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八节,例不同于平日。春分即占一节,可见此日来得郑重。历代春分祭日,国之大典。一年之计由此昭显。
春分时,玄鸟至,燕子从南方飞来,年年此时专来通知灿村的农人,是扶犁入田的时候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农事不等人,农人忙着种瓜种豆育种。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也是移花接木种树的好时节。“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惜时节之情态跃然纸上,农家小户对时节怀着敬畏,不容错过上天赐予的好时机。
此时的灿村,风景是不需要刻意的寻找,在你一步之间有时候就是一幅画卷;晴艳的阳光下,群山闪闪生辉,仿佛一群美丽的少女,手拉手簇拥在村子四周。田野里的油菜花吮吸着阳光的精华,一点点舒展开灿烂的花瓣。正午时分,阳光绽放出所有力量,整个山谷赫然呈现出一片金黄,衬着微微泛红的土地,颜色浓烈得令人眩晕。
草籽花生得贱,田野、坎上大片大片撒着欢地开着,细细的紫花,挨挨挤挤的,若是不想踩着,简直就没有下脚处。等到农人牵了牛去犁地。抵暮时再去看,草籽花干干净净的没有了,像是它从没开过一样,可是明明早晨还开得一田一地。
那时并不知草籽花又叫紫云英,这个名字很美。
再往田园深处去,田埂上地菜开满了星星米米的小白花,细细的绿叶子,打着小三角的绿荚,精致极了。白花的荠(地)菜,蒲公英,开着黄花的米曲(萩),这些《诗经》里的野菜,让我领略到淡淡的清香,也彰现出睥睨天下的独特气质。这时和大地亲近,犹如踏上了一段充满诗意的旅程。
这一天,灿村人流行用地菜煮鸡蛋,可口的美食还是一剂良药,在老一辈口里那可是当得灵丹。据说,早晨扯的地菜,可治头痛。中午扯的地菜,可理肠胃。傍晚扯的地菜,可治风湿腿痛。我起先老记不清,总混淆。后来,总结了下,早到晚,是从头治到脚,一一对应,按顺序而来的。老人们总是笃信得很,若头痛,大清早就踩着露水去了。若腿痛,硬要落黑,也不肯就着亮去扯。弄错时辰,那可不得了。在她们眼里,地菜扯的时辰与身体部位是互为暗扣的,不容任何怀疑。
田坎上,鼠曲草也开着黄花,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灿村人称此草为米萩。对大部分人来说,米萩可以算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草”,不是没名字,而是名字太多了。鼠曲草只是学名,但要说到别名,此君足足有50多个:米曲(萩)、茸母、鼠耳、佛耳草、白头草、黄蒿、清明蒿、菠菠草……
灿村人常常在春分前后用米萩捣碎拌入籼米粉做米萩粑,既养生健体,度了青黄不接季节之荒。还是寒食节里最应景的食物,冷吃不硬易消化,满嘴清香。其实鼠曲草一直鲜活地存在于许多地区许多人的记忆里。只不过因为叫法不同,有时候说起来有点鸡同鸭讲。但只要一看到鼠曲草的真面目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
春分一过,白昼见长。若是当晴,花繁鸟暄,狗儿欢,春风冶荡,坐在灿村的老树下,日头晒得人舒服得要打盹。这一天,有些意思的还是世界睡眠日,看来老外也很会看日子选日子。不忙农事的人,恰是享用时。有记载,春分日,酿春酒。日头暖人,邻人戚友在院中围坐,喝些自家新酿的酒,脸酡红,说些闲话论些桑麻,洽洽一堂,怕不比士人小姐踏春和诗乐子少吧。
困在城里营役,辜负多少花事,今年总算没错过桃花。灿村的老屋旁有一株桃树,不是观赏桃,是能结桃子的桃树,枝杈繁芜虬曲,新发的芽叶嫩红带点新绿,还不成气候。桃花开了,开得零零落落,花事尚未繁。一盏盏粉色花吹弹得破,东一盏西一盏,有些害羞,不敢喧闹似的。地上却落了一朵,端端正正地仰开着,晶莹剔透,生生的,像是开在地上一般。枝条上一只鸟忽然从枝枝叶叶里轻巧穿飞,没有碰落一瓣花,也没有擦着枝叶,只留下一串好啼声。
春分,在灿村里撒欢,这是人与大自然一年一次的约定。去聆听生命在阳光下安静生长拔节的声音,去感受那些欢乐、忧伤或期待的表情。这些情感在心底一点一滴积攒着,最终成为一个圆满的春天。
时间
年3月
地点
江西庐山归宗
撰文
袁志良
摄影
袁志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