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它和中国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一品便知。某些和歌,乍一看,会觉得作者的态度很不认真,写得不严谨。但是细看之下,却会觉得它多了一份纯粹的可爱。
和歌的格式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顺序,类似“心あてに、折らばや折らむ、初霜の、置きまどはせる、白菊の花”的这种断句,所以它的翻译格式也有很多种。
春尽夏已到,翠微香久山。满眼白光耀,闻说晒衣衫。
——持统天皇
转眼已到晚春时节,让人感到了夏季的炎热。青翠的香久山上,今年又是白光闪耀,就像晾起了洁白的衣衫一样。
传说香久山是从天上降落的神山,每当春夏交替时,甘寿明神便用这里的神水浸湿衣衫,然后在阳光下晒干,以辨明人心的真伪。
持统天皇的这首和歌非常具有想象力,从春天的粉色写到夏天的绿色,最后又把夏天的嫩绿与晾晒的洁白相对应,色彩十分的鲜艳,能把山上的白光比作晾晒的白衣衫,想必天皇的脑洞也是很大的了。
这么可爱又敏锐的视觉,应该也只有身为女性的她能做到了。
是的,持统天皇本名为鸬野赞良,是日本的女天皇。她长大后嫁给叔父天武天皇,叔父死后,她便即位成为了新的天皇。
但是论意境,身为男性的光孝天皇也是不输她的。
春出田野摘若菜,雪融沾衣但为君。
——光孝天皇
为了你,我愿冒着纷纷的白雪,去采摘早春时节七草的新芽。我宽大的衣袖上,落满了片片雪花。
一位天皇为了恋人,愿意冒着严寒采摘七草,可以说是很感人了。七草,可不单单指一种植物,它是七种植物的结合,分别是水芹、荠菜、鼠曲草、繁缕、宝盖草、芜菁和菘和萝卜,它们有“春之七草”的美誉,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在日本,新年吃七草做的粥(从中国传入的习俗),是日本人新年的好意头,它象征着消灾、长寿与富贵。
也许是心系恋人未来的健康,天皇在大雪中没有想到寒冷,只是欣赏着袖子上的雪花。真是唯美又浪漫的情景,可是说这是一个很富有生活气息的天皇了。
晚秋白菊似霜雪,色凝香冷不可折。
——凡河内躬恒
今天降下了寒霜,庭院中一片白茫茫的,我想采摘洁白的菊花,却分不清哪儿是菊花,哪儿是霜......
又是一位冒着寒冷去摘植物的歌人(写和歌的人),深秋时节采菊花,本来是很浪漫的事,结果歌人最后来一句“霜花不可辨,满眼正迷茫”,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歌人的态度一点都不严谨!可是却让人觉得很可爱。
分不清霜与白菊花,这肯定是骗人的。但是在孤清的自然中透露的小幽默,却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情怀了。
夏夜匆匆尽,依稀露曙天。
云中留晓月,恋恋不思还。
——清原深养父
夏夜如此短暂,觉得还是深夜的时候,曙光却已经出现了,东边的月儿却还在云中流连,恐怕是来不及在天亮之前赶回西山了。
别看养父这一张大叔脸,他心理年龄却很小。他说月亮漫游天际的速度,赶不上匆匆离去的夜晚。这也算是突发奇想了。哦!所以,白天的时候人们还能在天空中看到月亮,是因为它还没来得及跑回家吧。
草叶凝寒露,风吹草沉浮。
萧瑟秋野里,乱撒白玉珠。
——文屋朝康
秋原一望无际,凉风习习,露珠闪着光芒,草叶突然摇动,露珠便如同断了线的珍珠,纷纷掉落到了草丛间。
把露珠比喻成珍珠是很常见的,但是描写珍珠滚落的这一幕却很少见,本来是静止的露珠,却突然像是活过来了一样,被风带落了。
在这首和歌中歌人隐喻由于身上没有带线,所以不能把掉落的珍珠串起来,便只好放任它们滚落了。这一个观点还是蛮有意思的,世人只知道把水珠比喻成断了线的珍珠,却未曾想过自己如果有根线,说不定就能串起它们了。
相思难从愿,不惜下黄泉。
昨夜相逢后,依依恋世间。
——藤原义孝
我日夜思念着你,想和你在一起,可这梦想却难以实现,便想着如果没有你,还不如早赴黄泉的好。谁知昨夜你竟答应和我在一起了,那我便不死了,我要一直留在人间和你长久幸福下去。
第一眼还以为是闺怨歌,再一看作者是男性,就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成是闺怨歌了,这是.....男人的闺怨歌。单看前两句会觉得义孝君虽身为男性,却是一位靠谱又深情的人,被他的真情所打动。等再一看后两句,便觉得这位义孝君可能还是靠不住......
但是他却有着纯真质朴的感情,毫不矫揉造作,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么不严肃的男人闺怨歌,也是别有一番情意的。透着真实,可爱又直白。
这些歌人或许都是可爱的人,他们真实又惹人怜爱,从不掩饰,直白地告诉你他想要什么,或者他对你的感情。
也许就是因为他们独特的灵魂和视觉,才让我们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可爱的一面。从他们的眼中看世界,世界不再那么繁杂,反而朴实,又打动人心。从浑浊的窗户看世界,世界会变得脏乱。从干净的窗户看世界,世界呈现在你眼前的,会是最真实的模样。
如果你是一个可爱的人,那么你会发觉到这个世界很多可爱的地方。或许这就是读诗、读歌的目的,透过诗人、歌人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又怎会不美好呢?
另,和歌也成为日本的竞技歌牌游戏,让日本民众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记住和歌,真真是很聪明的做法了。
嗬!
让我们也在中国诗人的眼中去看些可爱的事物吧
点击“阅读原文”,方可直接购买此书。
胡琦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