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沐白云永泰县文联白云乡文学采风系列作品

文:芷晴图:力乾

  有些地方,到过一次,你就不会忘记,因为那里是心灵可以停驻的天堂。

——题记

(本文所有图片拍摄于白云乡凤际)

闽中白云乡姬岩古名“鸡岩”,因五代闽王王审知妃子埋香此处,易名姬岩。主峰玳瑁山,海拔千余米。姬岩群山环绕,云雾缥缈处隐约可现几户人家,犹如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句一般美妙,这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置身其中,宛若仙境。每每听友人提及,总是怦然心动,神往之情溢于言表。

伴随初夏的微风,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远离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我终于有幸来到了这里。白云乡,一个渐被世人知晓的美丽山村,仿若撩开神秘面纱的少女,就这样展现在眼前。

站在玳瑁山脚下,抬眼望去,一条石阶小路蜿蜒曲折,望不到尽头。拾级而上,两旁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最是一棵棵油桐树,洁白温润的花儿,在枝头欢笑,开得那么认真,仿佛随时赶赴着一场盛会。偶尔,路边几朵不知名的小黄花,冷不丁闯入眼帘,让人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

玳瑁山文化底蕴深厚,石刻碑文众多。朱熹、黄任、曹学栓等文人墨客留下诸多题刻,虽经年累月风雨洗礼,碑文依然清晰可见,甚是难得。踏着山路,仿佛穿梭在历史时空的隧道。路遇一石刻,高2.2米,宽0.6米,为景区最古老的碑刻,“神仙第一家”六个鲜红大字,掩映在苍松翠柏间。传说这里就是修道成仙的地方,乃宋代礼乐理论家陈旸于宋政和癸巳年所题。当年的陈旸先生,游学四方,寻找创作灵感,途经白云,想必也是被这青山远黛,碧水含烟深深吸引,不禁感叹:“如此修身养性之胜地,乃仙人所居,常住定会修道成仙。”兴致间大笔一挥,留下这珍贵的遗迹。

半山腰有一普陀岩,高数十丈,顶部伸出一块十丈见方的大扁石,构成一座天然亭阁,可容数百人歇息。

站在高处,一大片一大片的云,一股脑儿的涌来,似触手可及。像朵朵棉絮,又如片片鱼鳞,变幻万千。白云赏云,怡然自得,看痴了,竟感觉心儿已随云飘去,在云蒸霞蔚里欢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遥想大诗人王维当年,也应是如此这般的惬意吧?退隐山林,闲适漫步,走到水尽头索性就坐了下来,看见云从山的另一边袅袅飘起。

不见流水,总会有行云。这好比人生的旅途,总伴荆棘,让你灰心失望,惧怕前行。当你似无路可走时,坐下来歇一歇,看云起云涌,也许你就会发现,希望,也就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

一两声鸟鸣,婉转悠扬,打破了山间的宁静。都说有水陪伴着的山是幸福的。每行一段,都听到山涧间传来叮叮咚咚的潺潺泉水声,透亮的小水珠在空中欢腾的跳跃,泛射七彩的霓虹。也许会有那么几个小小的水精灵会亲吻上你的脸颊,那一丝丝凉意,让你陡然精神起来。

再行数百步,一行人来到了姬岩古寺。这是一座香火鼎盛、古香古色的寺院,始建于宋政和元年(年),大雄宝殿内飞檐翘角,琉璃生辉,饱经沧桑中保留着明清雕刻石像。从姬岩寺继续向山顶攀登,路旁有一巨大椭圆形岩石平台,同行的老师寻着一俗称“石鼓”的石块,在上面轻轻敲击,果真发出一阵阵犹如鼓鸣的声响。往寺旁林荫小路步行,可见一“仙山巨福”,“福”亦黄椿山所作,细细端详,竟发现笔画中暗含生肖图案,不禁令人惊叹。

此时此刻,这蓝天白云,满目苍翠,不需浓墨重彩,已然是一幅最美的水墨风景画。我只想用一颗纯粹的心,细细体味这人文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融合。一阵清风拂过,和着泥土与花草的清香,所有的烦恼忧愁,随风飘逝,洗涤着浮躁的心灵,一丝丝幸福的感觉不觉间慢慢掠上心头,浸润在这个心灵可以停驻的天堂。

苏子夜游赤壁,慨叹:“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时的蓝天白云,此刻的满目苍翠,也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久地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我想,真正的幸福,便是源于此了吧!(完)

更多精品文章推荐阅读:

永泰摄影绝佳地——白云乡永泰风景名胜——姬岩行摄于白云——溪尾、棋柄行摄于白云——白云老街

端午节福州永泰白云乡两日游攻略

行摄于白云——大坪村行摄白云——石龟崙访亲探友,行摄樟江永泰白云麟峰黄氏宗祠大美沧桑——白云岭下岳家庄白云观云白云岁月,悠悠情缘(一)白云岁月,悠悠情缘(二)

白云乡人杰地灵,人文气息浓厚,文人较多。迄今为止出现过进士、举人30多人,在全县较出名有黄文焕、黄任、黄展云、力均等人。本平台由永泰白云中学团委主办,旨在传播白云乡正能量事迹,推广名胜古迹、古厝古民居、历史典故、乡土文化,弘扬乡贤,儿时回忆等。

注:以下文章可点击阅读,如果觉得不错,敬请转发分享,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10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