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不是潮州。公元前年,西汉在秦时龙川县以东建立诸侯国“南海国”,其国境相当于揭阳戍(前年)管辖范围,包括了后来出现的闽越(前至前年)与南越(前年至前年)的昭义、绥安、程乡。潮汕泛指受潮汕文化影响的人文地理概念。揭阳戍、揭阳县、义安郡、潮州、潮州路、潮州府、潮循道、潮汕专区。年提案建议合并升级潮汕地区。在继汕头经济特区排名之后,年国务院批文成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潮汕也是海西经济区、海上丝绸之路组成部分。除原著民主要由东南沿海一带外来人口汇集。以“自己人”、“潮汕人”相称;潮汕人崇尚宗亲,不同犹太人衍宗教。明清以来政治束缚或生存压力迫使一些人飘洋过海,分布于粤琼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澳洲等沿海国家地区,也自称潮州人。今日,"潮汕人"称呼更为广泛。
快速导航城市百科知乎精选
中文名潮汕地区别称潮州地区,汕头地区方言闽南语-潮汕片-潮汕话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外文名Chaoshanethnic范围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丰顺县地理位置粤东沿海,粤东沿海一带三市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目录1潮汕风情
秀丽的山川
丰富的资源
2潮汕民俗
“潮汕”得名
潮汕高铁
潮汕语言
3潮汕三市通
4交通
航空
铁路
公路
航运
5潮汕小吃
小吃简介
代表小吃
乒乓粿
1潮汕风情编辑
秀丽的山川潮汕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东边境多山地,峰峦迭翠,绵延成串,中间为桑浦山、小北山等山地构成的潮汕丘陵,南部沿海地区有韩江、榕江、练江、凤江等形成的几个冲积平原。沿海冲积平、原共平方公里,约占本地区总面积的1/3。其他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占本地区总面积的2/3。平原上河道纵横,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足,光热丰富,十分适宜农作物的栽培。
源远流长的韩江,韩江原名员水,后为纪念韩文公而改今名,全长公里,流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为本省第二大河,江南笫三长流(仅次于珠江、闽江),是孕育潮汕平原的干流。它的源头是两条支流。一为汀江,发源于武夷山西侧南端长江上坪山;一为梅江,发源于紫金县七星山东。
两江在大埔三河坝会流。始称韩江。三河坝以上为上游,三河坝以’厂至潮州竹竿山为中游,有凤凰溪等大小支流廿余条汇入,竹竿山以下为下游。韩江到竹竿山后,分成3支:即西溪、东溪和北溪,均进入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江面开阔,多超过米,西溪最宽处达米。但坡降小,河床浅,水流缓慢,泥沙堆积,沙洲丛生(大者如江东镇,类似长江的崇明岛或湘江的桔子洲),河道分散,呈扇形等距离入海。西溪上段在潮州境内南流,下段象树枝一样,又分成梅溪、外砂河和新津河,分别在市区和特区东侧入海。外砂河为韩江本流。东溪在仙美村,溪口又分两支:一南行为莲阳河,一偏北行为东里河,分别于北港和东里港入海,北溪则入澄海,后汇东里河入海。韩江下游水流分支,河道末段变窄,泥沙淤塞。50年代以来,多次修堤,浚河、引韩,开排灌渠,形成自流灌溉,脉络四通八达。处其核心地带的潮州、澄海及汕头市郊,为潮汕最富庶之区。
河深水清的榕江,榕江:是汕头第二大河,长公里,流域面积0多平方公里。以南河为主干,与北河分绕榕城(两河近处开运河贯通),至炮台双溪嘴会流。中秋潮涨,此地现双重月影奇景。榕江是丰顺、揭阳、普宁、潮阳渚县的水运要道,也是滋润两岸农田主要水源。
南河经径脚抵河婆,绕钱坑东行,由鲤湖至双溪嘴。北河在丰顺县境内称汤溪,源出峥岩峭壁、流飞湍急的猴子蛛。南流至汤坑,经新铺入揭阳县境,再东经曲溪后至双溪嘴。汇流后的榕江向东南流至汕头港入海。榕江水量丰富,深度超过韩江等其他各河,如榕城北河水深6米,曲溪水深达9米,故航运极便,船只往来如梭。榕江流域水渠纵横,灌溉便利,两岸农田如织。
