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超声报告中多见“乳腺增生症”结论,是否准确?
超声诊断不建议提示乳腺增生症。因为乳腺增生症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改变:包括单纯性囊肿、腺瘤样结节、腺病改变等,这些改变在BI-RADS分类中已经纳入不同类别。针对未发现占位的乳腺,无论患者有或无临床症状,超声结论可提示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BI-RADS:1类)。
1、皮肤2、皮下脂肪3、腺体层4、乳腺后间隙5、胸壁肌层
图一、正常乳腺灰阶超声图。超声结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1类)。
在女性特殊周期,如青春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时,结论中是否需要提示?
刚发育的乳腺及哺乳期乳腺应列为结论的第一句来体现,其余不建议赘述。哺乳期时还要在报告中描述乳腺导管情况,是否有乳汁淤积等,出现局部回声不均时也要提示。其他特殊周期则不用提示。
图二、发育期乳腺和哺乳期乳腺灰阶超声图
乳腺厚度需要常规测量并描述吗?
正常乳腺不需要常规测量厚度。乳腺厚度受种族差异、个体差异及月经周期的影响,无实际临床意义。
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图像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如何描述及诊断?
1.依据超声图像表现,如实描写即可。
2.如超声没有明确的阳性发现,结论提示为:哺乳期乳腺,目前未见明显脓肿形成(BI-RADS:1类)。
乳腺内有多个病灶,是否需要逐一描述?如何分类?应用钟点法描述病灶时,距离乳头的距离是否需要描述?
1.双侧乳腺结节应分别描述。病灶描述必须应用钟点法记录其方位及距乳头的距离。如临床需要或同一部位出现多个相邻结节,应记录病灶距皮肤的距离。
2.对于BI-RADS2、3类病变,如多个病灶在超声表现上基本相同,可以合并描述,只详细记录每侧乳腺最大病灶,并测量其三个径线。BI-RADS4类以上的病灶,亚类一致时建议逐一记录病灶方位及距乳头的距离,统一描述病灶特征。
3.结论必须要与描述一一对应,因此,对于性质相同并统一描述的结节应统一分类,对逐一描述的结节则应逐一分类。
什么样的情况下诊断BI-RADS0类?
建议尽量不做BI-RADS0类的诊断,若出现以下情况可酌情考虑:
1.患者情况特殊导致超声不能扫查完全,如乳腺区域皮肤表面有较大破损、或巨大乳腺致深方结构显示不清等,可以提示BI-RADS:0类。
2.局部回声明显不均匀但没有发现明确占位、有客观临床体征但超声没有明确占位、腺体内大量点状强回声但没有发现明确占位、患者乳头溢血但扩张导管内没有发现明确占位的,均可以提示BI-RADS:0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