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梅州金苑酒家
“我的家乡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坵坵水稻田。记忆中,初春的稻田已经干涸,一些冬种作物被年前的霜雪冻得没有一丝生机。只有一些嫩绿的田艾草(鼠曲草),星星点点缀在地里。随着天气转暖,稻田和荒野上,像似忽然从孤寂中醒来,充满了绿色。山村农妇挡不住这田艾草嫩绿的诱惑,趁着晴朗平和的天气,三五成群,呼朋唤友,结伴而行。到原野上去采摘田艾草。田艾草,别名:鼠曲草、清明草、秋菊草、菠菠草、佛耳草、软雀草、黄花白艾、软芡、蒿菜、面蒿、清明菜、水萩、无心、无心草、青蓬、蓬草、糯米青,为菊科,鼠麴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约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8-20毫米,上部节间罕有达5厘米。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降尿酸疗效。
图片来源:谢凤莲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而我们老家却在农历二月初二田伯生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艾粄用于祭伯公。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制作艾粄的人不多了,但是每到立春一过,在家乡的角落,总还有艾草的幽香,也有艾粄的身影。
艾粄,顾名思义,起源追溯:“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和粘米糕点的通称。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使用,故属于清明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清明粄包括“艾粄”、“田艾(鼠曲草)粄”、“苎叶粄”等。每年清明节,人们在外出祭祀、踏青时便会采摘些鲜嫩的田艾叶用于制作各类清明粄。
图片来源:谢凤莲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中记载了寒食节食品“青隋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明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十三提到寒食节吃“青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田艾草舂合而成,馅料多为豆沙或枣泥。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品。”
田艾草制糕点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客家地区、江浙地区、福建地区及潮汕,江浙地区称“青团”,粤东、闽西及赣南客家地区称“艾粄”,粤北及江西地区一般称“艾米果”或“艾糍”,闽南和潮汕地区称“艾粿”。各地的制作方法及相关习俗都大同小异,甜馅或咸馅、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江浙一带通常包入豆沙馅或其他甜馅制成团状;而客家人一般将艾粄压成扁圆状,甜味为主;江西地区喜欢裹肉馅并且捏成饺子形。就是用田艾草做的粄。
图片来源:网络
家乡的客家艾粄做法更简单:那就是糯米粉、艾叶做成的粄。艾叶拣去杂质洗净,沥干水份后,再用上石臼再捣鼓一下,然后拿过来,准备跟糯米粉一起搓。放入蒸笼前先以新棕叶垫底,蒸熟后嫩绿可爱,清新可人。打开来,独特田艾的香气带着清新棕叶的清香。随着腾腾的热气飘散开来,令人垂涎欲滴呢!来一盘尝尝吧!”
李志祥艾~鹅~你就亲亲鹅
赞赏
人赞赏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