成分均发生恶性转化,且有大量核分裂。

18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乳头状瘤伴DCIS

?中倍镜显示单一的上皮细胞,乳头状病变具有低级别细胞核。根据细胞学、结构和大小(3mm),诊断为乳腺乳头状瘤伴导管DCIS。

19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导管内乳头状原位癌

定义?导管内乳头状原位癌(PapillaryDCIS)是一种形态学类型的DCIS,位于中央或周边的导管内,由树枝状的纤维血管轴心组成,内衬形态单一的导管上皮(通常为低-中级核),缺乏肌上皮细胞。

ICD-O编码

?/2(包括所有导管原位癌)

相关术语

?可接受的:乳头状原位癌;乳管内乳头状原位癌。?不推荐:囊内乳头状导管癌。

发病机制

?乳头状DCIS显示了与DCIS相同的基因改变,核级别相似,但结构模式不同。

20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实性乳头状癌(原位)

定义?实性乳头状癌(原位和浸润)(Solidpapillarycarcinoma(insituandinvasive))特征为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的实性生长模式的肿瘤细胞。它们经常表现出神经内分泌分化,并且生物学上是惰性的。

组织病理学

?实性乳头状癌呈膨胀性结节,以实性生长方式为特征,纤维血管轴心不明显;单一圆形至梭形上皮细胞增生,这些细胞通常有轻-中度的核非典型性和多少不等的核分裂像。?胞质嗜酸或颗粒状,可能含有黏液空泡;印戒细胞特征可很明显;可有细胞外黏液产生,但如果黏液非常明显,需排除黏液性癌。?纤维血管轴心周围的核常呈栅栏状。?当结节具有圆形、边界良好的轮廓时,无论结节周围是否存在肌上皮细胞层,均可诊断为原位实性乳头状癌。?实性乳头状癌可表现为浸润性疾病(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当结节缺乏肌上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的轮廓、穿插于结缔组织间质中形成地图状模式时,可以诊断为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性病变常见不规则实性乳头状巢浸润周围脂肪和血管浸润。

?实性乳头状癌呈膨胀性结节,以实性生长方式为特征,纤维血管轴心不明显;单一圆形至梭形上皮细胞增生,这些细胞通常有轻-中度的核非典型性和多少不等的核分裂像。?胞质嗜酸或颗粒状,可能含有黏液空泡;印戒细胞特征可很明显;可有细胞外黏液产生,但如果黏液非常明显,需排除黏液性癌。?纤维血管轴心周围的核常呈栅栏状。?当结节具有圆形、边界良好的轮廓时,无论结节周围是否存在肌上皮细胞层,均可诊断为原位实性乳头状癌。?实性乳头状癌可表现为浸润性疾病(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当结节缺乏肌上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的轮廓、穿插于结缔组织间质中形成地图状模式时,可以诊断为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性病变常见不规则实性乳头状巢浸润周围脂肪和血管浸润。?肿瘤细胞缺乏高分子CK的表达;ER弥漫强阳性,而PR表达不等;ERBB2(HER2)阴性;Ki-67表达较低;当有黏液成分存在时更易有神经内分泌分化,syn和cgA阳性。

21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浸润性乳头状癌

定义

?浸润性乳头状癌是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浸润性癌。

ICD-O编码

?/3浸润性乳头状癌

组织病理学

?浸润性乳头状癌呈明显的浸润性生长模式,由微小扩张的导管和含有乳头状结构的微囊组成。?周围和乳头轴心肌上皮缺失。?浸润性乳头状癌按诺丁汉分级系统分级。?这种肿瘤应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和其他器官转移到乳腺相鉴别;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生长模式,由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细胞群组成,周围有明显的收缩间隙。

22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非典型小叶增生

定义

?非典型小叶增生(ALH)是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由小的、黏附性差的细胞构成,是一种非浸润性的肿瘤性增生,有或没有终末导管的派杰样受累;<50%的TDLU腺泡膨胀,腺泡被肿瘤细胞填充。

