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试寻野菜炊香饭

我们做这一期关于采摘野菜的专题,试图以野菜为线索,佐以文化和民间故事的介绍,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春光美好里的美食与故土情怀。

有关野菜的记忆,是田野、地头、山坡或河岸处的点点嫩绿——这些自然生长于野外,受天地灵气滋养的野菜,采摘回来或清炒,或凉拌,或炖煮,都是过去清贫年代童年味觉里无法忘怀的美好。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采撷野菜的大好时节:走在和风煦日的初春旷野,入眼处处生机盎然,抬头俯身皆是新绿。春食野菜,古已有之,早在两三千年前,采食野菜,已经成为古人一项重要的劳动和生活方式。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许多篇目都记载着古人采集野菜的画面。

举个栗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小雅》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诗经·周南》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诗经·小雅》

[薇、芣苢(fúyǐ)、莱都是野菜,稍后我们会在文中提到它们。]

----------------------

提起野菜,除了记忆里味觉的美味,更有亲情与家乡的味道。想起“莼鲈之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的他因思念家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辞官还乡。我想每个人对于家乡,对于童年,无论是味蕾还是情感,都有亲切而美好的回忆吧。

前几日的某天下午,成都难得放晴,TheTasteLab美食摄影工作室的小伙伴一起来到野外放风晒太阳,沐浴春光的同时顺带在山野地头寻觅野菜,我们希望和大家分享这样的生活方式。

所以,趁着清明小假,到野外去踏春寻绿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故乡的野菜。

香椿芽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

阳春三月,正是采摘香椿的季节,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让人吃后不忘,因为只有在早春才能吃到,所以极为珍贵。

初春的香椿芽,芽苞叶子绛红而厚实,香嫩爽口,是香椿独特的风味。

香椿吃法颇多,可以凉拌、炒食、腌制,但是吃香椿一定要讲究时节。

“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

这里所说的雨就是谷雨节气。香椿芽,以谷雨前食用最佳,鲜美香嫩最是爽口。谷雨过后,口感就差了。

▲初春的香椿芽,芽苞叶子绛红而厚实。

食用方法

香椿芽入菜,吃法很多,通常有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盐渍生香椿。

还可将香椿和大蒜一起捣烂成糊状,加些香油、酱油、醋、精盐及适量凉开水,作成香椿蒜汁,用其浇拌面条,别具风味。

香椿为生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车前草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多生于山坡路旁,田埂河边。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嫩叶果实均可食用。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诗经·周南》

在《诗经》里,芣苢(fúyǐ)就是车前草,关于车前草的名字,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汉代名将马武,一次带领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人,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六月,酷热无雨。由于缺食少水,将士和战马饥渴交加,大都肚子胀痛,尿血,随军郎中诊断为“尿血症”。但是没有清热利水的药,也束手无策,将士们个个焦急万分。

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偶然发现有三匹患尿血的马不治而愈,感到奇怪,他便细心观察马的活动,只见附近地面上一种牛耳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他心想大概是马吃这种草治好了病,为证实这种草的效果,他就拔了一些,煎水一连服了几天,他感到身体舒服了,小便也正常了,于是报告马武。马将军太喜问:“此草生何处?”张勇用手一指说;“就在大车前面。”马武笑日:“此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当即命令全军吃此草,服用后果然治愈了尿血症。

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食用方法

车前幼苗嫩叶可食。用沸水焯后,既可凉拌、蘸酱,又可包馅、做汤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车前炖猪小肚和车前草汤也成常见食用方法。

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野豌豆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小雅》

在《诗经》里,采薇的“薇”即野豌豆苗,此种植物多生于林缘草坡或疏林下,古时林木茂密,野豌豆、山绿豆一类的野生植物到处可见。商周时期人们已经习惯在这野豌豆发出来就一直摘来吃。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续古诗》

及至唐宋,采薇而食依然盛行。白居易为了吃这野豌豆苗,一天要上山采两次,这还不算,还说等到没有这野豌豆苗时,饿的时候吃什么呢?在他眼中,心心念念的美味究竟是什么样子?

