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南京四大清明美食之首,延续150

清明时节,各地都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

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地道的叫法,则称“清明团”或“春团”。

在古代,清明节其实算得上是个美食节,南京自古就有“吃清明”的风俗,而排在首位的,就是青团。

清明美食古来有之。

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

老南京,“吃清明”四样美食不可错过:

寒食节的青团、味道正鲜的河蚌豆腐汤、肥美的螺丝和春日里的野菜。

(点击查看野菜篇:南京的春日,唯花和野菜不可辜负)

清明前,正是寒食节。为了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古人创造了一些食品:

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

时至今日,吃乌饭的传统也一直在南京保留着,而这青粉团也许就是今天青团的前身。

关于青团的来历,众说纷纭。

流传最广的故事是:

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时,隐瞒身份藏匿在农民间,当地百姓为了逃过清兵眼目偷偷给他送吃的,就把糯米团染成了绿色,藏在草里带给他。

而我却觉得另一个版本更加贴近生活,或许更可信些:

青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

东晋南朝人由北方迁徙到南方,因为南方植被多、气候湿热,多数人因水土不服患有痢疾。

而艾叶的功效主要是理气血,逐寒湿,温经,主治心腹冷痛。

清明前后,艾叶正茂,所以人们就把艾叶加到了糯米团里,青团最初是有药用功效的。

比起青团在太平军中传奇的故事,我个人觉得,民间智慧更能让一样小吃流传千百年。

青团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浑身如玉一般的油绿,温润清香,肥而不腴。

做过青团的人都知道,有个小诀窍——在糯米面里加一小块猪油,青团吃起来就更加香滑。

而这最最重要的绿色呢?则是来自麦青汁。

这麦清汁,各家做法不同,材料不外嫩艾、浆麦草、马兰头几种。

嫩艾(艾草):

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

浆麦草:

去油解腻、消食降火、美容养颜,以前生长在田间地头,每每到了需要做青团的时候,那是一定要摘一把回家的。

另外,在南京的高淳,有种特别的“鼠曲草青团”,用高淳话说,叫“破絮裹团子”。

这种青团,染绿用的鼠曲草是捣烂的,没有完全打成汁,味道口感都别有一番清香。

(“破絮裹团子”现在依旧能在高淳老街买到)

甜咸之争看来是中国吃货永久的战争了,除了豆腐脑、番茄炒蛋,青团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也是两派分明。

传统的青团是艾叶清香配细豆沙,甜党从出身到传承都堪称正宗本家。

而随着今年上海杏花楼“咸蛋黄肉松馅”青团的走红,咸党似乎大有翻身之势。不仅缺货,而且代购价也被炒到了元6个!咸青团势不可挡啊。

其实,杭州的一家报纸之前就做过问卷调查,最终结果是,有63%的人表示更爱咸青团,这个数据是不是出乎你所料呢?

南京做青团的老字号当属莲湖糕团店和芳婆糕团店,招牌馅料——芝麻、豆沙,都是传统的甜口,另外鸡鸣寺的青团也一直让人恋恋不忘,跟它的绿豆糕齐名。

这金陵城中,恐怕是甜派青团的天下了。

(去莲湖糕团店买青团是老南京人多年的习惯)

现在的街头巷尾也能买到不同口味的青团了,在锦绣坊一代,就有萝卜丝肉馅、青菜虾仁馅的青团卖,别有一番趣味。

相传,一千多年前,白居易路过一家青团店,写诗称赞到: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

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寒食节短,清明已过,庆幸的是春未尽,青团仍在走红。往年的南京,清明一过就难买到青团了,今年托杏花楼网红的福,青团也许还能红一阵,时令美食能延一会儿期,好事好事!今年,真是吃货幸运的一年。

小鱼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的价格
治白癜风沈阳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3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