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m.39.net/pf/a_5863546.html生物多样性调查家乡的水米子洞庭湖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各种野菜的乐土。最出名的是藜蒿、野芹、芦笋、蓼米等,号称“洞庭四珍”。而洞庭湖畔的丘岗田野,还有两种野菜不可忽视——水米子和芥菜。现在正式它们大显身手之时,大伙千万莫错过这道野味和风景。一、先说水米子正值阳春三月,我家乡的田里土里冒出了一大片大片的水米子。水米子学名鼠曲草,又名鼠壳棉、土白头翁、小白头翁、白头翁(潮汕)、白花山薯壳、细米白花药丸草头、山薯壳棉(潮安)、清明菜、棉絮头(南澳)、酒曲绒、鼠曲、小白头翁(潮阳)、鼠壳(饶平)、白头翁(上饶、三饶、浮山)、鼠曲草、老鼠艾、清明菜、大叶毛水曲(湛江)、佛耳草(海南)、黄花曲草(莆田、福州)、波波菜(福州)、清明菜、棉花菜(福建)。福建和江浙地区常用来做清明粿。我们家乡一般把淖过的水米子剁碎与面粉糯米粉混合,搓成汤圆式样,水煮,放点油盐味精葱等,吃起来香滑爽口。但其本味偏酸,性热。宜少食之,过则损目。
不过,适当食之,可主痹寒寒热,止咳(《别录》)。可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可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李杲)。——不可滥用,谨遵医嘱!
二、再说地米子
地米子学名荠菜。我们这里都知道“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但不知道它还有如下药效:可以祛风湿、清火,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流脑等。特别注意:做地菜煮蛋时,切记不要加食盐,因为加食盐后它的药用效果大打折扣了。
荠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传统佳蔬。据说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荠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民间有"三月三(农历),荠菜赛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由此可见荠菜煮鸡蛋药用功效。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名医别录》言其"主利肝气,和中"。《千金·食治》言其"杀诸毒,根,主治目涩痛"。《食经》言其"补心脾"。《陆川本草》言其"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药理研究表明,荠菜含有类似麦角样成分,有催产素样作用,其浸膏对动物离体子宫和肠管均有明显收缩功能。荠菜提取物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其疗效优于芦丁,而且无毒性。荠菜还含有荠菜酸,能缩短凝血时间,故又被广泛用于内伤出血、咯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便血、尿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视网膜出血、牙龈出血等。近年来,荠菜入药,用来治疗胆石症、尿石症、乳糜尿、胃溃疡、痢疾、肠炎、腹泻、呕吐、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症、青光眼等,均收到了较好疗效。
(资料来自网上)
胭脂湖新媒体杂志社社长:杨军民
常务副社长:郭浩阶
副社长:周正君、郭石夫、黄敬吾、黄建国
秘书长:赵慧
主编:郭浩阶
通讯员:张宇红、何霞、晏超丰、贺晨、何勇、晏小平、黄洁
本版编辑:郭浩阶
摄影:郭浩阶
注意: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