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小德排版l小知美术l小盈出品l德知盈融媒体部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各位读者好
今天是清明节
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每年一到清明节
我们都会祭奠、怀念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人们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点
于己,清明是缅怀、追思故人的情感出口
于家,清明是追溯源脉的寻根之行
它标记着感恩与珍重
逝去与铭记
过去和未来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节日之一
你真正了解它吗?
清明节的由来
寒食节成为节日与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有关。传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有过19年的流亡生活。
当时逃亡在外,处境非常艰难,跟随他的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汤让他充饥。后来,他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随从,惟独忘了介子推。
等到想起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接受封赏,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非常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活活烧死在一株柳树下。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介子推为了照顾年迈的老母亲放弃了高官俸禄的生活,寒食节也变成了一个祭奠亲人的孝心感恩节。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成为节日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传统伦理最好的表现载体,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清明作为一个家庭祭祀和扫墓的重要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的节日,是中国人孝道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节的意义
铭记和思念,也并不必须意味着悲伤与苦痛,它可以是温情的、有力量的。缅怀先人,不仅仅是单纯的思念,也是一种内化于心的的传承,好的家风与价值观在代代相承中永生;它也是一种自勉,时刻激励着自己感恩奉献、珍惜当下、踏实奋进。
在清明,我们一点一点捋清自己身上的根脉,在怀想与眷恋中,也适逢一个沉静与思考的契机,我们在时间的轮回中追思,我们在历史的肩上回溯,我们思考生命,我们谈论死亡。在直面生与死的过程中,我们找到生命的热情所在,以充沛的生命热能对生活“全面参与”。
现代人,无论身处钢铁森林,还是乡间田野,在今天既回望昨日,也憧憬明天,对生命有敬畏,对生活有热望——这或许就是清明的意义,也是清明的神髓。
清明节传统习俗
1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2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3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传统食物
南方的田边水头,艾草变得随处可见。此时采摘的艾草,香味清淡幽远,却最为鲜嫩。新鲜艾草煮软后,捣烂为汁,混合糯米粉,裹上各色内馅儿,便做成了清明时令点心——青团。青团也叫清明果、艾米果、艾粑粑等,江南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样描述家乡点心:“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除艾草外,鼠曲草、浆麦草或其他绿色蔬菜,甚至麦青汁,都可用于青团染色,不必拘泥。
青团外皮碧青油绿,糯韧绵软,微微散发着清苦的艾香;传统青团内馅儿,有甜口亦有咸口,豆沙掺了猪油,笋丁混着肉馅儿,或是白糖、荠菜、香干马兰头,各地口味不一,但都恰恰抓住了不期而遇的春之味觉。
青团
清明节到来之际
望大家平安祭祀
文明行车,安全出行
注重公共和个人安全
愉快的度过清明小长假
END
扫码添加老曹好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