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闽南鼠曲粿有多ldquoQ弹r

在集美人的记忆中

清明粿颜色墨绿

散发着鼠曲草的清香

有一股浓浓的故乡味

是母亲手中的味道

在集美灌口顶许村有这么一群阿姨,每年的清明节,她们都会为亲朋好友张罗美味的清明粿。

拍摄/撰文:李蕾

视频剪辑:欧阳端凤

它才不是个没有故事的糯米团

清明粿是南方地区共享的时令之味,各个地方对清明粿的叫法有所不同,制作方式、形状颜值也大同小异。

在厦门,清明粿又叫鼠曲粿,但是更多本地人叫它“黑草龟”。

清明粿的起源,一直以来都说是因为寒食。

晋文公重耳火烧绵山,误杀功臣介子推和他母亲,追悔莫及的重耳下令在他们的忌日禁止开灶用火,“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全国“寒食三日”。

寒食是清明节的开端,寒食节时的扫墓、祭祀,是中国人绵延数千年来与另一个世界中亲人进行生命感应的心理仪式。

在这个时节采来野草榨汁,加上米粉制成清明粿,用鲜亮的绿色向往着生生不息的翠意与生机,是古人对生命的渴望。

闽南人素来崇龟。在闽南龟是“福、禄、寿、喜、财”的象征,以龟为保护神,闽南人从生到死都与“龟粿”相伴。

▲这方“龟印”还是特意从台湾带回来的

一只鼠曲粿的自我修养

鼠曲粿是一味古早小吃,现在想吃到纯手工制作的地道鼠曲粿,只能到乡村里寻找。

鼠曲粿之“青”,又来自何方?

生命力顽强的鼠曲草,带着田野间甘辛的味道,活跃在南靖平和深山里,顶许村的阿姨们每年都会一起包车去到平和采摘鼠曲草。凌晨五六点进山,晚上八九点才回来。

物资丰余的今天,鼠曲粿依然是孩子们口中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就算辛苦,阿姨们也乐呵呵地表示“为了家人,都值得。”

将采摘回来的鼠曲草洗净、焯水、沥干、煮沸、打碎,加入糯米粉、食用油揉压,再放进石臼里,一锤一锤捣出Q弹感,这是制作美味的工序,也是考验手艺与用心程度的时刻。

都说始于颜值,忠于人品。要爱上鼠曲粿,光看外表不行,还得来测测它的真心——馅料。

花生搭配蒜蓉做成咸口味,芝麻做成甜口味,这些都是阿姨们总结出的美味心得。

馅料炒制好后,取一团和好的面团,在掌心捏出一个凹槽,将馅料均匀地包进去。

之后,“龟印”登场。只需往印上抹一层油,干净利落地把包好馅料的粉团往印上轻轻一摁,之后再贴上一片芭蕉叶,待到青团从“龟印”上剥离下来,鼠曲粿就成型了。

将芭蕉叶剪成椭圆形,放入蒸屉,等一屉鼠曲粿全员到齐,就可以上火蒸了。

草绿色的粿经过蒸汽的沐浴,变成了更加严肃沉稳的墨绿色,这抹墨绿体现了闽南人在清明时节对先人虔诚的心意。

最初的味蕾记忆

顶许村的鼠曲粿,无论是乡民,还是当年在这里上山下乡知青的眼里,永远带着最初的味蕾记忆与最温柔的仪式感。

为了传承这份感动,顶许书院还不定期举办传统美食制作活动,让年轻人也参与其中,品味地道乡情。

软糯Q弹的糯米皮里,包裹着咸香的花生,在清新的鼠曲草晕染下,充盈口腔,唇齿之间,缭绕着一股来自阡陌的清新气息。

清明食鼠曲粿,在闽南人的心里,总缱绻着思念的味道。

夜深人静,在城市的一角

当你打开冰箱

看见一枚来自春天和故乡的鼠曲粿

那是倔强在你记忆微缝中的

一种经年日久的光

#今日互动话题#

清明时节

你家都吃些什么?

哪种美食让你印像深刻?

欢迎在留言处与我们分享!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李蕾责编:寇亚南

▌编审:刘意婷

▌天下集美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戳个在看,告诉大家你看饿了~







































中科白癜风微博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4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