▲小时候放学路上,最喜欢在路边摘野豌豆豆荚,掐掉一头,捋去豆豆,衔在嘴里吹得呜呜作响。

食用方法

野豌豆苗或豆尖可以掐来炒肉、煮汤、垫汤面。野豌豆苗炒腊肉,味道也非常好。

蒲公英

野外见着蒲公英漂亮的样子是很让人感觉亲切和欣喜的,它青春时的绿叶黄花,看起来相当丰腴肥美。

《唐本草》说“蒲公英,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大家都吃,说明蒲公英不仅作为中药为人所用,也作为菜为人所食。

关于蒲公英名字的由来,也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有个十六七的少女得了乳痈(yōng),被父母误会是不轨所致,一时羞愤便趁夜投水自尽,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后采摘一种黄花野草捣汁给她敷,没几天就好了。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简称公英。

食用方法

蒲公英比较适宜凉拌,炒肉丝也挺不错,还可以用来炖鸡汤、炖绿豆。

蒲公英性寒,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和慢性肠炎患者不宜食用。

枸杞尖

在《红楼梦》中就有薛宝钗和探春问厨房要“油盐炒枸杞芽”一菜的记载。在春日,刚发芽的枸杞的嫩尖柔嫩清香,是非常美味的食材。

《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尖有强筋耐老、补益筋骨、除风等作用。

食用方法

凉拌枸杞尖。是最简单也是最能体现枸杞尖嫩滑、清香、爽口的方式。

嫩杞尖放入开水中烫一下,去掉苦味,迅速捞出切碎,加调料拌匀。

艾蒿

在清明前,艾蒿茁壮拔节,叶茎鲜嫩,人们采摘它的嫩芽,做艾蒿馍馍。

民间有民谣唱道:“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采食艾蒿,重在时令上。

▲阳春三月,艾蒿的叶茎鲜嫩可人。

▲在野外,艾蒿很容易认错,上图左边是野蒿,右边是艾蒿,采摘时请注意仔细分辨。

▲上图是野蒿,在四川正宗的艾蒿馍馍是不用野蒿做的,艾蒿的味道清香怡人,野蒿是没有那种清香的。

食用方法

可煎艾叶饼和做艾蒿馍馍。

灰灰菜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诗经·小雅》

在《诗经》里,“莱”即灰灰菜,它是一种生命力强旺的植物,主要生于田间、地头、坡上、沟涧,乃至房前屋后。既见于民间传唱的诗歌,足以说明它被百姓所熟知。灰灰菜还有另一个历史名字叫“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积雨辋(wǎng)川庄作》

王维的这句诗写的是久雨林野润湿,薪火难以点燃,农家备好午饭送至田头的画面,农家的粗茶淡饭里其中就有灰灰菜这一食物。

食用方法

包饺子或者凉拌。

凉拌灰灰菜:灰灰菜择好洗净后用开水焯透,挤干,切碎,蒜末辣椒爆炒后浇在菜上,香油香醋盐鸡精糖调味即可。

棉花菜

棉花菜有许多名字:鼠耳草、追骨风、黄花白艾、无心草、绒毛草、菠菠草、水菊、清明香......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上:“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记载的就是棉花菜。

这种开在地头田埂边的野花,明黄色灯芯状的花序,柔嫩绵软的茎叶,密密地絮满了细软的绒毛,表皮上有一层柔和浅淡的光泽,像涂了一层薄霜。

食用方法

采摘嫩叶顶,洗净晒干,然后用开水煮一下,切碎与糯米粉和早米粉混合,以鲜笋、芥菜、肉丁等等作为馅,和做汤圆一样。用柚子叶做垫,制作好了后上蒸笼蒸熟而食。

除了这些野菜,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田野地头还有很多食材都正在茁壮成长,在感慨时令节气带给我们的丰硕采摘同时,我们同样感恩大地四季的赠予。

愿我们在四季轮回里,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Tips

春季的野菜除了极个别的品种之外,大多数都属于寒凉类野菜。为了确保卫生,食用前一定要进行浸泡和焯水这两个关键步骤。

野菜中的草酸含量很高,会影响一些营养素的吸收,比如钙,所食用前先要焯水,这样不仅可以去除涩味儿、也能去掉大部分的草酸,同时还有利于软化粗纤维,更加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城市周边工业废水流经的草地或是马路两旁的蔬菜,由于废水、汽车尾气的污染,由于有害物质超标,食用后很容易中毒。

-TheEnd-

赞赏

长按







































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1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