曲折似练的练江贯通普宁,潮阳两县,长92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上源为普宁县境内的寒妈水,经大坝西南流注入白坑湖,再东南流至桥柱石港山下分二支;一东出潮阳溪口,一东北流至玉窖会桂江折入潮阳,于流西渡会溪口之水。东行的一支横贯潮阳中区至和平出石龟山,会南北备支流成为巨泽,称龟头海,已筑堤围田。江水续流至龙津,绕沧州南流,从海门入海。过去自龙津沿江而上至溪口,迂回曲折,状如白练,故名“练江”。练江中下游流域地平如镜,平畴万顷,蔚为壮观。
除韩、榕、练三大江外,还有饶平的凤江(黄岗河)、惠来的龙江、揭阳的卅岭水、灰寨水、潮州的中离溪、峙溪、凤凰溪及普宁的洪阳河等很多中小河流。由于受东北、西北两构造线影响,遂构成了叶脉般的水道。且为山势、地势制约,多单独入海。总之,汕头地区河流众多(共30多条),这些河流具有流量大(因雨量多)、含沙量少(因岩石坚硬,植被较好)、汛期长(因季风影响,夏半年多水)、水力资源丰富(韩江万千瓦,榕江31万千瓦)等特点,可以发挥灌溉、养鱼、航运,水电等多种效用。
凤凰山耸立于饶平县和潮州市,丰顺县的交界处,纵横千里。主峰凤髻位于潮州北境,高米,为潮汕最高山峰,比五岳之首的泰山仅低几米,比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高。山顶状如凤冠,故有此名。凤凰山跟福建武夷山同一走向,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及欧亚大陆挤压扭动隆起而生成。山多花岗岩、流纹岩,但不象海岸丘陵那样裸露,山坳土层发育较深厚,利于种植和耕作。
大北山屹立于揭阳、揭西、丰顺、五华等县境,东北断续接凤凰山,西南逶迤连小北山,主峰北山嶂位于揭西北部,高米,山顶平缓,似高原状,呈多层地形。与凤凰山一样,大北山北坡挡住寒流,南坡迎风蓄雨。每年冬季风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侵时,秦岭首阻其锋,南岭再截一程,至此又被这堪称“笫三梯队”的凤凰山、大北山所阻,便成为强弩之末了。
大南山处于潮阳、普宁、惠来三县之交,大致与海岸平行,属折皱型的海岸山,因相对于大北山而得名。主峰望天岭,高米,位于普宁南部。大南山虽属低山,然雄视广汕公路,俯瞰练江平原,显得英姿挺拔。大南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边缘有大断裂,属断块低山,岩石裸露,隘口众多。
桑浦山该山是韩江、榕江南段之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潮州、揭阳及汕头市郊的交界处,大部绵亘于潮州西南部,长30多公里,最高峰大尖山海拔米,属丘陵地。曾为海水浸漫,后地壳上升,河流冲积,遂使孤岛成山丘。有多处海蚀地貌出现,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蘑菇等等,千姿百态,蔚为奇观。山上花岭岩裸露,有狮子岩、灵泉岩、玉简峰等峰岩。历史上曾产茶,北麓种桑,故名。东山湖一带有超过℃的温泉,远观烟雾弥漫,近看湖水翻滚,又有优质矿泉水,已建有疗养院。西山下临梅林湖,是—“海迹湖”,大约万亩,湖光山色,令人心醉。
此外,饶平、福建边界,丰顺、普宁、揭西边境等处,均有一些高度超过千米的山峰,如饶平的西岩山、大质山,揭西的李望嶂、畚箕石以及普宁西南边境的峨眉嶂等。
纵观潮汕诸山丘,地质年代久远,,多是距今1亿4千万—年至9千万年前,即中生代侏罗纪末到白垩纪期间燕山运动所形成,主要呈华夏式构造,因久经侵蚀,高度不很大。花岗岩石裸露,可成为就地取材的建筑原料。至于利用山区开发矿产、水力,种植林木、果树、橡胶、茶、竹,发展畜牧业和其它多种经营,更是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对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丰富的资源潮汕地区不但山川秀丽,而且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气候资源、水产资源、土壤植被、能源矿物等项,都相当可观。
气候资源潮汕地区地处低纬度,面向热带海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高山绵亘,阻挡寒潮南侵,故常年气温较高,夏长冬暖,春秋相连。年温差和日较差均小,年均温21.3℃。七月均温28.2℃,极端高温37.9℃;一月均温13.2℃,极端低温0.4℃,霜期仅数天,年日照小时以上,呈现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有阵寒”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有利。