相关术语?可接受:小叶肿瘤;小叶上皮内肿瘤。

部位?双侧,多中心。临床表现

?ALH缺乏临床特征。通常是其他病变活检,镜下偶然发现。

组织病理学

?在TDLU中,ALH显示单形上皮细胞的实性增生,其累及范围<50%的腺泡,有或无末端导管派杰样累及。?在没有小叶腺泡累及的情况下,ALH的某些病例可能派杰样累及导管。?实际诊断,以下两种方法作为膨胀的指标:*将受累腺泡的直径与相邻未累及腺泡的直径进行比较,如果受累腺泡比未受累腺泡的增大,则它们被认为是膨胀的。*评估受累腺泡中的细胞数量,如果受累腺泡直径上≥8个细胞,则认为它们是膨胀的。?可表现为两种类型细胞增生:*A型细胞,胞浆稀少、细胞核均一、圆形、核小至稍大(1-1.5倍于淋巴细胞核)和不明显的核仁;*B型细胞,具有更丰富的细胞质和更大的细胞核(淋巴细胞核大小的2倍),大小和形状变化不一,核仁更明显。*区别A型和B型细胞没有意义。*细胞质内腔,可呈印戒细胞外观,经常存在,但不是小叶肿瘤的特异形态。?E-cadherin膜表达缺失是小叶病变的免疫组化特征,包括ALH、β-catenin、α-catenin和p-catenin(P与E-cadherin复合)也显示膜表达缺失;p-catenin异常定位于细胞质中,然而,大约15%的小叶病变保留了E-cadherin的表达,具有异常染色模式,这不应排除小叶癌;因此,应该根据免疫组化及组织学综合评估。

23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小叶原位癌

定义

?乳腺小叶原位癌(LCIS)是一种非浸润性的肿瘤细胞增生,起源于末端导管小叶单位(TDLU)),伴或不伴有终端导管的派杰样累及。TDLU中>50%的腺泡膨胀,肿瘤细胞充满腺泡,使腺泡扩张。

诊断标准?经典型LCIS基本特征:(A型)细胞核均匀、深染,(B型)泡状细胞核略大,轻度异型,>50%以上腺泡膨胀。辅助诊断E-cadherin膜染色缺失。?多形性LCIS基本特征:具有明显核多形性,细胞是淋巴细胞4倍/或相当于高级别DCIS的细胞,有或没有顶浆分泌特征。辅助诊断E-cadherin膜染色缺失。?旺炽型LCIS基本特征:典型的LCIS融合成片;明显膨大的TDLU缺少间质,膨胀的腺泡相当于40-50个细胞的区域。辅助诊断E-cadherin膜染色缺失。

24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导管原位癌

定义

?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是一种非浸润性、具有黏附性的肿瘤细胞增生,局限于乳腺末端导管小叶单位,呈现出一系列的结构模式和不同的核级别。

组织病理学?DCIS的特征是局灶性病变,仅限于单个导管系统,但可以扩展到小叶(小叶受累)。高级别DCIS则为连续性增生性病变。然而,在低级别DCIS中可能会有10mm的跳跃性病变,这中情况增加了对多灶病变、病变大小和手术切缘的评估难度。?DCIS在组织学、生物学、遗传学和临床上高度异质性。分类系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历史上,DCIS是根据结构模式分类的,分为实性、筛状、微乳头状或乳头状。?一些分类系统把粉刺性DCIS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类型,而另一些系统使用有无粉刺坏死与核级别相结合进行分类;坏死被认为是管腔内的片状颗粒状嗜酸性物质,伴有核碎裂/核碎片。应该注意的是,粉刺性坏死可以与一些其他结构模式相关联。?建议使用细胞核的形态学对DCIS进行组织学分级,DCIS被归类为低、中或高级别核。总的来说,核级别的同质性比结构模式的同质性大。基本的诊断标准?基本特征:增生的、黏附性的肿瘤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小叶单位,表现出一系列的结构模式和核级别。?辅助诊断:应用多个肌上皮标记物进行辅助诊断。

