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吃青团,就像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习俗了。这就来说说清明和青团。
图1:青团是清明的节令食品
清明,也就是在冬至后的第天,春分后的第15天,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此时,“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就是清明名称的来历。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并且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演变成纪念祭祀祖先的节日也和寒食节有关。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他国最困难时,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汤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封赏当初和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想起介子推,就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已经去了绵山隐居,避而不出。晋文公三面火烧绵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棵老柳树下烧死了。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不过寒食节的这个来历也只是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上古人类用火不意,初春时节经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树枝引火,有时还会断火,所以就只能吃生冷食物了,这才是寒食节由来的本意。
图2:清明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最初,清明节是从属于寒食节的地位,后来才逐渐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现代更是很多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原来寒食节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成了清明节的习俗了。
寒食,顾名思义,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吃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是青团和糯米糖藕。到今天,青团就成了清明的节令食品。
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叫清明果儿(月牙形的叫清明饺儿)——青团主要就是在江浙一带。
青团给人的第一眼,就是春意盎然的翠绿。吃起来,更有清新的春意。因此,青团最主要的三大要素是:青汁、面团和馅料。
图3:青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春意盎然的翠绿
青汁,也就是决定青团着色的青色汁水,青汁的主要原料可以分为三大种:艾草、野草和浆麦青,艾草是最传统的,也是最经典的,但是略带苦味,颜色上也比较偏深,现在已经不大用了。野草种类比较多,包括鼠曲草以及小棘姆草、泥胡菜等野草汁,更有一种清新的青草气味,但产量太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所以现在也不多见。
相比起前两种,现在青团大部分都是用浆麦青,虽然浆麦青并不是经典的青汁,没有野生草本植物那种甘辛的味道,香气也不够浓烈,只是因为产量较大,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青团的巨大需求,才逐渐成为青汁的主流。制作时先将浆麦草加少量水,放入搅拌机,打成浆麦草汁,再入锅煮沸,去除涩味,然后混入面团着色。
面团的光芒全部被青汁所掩盖,但青团面皮的口感就全靠面团了。通常是用糯米粉,但不能用纯糯米粉,因为这样的话,软糯有余,筋道不足,还会粘牙。所以一定要掺入一定比例的大米粉,至于这个比例,就是各家老字号的不传之秘了。
图4:青团的面团也是有讲究的
多年以来,青汁和面团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但馅料的变化就大了,尤其是近两年来网红青团就是在馅料上作文章。豆沙是最传统最经典的馅料,老派爷叔认为这才是青团的本色。百果也是传统馅料之一,清末苏州文魁斋进贡皇家的青团就是百果馅,但比起豆沙来显然还是逊色了一些。枣泥馅料也是比较传统的。过去青团基本都是甜馅料,主要就是豆沙、百果、枣泥这老三样,当然豆沙馅是一枝独秀最常见的。
图5:豆沙馅是最传统最经典的
不过,这两年的花头就透了,出现了咸味馅料,先是咸蛋黄肉松,再是腌笃鲜,在网络传媒的催化下,顿时就成了网红青团。这样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五花八门的馅料也就蜂拥而出,受咸汤团的启发出现了荠菜肉馅,马兰头馅等,甚至还出现了西式的奶油栗子……
青菜萝卜各人欢喜,喜欢什么馅就吃什么馅。老派爷叔这就来个青团攻略小贴士吧:
豆沙馅:沈大成,乔家栅
——沈大成和乔家栅都是上海滩糕团界的老字号,在最传统的豆沙馅青团上,也各有千秋,沈大成的面皮更为软糯,乔家栅的面皮则更加筋道有嚼头。
图6:乔家栅青团的面皮更加筋道有嚼头
咸蛋黄肉松馅:杏花楼(这是杏花楼的创意)
图7:咸蛋黄肉松馅是杏花楼的创意
腌笃鲜馅:新雅(这是新雅的创意)
——两家粤菜老字号不约而同推出咸味馅料,都一炮而红,粤系的创新确实值得点赞。
图8:腌笃鲜馅是新雅的创意
素菜馅:功德林
——功德林是素食的龙头老大,素菜馅青团自然是极好的。
马兰头馅:王家沙
——特别提示,王家沙的青团还是采用古法的艾草青汁。
烤青团:静安面包房
——西式做法的青团,喜欢中西合璧的人也可以体验一下。
那就别再多说了,上青团!
喜欢影视和美食,就长按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哪里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