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图自网络)

清明

《歷書》有

春分後十五日

斗指丁

為清明

萬物皆潔而清明

蓋時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故得名清明

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這一天,我們低頭追思永逝的親人。這一天,我們擡頭邁向生機綻放的春天。

今年的清明時間是年4月4日,農曆丁酉年三月初八星期二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天。

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到,氣溫回升。春意正濃。

清明初候,桐始華。

二候,田鼠化鴽(音如)。鴽,鵪鶉屬。陽氣盛則鼠化為鴽;陰氣盛則鴽化為鼠。

三候,虹始見。虹,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倘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朧月清明風至。

軒台氣清景明。

遙看萬物生顯。

皆清潔而明淨。

近羞草春華。

聽絲竹近音。

坐軒台醉茗。

思鄉油然來。

清明節

又名踏青節

仲春與暮春之交

祭祖掃墓、踏青賞春

这是一個非產特殊的節日

清明最早只是節氣的名稱

其變成紀念先祖的節日據說與寒食節有關

清明節與寒食節|

寒食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它的淵源一說是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當年的割肉之恩而設立的節日。說是第二年晉文公又率眾臣登山祭典,發現其墓前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其實從歷史實際來看,寒食節禁火冷食主要反應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先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為季節的變化而不斷變換,所以,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先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三月正值改火時節,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有漢一代寒食節稱為禁煙節。這天百姓不得舉火,晚上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宮外。

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期,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後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秦漢時期,祭祖掃墓風氣始盛。不論士人百姓,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式,而清明節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文人詩人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白居易詩句:“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不但祭祖掃墓多在清明舉行,連寒食節的風俗如:冷食、蹴鞠、蕩秋千也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清明節與上巳節|

清明節還吸納了另一個較早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行,風俗有踏青、祓禊(臨河洗浴,祈福消災),它反映的是經過沈悶的冬天人們急需要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據說從唐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開始伴以踏青遊樂的活動。清明祭祖之餘,順便在明淨的春日裏與家人遊春踏青,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所以清明節也稱為踏青節。

融會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為中心,將寒食風俗和上巳踏青等活動融合在一起的傳統節日,直至延續現代。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壯族、苗族等其它一些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皆的習俗。

由此可見中國的節日真是源遠流長。

暮春雨纷纷。

路人欲断魂。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插柳

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用艾草汁或者是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清明果

安徽、江西等我国南方省份多在清明节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团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为饺子型。其二,清明果里面的馅多为五香干、笋干等,是咸的;青团则是以豆沙甜口馅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团喜欢用艾草。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和青团的原料一样,也用糯米,艾草汁。形状上略有不同,多会压成扁圆状。

·子推蒸饼

俗称蒸饼,是山西地方的传统食品,据说已有多年的历史。子推蒸饼,相传是寒食节流传下来的一种熟食,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坚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这一天,不举烟火,也不进热食,所以这一天便被称为寒食节了。

·螺蛳

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

·粽子

看到粽子,你是不是不禁会怀疑是不是跑错了场?然则并没有,要知道,最开始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现在,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桃花粥

除了上面几种流传至今的清明传统美食,古人还会在清明节以新鲜之桃花瓣煮粥,熬成一碗桃花粥。唐冯贽《云仙杂记》诗云:“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

清明节,我们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

点一盏心灯

照亮天堂的路

让天堂的他们不再孤冷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次一次的想念

生活依旧在继续

身体健康,才是最好!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带着家人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

沐浴清新秀美的春日风光

珍爱世界,学会感恩

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古代,有很多与清明节气相关的诗词哦!今天,本平台“传统古典中国风”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几首经典诗词吧。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张继《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程颢《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其实,类似写清明节这样关于节气的诗词还有很多哦。古代诗人应景写诗,或喜悦,或悲情,或婉约,或豪迈。千种风情,万种愁绪,都寄一诗之中!

本文综合看考了“谁最中国”、“古典书城”、“诗词世界”,鸣谢!

本平台“传统古典中国风”编辑、整理。

?投稿邮箱:

qq.







































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3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