25

老年女性,糖尿病史。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具有绒癌特征的IBC-NST

组织学特征

?双相模式:污浊的多核细胞,周围为异型性较大的单核细胞。

26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小管癌

基本特征:90%肿瘤性小管,包括圆形至卵圆形或有角形的管腔开放的小管,内衬一层上皮细胞,细胞核呈低级别,核分裂较少,ER阳性和Her2阴性。

27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筛状癌

基本特征:浸润性乳腺癌,90%的肿瘤由筛状上皮细胞巢组成,低级别核和核分裂计数低(诺丁汉1级);ER阳性和Her2阴性。

28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基本特征:浸润性肿瘤细胞簇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细胞反极向,>90%的肿瘤周围有收缩样间隙。?辅助诊断EMA(MUC1)在细胞簇的间质面着色。

29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化生性癌——低级别腺鳞癌(LGASC)

基本特征:?LGASC显示分化良好的肿瘤腺体(管状结构)与鳞状细胞癌紧密混合。?癌性成分的特征是小的腺样结构(具有圆形而不是成角的腺体)和实性条索状鳞状上皮,上皮细胞可呈鳞状细胞、角化珠或角质囊肿形态。?浸润性肿瘤成分通常在外周显示浸润条索,并浸润到正常乳腺结构之间。?在外周可见到淋巴细胞群,有时呈炮弹状。由于此肿瘤预后良好,应将其与其他(高级别)腺鳞癌区分开来;还应将其与乳头(汗管瘤样)腺瘤和放射状瘢痕/复杂硬化病变鉴别开来。

30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胶原小球病

?胶原小球病位于乳腺小叶和小导管中,通常是同时发生。通常范围非常局限,但外观与腺样囊性癌非常相似。被上皮围绕的圆形、无细胞、嗜酸性、纤维状物质或透明样、无定形物质见于小叶腺泡或小导管内;周围的细胞拉长,呈梭形;中心物质对IV型胶原抗体有免疫反应,免疫组化和电镜显示了沉积物内的基底膜成分和外周细胞的肌上皮分化证据,提示该物质是肌上皮细胞的产物;常与其他病变共同出现,包括放射状硬化性病变和腺病。发生于导管上皮增生区域内的病变被认为是上皮增生内显著的肌上皮分化;认识该病变的重要之处在于认清它的;良性性质并将它与癌鉴别开,因为容易与腺样囊性癌或印戒细胞癌混淆。C-kit已显示在腺样囊性癌表达,在胶原小体病不表达;不同的表达可用于鉴别这两种病变。罕见情况下,LCIS包含局灶胶原小体病。在这种情况下,形态可类似于DCIS。

31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分泌性癌

?基本特征:根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包括胞浆内和胞外分泌物以及免疫组化三阴性或ER/PR弱阳性。?辅助诊断可通过FISH检测ETV6重排或通过二代测序鉴定ETV6-NTRK3。

32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具有反极性的高细胞癌(TCCRP)

?基本特征:浸润性乳腺癌,其肿瘤细胞巢主要排列为实性乳头状,由呈反极性核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肿瘤巢周围没有肌上皮细胞。?辅助诊断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CK阳性;三阴性或局灶弱阳性。

33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乳腺的神经内分泌瘤(NET)

诺丁汉2级NET乳腺病例,显示密集的细胞巢和实心巢,被纤细的纤维血管间质(呈岛状)隔开。细胞呈多边形,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呈中等异型。核分裂少见。

34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叶状肿瘤,良性

?良性叶状肿瘤,常由良性导管上皮和间质构成,形态呈叶状,上皮下富于间质细胞。?纤维腺瘤和叶状肿瘤之间存在组织学重叠。间质的数量和叶状外观有助于区分两者。>4cm且有快速生长的病史,对叶状肿瘤的诊断有帮助。

35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乳头部腺瘤

?基本特征:具有管状结构的上皮增生性病变,累及乳头浅层导管开口、周围间质,通常与表皮相邻;低倍镜呈结节状结构;有肌上皮层。?辅助诊断:肌上皮标记阳性和增生的细胞具有异质性。

36

30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非典型血管病变

?基本特征:浅表真皮基底生长;病变周围与表皮平行;狭窄的管腔被覆单层鞋钉样内皮细胞;无浸润性生长、细胞不典型性、多层排列;FISH无MYC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无MYC过度表达。

