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滋味清明节吃什么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三月初三)我们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清明节气,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的日子。除此之外,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哪些美食是清明最当季的呢?这里就为你介绍那些最清香的应季和养生美食,错过了这一季,那些碧绿和清香只能留给下一季了。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清明果艾糍的风俗习惯。踏青时,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也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必备食品。

原材料:艾草、糯米粉、大米粉、小麦淀粉、白砂糖、色拉油、豆沙馅

印花清明团子是江南一带清明节的小吃,印花清明团子独到之处是用清明前后才有的野菜包括艾草、麦浆草、泥胡菜、鼠曲草、茼蒿菜等给面团上绿色,将上好色的糯米面粉包入豆沙馅、芝麻馅、素菜馅等等蒸熟。做好的青团子颜色碧绿,闻起来吃起来都有一股淡淡的青草味,绵远悠长,口感绵软不粘牙,仿佛要把整个春天吃进嘴里。可以将团子直接做好了上笼篜,也可以采用模具压印出花纹后再篜,后者称之为印花青团子或印花清明团子。

古时候,清明前有个“寒食节”,不能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于是人们做了麻油馓子,叫做“寒具”,食用、携带、收藏都很方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做过介绍。苏东坡在徐州的时候,喜欢吃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到,“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玉黄深,夜来春睡雾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其中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麻团又叫煎堆,华北地区称麻团,东北地区称麻圆,海南又称珍袋,广西又称油堆,是汉族特色小吃,中国油炸面食的一种。以糯米粉团炸起,加上芝麻而制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馅料,有些没有。也是广东及港澳地区常见的贺年食品,有“煎堆辘辘,金银满屋”之意。另有一种石榴花煎堆,上面有红色花状物体,形似石榴,寓意多子。

红枣糕是枣糕的一种,口味独特,枣香浓郁,口感细腻,回味绵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因为红枣糕价格合适,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广受现代消费群体的喜爱,在民间有“常品红枣糕,体健精神爽”和“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

春饼(英文:springpancake)又叫荷叶饼、薄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是中国汉族的传统美食。它的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口感柔韧耐嚼,吃法也有很多种,卷包配菜、作为主食单吃、炒饼都可以。

品尝要点吃春饼是个很惬意的事,花钱不多,吃得不错。讲究的是:饼要“骨力”,菜要嫩香。饼:口感要筋道,不能太“糟”,否则一包菜就漏了。所以要用高面筋质的面,和面时水温不能太高,还要多揉几下“上上劲”。但是饼不能厚,更不能艮硬,讲究能“隔饼看菜”。菜:蔬菜要嫩,炒得也要嫩。豆芽菜要一汪水,菠菜不能“塌秧儿”,粉丝要泡开。肉要体现出酱肉“酱香”的特点,肥而不腻,皮糯肉香。

驴打滚儿又叫豆面糕,是老北京着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成品红、白、黄三色分明。因为最后的制作工序需要裹上黄豆面,就像郊野的野驴撒欢打滚儿时杨起的阵阵黄土,因此得名驴打滚儿。

赞赏

长按







































最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1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