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啦原来咱福建的清明小吃这么多

清明时节的标配

除了雨纷纷还有食饱饱

就像端午节吃粽子

中秋节吃月饼一样

清明也有代表性的小吃

一起来看看咱八闽大地

清明节都有啥传统美味吧

薄饼也称春卷、润饼,是闽南、台湾著名的寓意吉祥的民俗食品。

食用时铺开饼皮,卷上胡萝卜丝、肉丝、蚵仔煎等混合菜肴,制作简单,吃起来香润可口。也有人把它再油炸成金黄色而成,更为香脆可口。

清明时节恰逢小麦、甘蔗收割完成,旧时泉人们将麦粉与蔗糖混合揉团蒸煮作成祭品,久而久之,麦馅粿就成了泉州清明节的一样传统食物。

麦馅粿有咸甜两种口味,咸的外皮呈绿色,甜的外皮呈褐色。

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

菠菠粿是用菠菠草(学名鼠曲草)压榨成汁,掺入米浆中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有甜咸之分,整体色泽鲜绿或呈淡墨绿色,清新可人,颇有春天的味道。

清明龟因外形酷似龟状得名,是莆田仙游一带最具特色的节粿。粿皮用糯米和鼠曲草磨粉拌和温水制成,以红绿豆或地瓜干加糖煮熟为团馅,用龟形木质模印制作成龟的形状,放入蒸笼蒸熟。成品色淡黑,质韧、味香,可口健胃。

莆田民间传说龟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含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制作清明龟时使用的模具。

乌稔饭是闽东畲族人的清明食俗,乌稔饭又名乌米饭,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而后将糯米浸泡在煮出来的乌稔汤中9小时后捞出,放进蒸笼里蒸熟即可食用。

煮好的乌稔饭颜色乌黑,米香扑鼻,别具一番风味。

墓饼即光饼或芝麻饼。在福鼎,清明这天,每户上山扫墓的人家都会挑着两三个麻袋或箩筐到墓地,里面装满了墓饼,待扫墓结束后派发给来讨的人;而孩子们则会早早起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头讨墓饼。据说墓地上来的人越多越好,是个好兆头,代表兴旺和繁荣。

暖菇学名鼠曲草,初春生长于田野,性味甘。清明节前,泰宁家家户户都要动手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

暖菇包的皮由暖菇掺上粳米米浆,暖菇包分菜馅儿和甜馅儿,菜馅儿由腊肉、春笋、香菇等混炒而成;甜馅儿主要是红豆、红糖。刚出锅的暖菇包白里透绿,油软滑润。

三明尤溪民间传说艾草是观音手持净瓶中的仙草,用艾草加入粳米中制成艾粿食用,可祛除百病,全家平安。

尤溪人的艾粿制作方法是将鼠曲草或艾草碾碎后,参入粳米饭中舂打至烂团后,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块,一般不包馅料。吃一口,一股浓浓的清香,软中兼韧,带出艾草丝,还可微煎至淡金黄色后食用。

艾糍是一种客家美食。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如宝塔般。这时,人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在永定,人们都说:没吃过清明粄,就不算过清明节。做清明粄的原料是一种叫苎叶的野生植物。苎叶绿面白背,用它做出来的点心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多吃也不觉得饱腻。

以前,每到清明,邵武家家户户都要白包糍。白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的皮不是面粉,而是大米和水曲混制而成。

制作白包糍十分费力,不下力气是吃不到的,所以现在自制白包糍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鼠曲稞是武夷山人精工细作而成的点心,在清明前,采摘鲜嫩的鼠曲草捣烂,取用草汁和入米浆,蒸熟,包上香菇、笋丝、肉丝、腌菜等制成的馅,做成各种颜色。

还有的鼠曲粿不包馅,只是做成砖块大小的粿,这样就能保存更长时间。

咱福建的清明食俗可真不少

你吃过几种呢~

以上全都吃过的朋友请举手!

好了,手都放下吧

小编敬你是枚好吃货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清明食俗

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哟~

推荐阅读

等你有空了,是什么时候呢?

《倾听》——龙海网首档文学情感融媒体节目,欢迎您的参与!

关于清理整治“地条钢”有奖举报的通告

摄影笔记6

清明?踏青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厦门广电及网络

编辑/林芃

责编/许燕燕

监制/刘庆忠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1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