常年降水丰沛,市区内年雨量达毫米,北部山地迎风坡雨量高达毫米以上。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雨量集中夏季,6月最多,市区月均达毫米,故农谚有“五月龙须水”之称。因这时各种类型的降水如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以至锋面雨均可产生,又是在全国雨带移动的范围内,所以4至9月雨量超过全年80%,是高水期。高温多雨同步,作物长势旺盛。
但雨量的年变率颇大,最多的年达毫米,最少的年仅有毫米。最大的日雨量达:.4毫米(3年7月21日)。故暴雨季节固然水足,但需注意防涝。此外,夏秋多台风,冬春有霜冻阴雨,10月份又可能有寒露风,这都是美中不足之处。
至于风向,夏季多西南风,其余时间多东北风。
土壤和植被潮汕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有黄壤、红壤、水稻土、沙质土、盐碱土等。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有机质含量并不丰富,但经人工改造后,可种植果树或热带经济作物,黄壤多分布于海拔米以上的山地,宜种茶树、油茶或常绿针叶林。水稻土分布于潮汕平原和河流谷地、山区谷底,它是河流的冲积土,也是人工长期耕作的产物,土层厚,土质肥,酸度低,耕性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沙质土多分布于高亢地段及山边、海滨,原本瘠薄干燥,但修水改土施肥后,能改善土质,可种植水果或蔬菜。盐碱土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经过引淡冲咸,多方努力,充分利用,也是宝地。
潮汕地区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常年青绿,花果期长。现状植被为次生的南亚热带草坡,人工栽培的针叶树在偏北山地也能成长。引进适生的茶、油茶、油桐、桉树、木麻黄、台湾相思、黄竹等树种也能自成群落。平原谷地间有水稻、甘薯、玉米、麦类、豆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蔗、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盛产柑桔、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橄榄、杨桃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蔬菜更是优质多样,终年不断。还有为数不少的本地中草药。无霜或轻霜地区的热带作物如橡胶、胡椒等的栽培情况良好,橡胶种植突破北纬17度线,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且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很有帮助。
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跟全省一致,高于全国12%、全球22%的平均水平,多分布于北部山地,以杉树、桉树、马尾松、木麻黄为多。村边路旁也有零星树木,村边以榕树、槐树为主,路旁多桉树、木麻黄、台湾相思。全区有山地万亩,比耕地多一倍半,但有林面积仅占60%,发展林业的潜力很大。
水产和养殖动物资源方面除普遍饲养猪、牛、羊、兔、鸡、鸭、鹅、鸽外,水产资源也占重要地位。捕捞养殖地域宽广。海岸线东起饶平上东乡,西至惠来岐石华清村,长.8公里,加上岛岸线.7公里,全长.5公里,形成了14个大小渔港。海上有大小岛屿37个,最大的是南澳岛,面积平方公里。海区陆棚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是全省四大渔场中最有开发潜力的一个。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分布着广阔的滩涂,饲料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好地方。陆地河湖塘众多,水域辽阔,有约15万亩的江河水面及28万亩的宜鱼池塘、水库。淡海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不下百种,如龙虾、石斑鱼、鱿鱼、江瑶、沙虾、马鲛、泥蚶、鳗鱼、鲨鱼、黄鱼、带鱼、墨鱼等等。养殖膏蟹、石斑、龙虾、对虾、鲷科鱼类、紫菜、昆布等藻类和蚶、蚝等贝类很有成绩。传统的淡水养殖则以鲩、鳙、鲢、鲮、青、鲤六大种为主,其次为鲫鱼类,塘虱、鳗鱼等无鳞类和生鱼、甲鱼等的养殖也收到极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沿海有取之不尽的盐产,提供了丰富的食用、医药和工业用盐。
