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
是怎样的疾病?
女性请警惕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在乳腺门诊里乳腺增生患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低龄化。在青春期或青年女性中,经前有乳房胀痛、有时疼痛会波及肩背部,经后乳房疼痛逐渐自行缓解,仅能触及乳腺有些增厚,无明显结节,这些是生理性的增生改变,不需要治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乳腺是女性的第二性征和重要的性器官之一,它对于妇女来说,不仅是生理性的重要器官,也是心理上的重要器官。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增生病以及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发病多与内分泌功能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有关。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而年龄较大而未婚,没有生过孩子或没有哺过乳及精神抑郁的女性最容易患上这种疾病。乳腺增生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疾病,乳腺癌则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成为妇女首位肿瘤死亡因素。
三大症状警惕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介绍最常见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以引起女性朋友们的警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疼痛在月经前几天出现或加重,月经结束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乳房肿块:一侧或双侧乳房可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好发于乳房外上方,也可见于其他部位。乳房肿块是乳腺增生早期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也是诊断乳腺增生的重要依据,多数为多发,大小不等,质地硬或硬韧,呈周期性的变化。肿块的表面多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但不与皮肤粘连。
?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同时有的患者还常感觉情绪不畅或心烦易怒,可兼有痛经,月经前后不定期等。
乳腺增生怎么办?
由于乳腺增生发病率高,属于一种慢性病,有的乳腺增生,只需定期复查,不需服药;有的则需要治疗,大部分的乳腺增生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不需要手术治疗,仅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是需要预防保养,防止乳腺增生进一步加重。
需手术治疗的乳腺增生
?乳腺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变硬者,宜作局部肿块切除手术。
?乳腺肿块单发于外上象限,触诊似有癌变者。
?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病变范围广泛,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伴有乳头溢液者。
?细针空刺或病理切片已发现有癌变者。
养成好习惯,远离乳腺增生
导致乳腺增生的原因很多,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刺激机体,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伤到女性乳房。换句话说,女性朋友如果注意改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乳腺增生是可以预防的:
01保持好心情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和肝气郁结、不良情绪、爱生气等有关。
过度紧张、焦虑等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乳腺增生的产生和加重。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的心情有利于个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02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规律睡眠不仅有利于平衡内分泌,更给体内各种激素提供了均衡发挥健康功效的良好环境。
?性生活:和谐的性生活对调节内分泌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性生活能刺激孕激素分泌,增加对乳腺的保护力和修复力。其次,性爱时也会刺激雌激素分泌增加,但在孕激素(同样增加)的监督下,雌激素只能乖乖丰胸,没有机会使乳腺增生。另外,性高潮刺激还能加速血液循环,避免乳房因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增生。
?妊娠与哺乳:妊娠、哺乳是预防乳腺增生的好方法,孕激素分泌充足,能有效保护、修复乳腺;而哺乳能使乳腺充分发育,并在断奶后良好退化,不易出现增生。
?运动:体内脂肪过多容易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雌激素类物质,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长。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胸部保养:临床发现每周定期给胸部做保养的人比不保养的人得乳腺增生会低90%以上,通过胸部疏通保养,能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远离乳腺癌!
?衣着:注意胸罩是否合适、不要太紧。
03保持乳房清洁,做好乳房自查?自检:自检虽然可以排查疾病,但是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或高龄产妇、绝经期过迟等女性,需要做好乳腺癌的筛查工作。
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
小贴士
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
研究发现,要治疗乳腺增生需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酸性体液不能改变病变细胞也就是说不会使病变细胞死亡,因此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酒、油炸豆腐、海苔、章鱼、泥鳅等。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桔子、南瓜、草莓、蛋白、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海带、柠檬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