37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束状)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基本特征:温和的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狭缝状吻合间隙,致密的胶原间质。

选择题(每题2分)

38

这种乳腺肿瘤与哪些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

A.1q染色体增益和16q染色体损失B.HER2基因扩增C.t(12;15)(p13;q25),产生ETV6-NTRK3融合基因D.t(6;9)(q22-23;p23-24)导致MYB和NFIB融合E.TP53突变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C

?分泌性癌(Secretorycarcinoma)是由上皮细胞、胞浆内分泌空泡和胞外嗜酸性泡状分泌物组成的浸润性癌,呈不同的排列结构,常有ETV6-NTRK3融合。

39

病史:女性,90岁。

A.乳头状癌B.浸润性乳头状癌C.涉及腺病的导管癌D.小叶原位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B

?有乳头状DCIS成分。

40

病史:一名40岁女性,有1型糖尿病病史和明显的乳房肿块

A.慢性乳腺炎B.糖尿病性乳腺病C.纤维腺瘤D.肌纤维母细胞瘤E.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ASH)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B

?同义词: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糖尿病性乳腺病等。?临床要点?多见于年轻和中年女性,部分患者患糖尿病;?常累及双侧乳腺;?乳腺不规则、痛性硬肿物,可活动。?组织病理学?乳腺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腺泡和导管上皮层内可有淋巴细胞浸润;?腺泡可萎缩或消失;?间质明显纤维化、透明变性,伴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胞和(或)巨细胞;?小血管周围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41

女性,50岁

A.神经鞘瘤B.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C.非典型肌纤维母细胞瘤D.孤立性纤维瘤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C

?组织病理学?肿瘤边界清楚,通常由卵圆形至梭形细胞组成,胞质嗜酸性,随意排列或呈短交叉束,有不同程度的透明变化的胶原纤维束。局部可见有序的或类神经生长模式的区域。?细胞核呈圆形至椭圆形,可出现小的核仁、核沟或假包涵体。核分裂缺失或罕见(≤2个/mm2)。?乳腺导管或小叶挤压通常是不可见的。?不常见的特征包括局灶性浸润边缘、富于细胞、局灶核多形性、花环样多核细胞、胞浆内和胞外透明小球、广泛的黏液变性间质、血管含有纤维蛋白样物质,以及局灶性平滑肌和软骨或骨化生。?核分裂计数高(>3个/mm2)、坏死和广泛浸润边缘不是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特征。?5种形态:脂肪瘤样,黏液样,纤维/胶原样,上皮样/蜕膜样,栅栏样/施万细胞样。?肿瘤细胞通常表达ER,PR、AR、desmin和CD34;大约90%的病例中RB1表达缺失;α-SMA、calponin、CD10、BCL2和CD99可不同程度表达。肿瘤细胞CK、EMA、S、STAT6、ALK和β-catenin均阴性。

42

女性,30岁。

A.小叶浸润癌B.粒细胞肉瘤C.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D.浸润性导管癌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B

?小圆形细胞弥漫性浸润。核分裂明显。没有原位癌成分。病变细胞CD34阴性,从而排除了血管病变或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病变细胞CD43和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符合粒细胞肉瘤。

43

女性,80岁

A.纤维腺瘤B.硬化性透明化乳头状瘤C.化生性癌D.导管扩张E.肉芽肿性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C

?组织学描述:边界尚清的纤维母细胞性结节,部分区域透明。病变边缘有轻微的浸润,整体细胞结构突然变化,高度怀疑化生癌。梭形细胞对高分子CK(34BE12)弥漫阳性,支持梭形细胞化生性癌的诊断。

44

男性,18岁。

A.浸润性导管癌B.分泌性癌C.乳头部导管腺瘤D.男性乳房发育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B

?组织学描述:整体看是浸润性导管癌,伴有不规则边界和轻度间质纤维增生。细胞形成管状和筛状结构,胞内外有分泌物。与大多数低核级乳腺癌不同,肿瘤显示ER、PR弱阳性。FISH显示ETV6基因重排,支持分泌癌的诊断。

45

女性,42岁,乳腺囊肿。

A.低分化癌B.囊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上皮样血管肉瘤D.反应性变化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B

?肿瘤细胞不规则的核膜,无粘附性。EMA、CD30和CD43阳性

46

女性,60岁。

?