能源和矿物能源首推水力。年平均径流总量亿立方米,加上外区来水,超过亿立方米。集水面积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0多条。上下游天然落差大,一般有至米,最大落差是米(潮州峙溪水),可开发的水力能发电约15亿度。现已兴建中小型水电工程宗,拥有北山、龙颈、南窖,凤凰、汤溪等一批规模较大的骨干水电站,已开发的水力资源约占总蕴藏量的40%。
生物能源也占重要地位,全年累计相当于万吨标准煤。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来源:稻麦薯豆蔗等的茎叶;薪炭林,每年约有万担柴炭供应,人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
本地煤炭资源缺乏,理论藏量万吨,可供开发的约80万吨,主要分布在惠来境内,其次是普宁。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尚未发现,但据国外卫星遥测,发现惠来一带有天然气和石油,但必须进一步探测才能证实。不过珠江口盆地东缘临近我市,南海海域蕴育着很好的含油构造,因此在本区进行较大规模的石油开采有一定的希望。此外,区内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非常规能源倒很丰富,只是造价昂贵,未能普遍开发利用。
矿产以锡最多,在李四光教授的亚洲地质图中属南岭成矿带。以潮州古巷厚婆坳最有名,其中伴有铅、锌、金、银、镐等金属。还有惠西岭硫铁矿、万峰山的铍矿,澄海莲花山的钨矿、钻矿,揭西的稀土矿,铙平磁铁矿和惠来隆江的沙金。西部沿海还有锆、钛等稀有金属,使沙滩常呈一片墨绿色。南海中也有大量金属矿产。
此外,潮州、饶平有丰富的优质瓷土,意溪储量达万吨,可为陶瓷等工业提供充足原料。同时,沿海至三角洲腹地因系古海湾沉积,故有丰富的贝,烧灰建屋,十分方便,韩江沙又是制造玻璃的极好原料,可生产大量建筑材料。
2潮汕民俗编辑
“潮汕”得名历史上长达近年称呼为“潮州”,历史诸如称呼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之后才出现这个“潮汕”称呼。年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潮汕继潮州府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也在年省政府为了整合粤东经济要求汕尾(原海陆丰)并合原来潮州府。潮州+汕尾统称为"潮汕”的称呼又出现了。
潮汕各邑设置时间
潮汕为闽越地,自秦汉为了削弱闽越,将闽越拆分,潮汕一带划给南越管辖,
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年,秦王朝置揭阳戍,隶南海郡;
前年,汉王朝置揭阳县,隶南海郡;
年,取消揭阳,始置海阳、潮阳,隶东官郡;
年,晋王朝始置义安郡;
年,饶平县、南澳县一带划回福建,隶属南安郡。
开皇十年,年,隋王朝罢州设县,次年,于义安县设立潮州,以潮水往复为名,潮州名始此;
隋朝开皇十二年(西元年),划回福建。
隋朝大业三年,西元年,罢潮州为义安郡,隶扬州,再次划回福建;
年,唐王朝复潮州;
唐贞观三年,西元年再次划回福建,隶属江南道福建观察使。
唐贞观十年,西元年,改隶属岭南道。
景云二年,西元年,再次划回福建,潮州先后隶属江南道福州都督府,
闽州都督府和福建经略使。年,改潮州为潮阳郡;
开元十年,西元年,从江南道改为岭南道管辖。年,复名潮州;
年,宋王朝新置揭阳县;
年,元王朝设潮州路;
年,明王朝设潮州府;
年,始置饶平县;
年,始置惠来县;
年,始置大埔县
年,始置澄海县、普安县;
年,南澳岛开始分属福建,广东,设南澳副总兵,即“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分广东、福建两军营。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年)升设南澳总兵,管辖闽南、台湾、粤东海域军事,直到年,南澳全岛才划给福建
年,始置南澳(镇);
年,改普安县为普宁县;
年,清王朝始置丰顺县;
年,辟潮州为通商口岸,同治纪元改以汕头为商埠,隶澄海县;
年,改南澳厅为南澳县;
年,设潮循道尹(驻汕头)统领福建省东部,海阳改名潮安;
年,设汕头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
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原汕头市政厅重新建制,设立潮汕专区
年大埔县析出;
年福建丰顺县划归广东梅县地区;
