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除了青团,我们还能吃什么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吃货

小编今天就带大家去看看

全国各地这一天都吃什么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简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明节吃什么?

各地可谓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团子的馅心多有红豆馅、芝麻陷、菜陷等,

香甜软糯,清香黏滑,让人回味无穷。

芥菜饭

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

据说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

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

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

枣糕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目的,

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

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象征着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薄饼

厦门等地多在清明这条吃食薄饼。

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农苗兴旺、六畜茁壮,

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

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子福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

中间夹有核桃、枣儿,外面盘成龙形,

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乌稔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

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

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

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

“‘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

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

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泉州的“润饼菜”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

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

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

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

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

南片制作,用新鲜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

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

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

粽子

在肇庆广宁,清明祭拜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必不可少。

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清明粄

韶关地区的客家人在每年扫墓时,

许多山区群众便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

用于做“青粄”,俗称“清明粄”。

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

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

烤乳猪

在佛山地区,烤乳猪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

广东人也给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头的名字——

“鸿运当头”、“红皮赤壮”等,

希望保佑子孙身体健康、家人和睦、宏图大展。

图文资料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整理

青春浙外

ps:伙伴们还知道什么好吃的美食,欢迎留言哦~

传播浙里,青春浙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6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