A.纤维瘤病B.颗粒细胞瘤C.小叶浸润癌D.化生性癌E.肌纤维母细胞瘤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E

?肿瘤界限清楚,但无真正包膜。梭形细胞形态一致,与短束状与带状玻璃样变的胶原混杂,核为温和的卵圆形,通常不见核分裂。病变中可见数量不等的脂肪组织和肥大细胞,血管周围淋巴浆细胞片状浸润。间质可以有黏液样变、平滑肌或软骨化生。

47

男性,31岁,乳腺皮肤。

A.纤维瘤病B.化生癌C.结节性筋膜炎D.平滑肌瘤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C

?由梭形或胖梭形纤维母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稀疏,间质疏松、呈羽毛状或组织培养样特征,可呈S或C形排列。可伴微囊性腔隙。在黏液样区域内的细胞可呈星芒状。?细胞形态和大小基本一致,无明显的多形性和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但不见病理性核分裂。?间质内常见外渗的红细胞和散在的淋巴细胞,但通常不见浆细胞。?病变界限常不清,边缘常呈浸润状,常见增生的薄壁毛细血管,类似肉芽组织。位于皮下者可向脂肪组织生长,位于肌内者则可向肌纤维之间生长。部分病例也可有相对清晰的周界。

48

女性,51岁,乳腺肿块

A.颗粒细胞瘤B.组织细胞样小叶癌C.浸润性大汗腺癌D.膜性脂肪坏死E.转移性黑色素瘤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A

?镜下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物但没有包膜,肿瘤细胞呈片或巢状浸润性到周围结缔组织,细胞圆形或梭形,胞浆丰富、含有嗜酸性颗粒,颗粒抗淀粉酶消化PAS(+),有些可以胞浆透明,核小、卵圆形、一致,局灶核多形性、偶见核分裂不应认为是恶性,大部分是良性,1-3%的病变是恶性。?S(胞浆和胞核+)(>95%),Calretinin(+)(约80%),CD68(+)(>95%)(是胞浆内的溶酶体的免疫反应,不提示组织细胞起源),Inhibin-α(+)(约50%),NSE(+)(约90%),β-catenin(膜+)(大部分),CK(-),激素受体(-),肌源性标记大部分(-)。

49

男性,41岁,乳腺肿物

A.良性叶状肿瘤B.交界性叶状肿瘤C.纤维腺瘤多核间质巨细胞D.恶性叶状肿瘤E.化生性癌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D

?良性叶状肿瘤:边界清楚,无间质过度增生,间质密度轻度增加,间质细胞异型性轻微,核分裂象<5/10HPF;?恶性叶状肿瘤:边界不清,间质密度明显增加,明显的间质过渡增生,间质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10/10HPF,可见不典型核分裂象和/或坏死,可见异源性肉瘤成分。

50

女性,50岁,乳头糜烂

A.高分化浸润性导管癌B.低级别腺鳞癌C.乳头部导管腺瘤D.硬化性腺病

Answerstoquestions

答案:C

?乳头部腺瘤(Nippleadenoma)是乳腺的一种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以导管样结构为特征,累及乳头导管开口浅层、周围的间质,常累及相邻的表皮。?大多数乳头部腺瘤在临床检查时发现,皮肤临床表现不明显。如果不切除,腺瘤可能会持续多年,并发展成大的有蒂肿块。有时,正常表面鳞状上皮被腺上皮取代,乳头出现红色糜烂状(因此称为“糜烂性腺瘤病”)。常见乳头溢液。?基本特征:具有管状结构的上皮增生性病变,累及乳头浅层导管开口、周围间质,通常与表皮相邻;低倍镜呈结节状结构;有肌上皮层。?辅助诊断:肌上皮标记阳性和增生的细胞具有异质性。

扫码联系我们

电话|-

QQ|

广州秀威|病理海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病理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7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