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肉,又怕胖,那你怎么不吃肉松呢

肉松的来源众说纷纭,最靠谱的说法是蒙古人发明了肉松。公元11~12世纪,蒙古铁骑纵横亚欧大陆,这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时代,蒙古人留给后人的印象大部分是战争、屠杀、征服。而他们怎么养活一只庞大的军队,军人吃什么,相对也就没人关心了。

肉松是当时蒙古军队很重要的肉食来源

蒙古人在入秋时宰杀牛羊,取牛羊精瘦肉,风干脱水,之后敲打捣碎加以压缩,填入牛羊膀胱袋中,封口保存,出兵打战时便可随身携带,在用餐时将肉松块捏下小部分,热水浸泡,肉会膨胀数倍变成糜状,就着奶茶一同喝下,体能可得到较好的补充。

福建人发明了接地气的肉松

近代有确切记载的肉松发明人是福建闽侯的林振光,他父母早亡,很小的时候就出来在官员家中做厨师。在光禄坊的举人、福建盐运使刘步溪家中做厨师时,林振光有一天为了宴请煮红烧肉,肉下锅后,他就去忙其它菜。等他想起红烧肉时,肉已经是烂中带糊的。他赶紧把肉起锅,剔去筋膜和肥肉,加上糖、酱油等进行焙烤。做出的肉像金黄色、毛茸茸,入口即化,受到大家的赞赏,取名肉绒。

肉松承载了很多成年人的童年回忆。

肉松的价格好像不跟着通货膨胀的脚步走,印象中,肉松价格几乎没怎么变过。小时候能吃肉松是很奢侈的事,不像现在,钱袋子鼓了随随便便买得起,也正因为如此难得,小时候吃一次肉松是非常幸福的事,平时讨厌的猪肉,竟是这样的好吃。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吃肉松时,嘴巴里那种翻江倒海的味觉触觉感受,就像忘不了初恋一样。

飞上枝头

近两年来肉松可谓红得飞起,它是如何打败豆沙,成为馅料界一哥的。或许是人类的肉食属性暴发了。去年,杏花楼的青团被炒的沸沸扬扬,把肉松推上了网红的位置!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用鼠曲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杏花楼青团,开发出咸蛋黄肉松馅,借助网络的推广,一时间红遍网络,“限购、代购”都是这一颗小小青团搞出来的事情。肉松饼、肉松包也跟着鸡犬升天,肉松因此火了一把。

抓鱼比吃鱼有意思,做菜比吃菜更带感,肉松其实做起来并不难,小编也为大家搜集了制作肉松的教程。

总体步骤如下:

一、瘦肉洗净切块,大火煮去浮沫。

二、加药材香料,中火煮至软烂。

三、肉块撕成条,碾碎。

四、锅中加油、砂糖、酱油等,小火翻炒,至肉松中水分较干为宜。

视频来自网络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什么原因导致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1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