年7月19日,国务院第次会议决定,由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地处揭阳之西而得名。县政府驻河婆镇。属汕头地区管辖。
年,又从普宁县划出贡山、湖西、四乡三个大队归属揭西县,揭西县属汕头专区管辖。
年7月,实行地市合并,建立市领导县体制,汕头下辖澄海、南澳、潮阳、揭西、普宁、揭阳、饶平、惠来八县和潮州市(县级)。
年12月7日,国务院决定: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原潮州市(县级)分置为湘桥区和潮安县,汕头市饶平县划归潮州市管辖,汕头市揭西县划归揭阳市管辖,从原揭阳县析出部分区域建揭东县,后将县城榕城镇及周边城镇合并为榕城区建立地级揭阳市,原揭阳县分出其中15个镇,设立揭东县,县城设在曲溪街道办事处。
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复揭东撤县设区,设揭东区。
潮汕高铁“潮汕”一名,是继承了潮汕铁路的名,同时,潮汕也是直接继承了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行政规划分设9个专区,潮汕专区。(现今潮、汕、揭同城化)也开通了“潮汕高铁站”才定下“潮汕”一名。
潮汕语言潮汕的标准方言为揭东县炮台镇的语调(潮汕语言,亦称潮汕话、潮语)也有闽南语(汕尾称福佬话),是属闽南语系。按三江流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口音:
练江流域语调: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惠来县、普宁市东南部
韩江流域语调: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及丰顺县留隍镇
榕江流域语调:揭东区、揭西县、榕城区、普宁市北部及东北部、丰顺县汤南镇、汤坑镇
此外,普宁、揭西、饶平、丰顺等地的客家话,被概称为“半山客(潮汕客家话)”,但不属潮州方言
宜人的风光
潮汕地区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象凤凰山之高峻清爽,大北山之巍峨磅礴,桑浦山的温泉,大南山的幽洞,韩江奔腾,梅林清丽,真是山河竞秀,妩媚动人,诚为旅游疗养佳境,而且更有众多的历史胜迹和人文景观。
汕头市风光区汕头市内主要有以假山亭榭、园林胜景著称的中山公园,有涧洞秀美与风光宜人的礐石山,有峰峦叠翠、山径曲折的达濠青云岩,宜于海滨游泳、观日的妈屿岛和一些革命纪念地,还有新建的特区龙湖乐园、新津河海滨度假村和东湖游乐园等游览胜地。
潮阳区有大颠和尚创建的灵山寺,花岗岩成景的东岩、西岩、大小北岩,可俯瞰棉城全景的文光塔,远近闻名的海门莲花峰,峰上成片的摩崖石刻,记载着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可歌可泣事迹。
南澳雄镇关与猎屿铳城,记录着保卫海防的战绩,领略着海上风光。
潮州市风光区潮州有重修一新的佛教名刹开元寺,纪念唐朝政治家、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宜于沿江赏景的凤凰塔、凤凰台,堪称书法宝库和历史见证的西湖摩崖石刻,革命胜迹涵碧楼,桑浦山群峰、温泉,梅林湖及逶迤挺拔的凤凰山。还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又称湘子桥。
揭阳市风光区有进贤门、黄岐山、关帝庙、桂竹园、石水缸、龙珠马寺、涵元塔、龙潭飞瀑、石肚溪冰臼群、大洋云景、城隍庙、双峰寺。
普宁市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甘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洪寺幽探、南岩远眺、云石樵径“八景”,这些胜迹都在故称洪阳的周围,八景中现只有培风塔、南岩、云石岩尚存,培风塔在洪阳镇乌犁村西,俗称乌犁塔,清乾隆七年(1年)建,七层平面八角形,塔身高36米,为砖石框架贝灰三合土结构,塔内有内转石阶级,建筑甚有特色。境内盘龙阁、西林古寺、七星洞天、马嘶岩、云石岩、白水岩、浴龙岩、樟岗岩、圆通庵等古刹名寺,无不山清水秀、古木参天 洪阳(普宁故城)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是国家城乡住房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确认的广东东部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核心区的普邑城隍庙和清代抗英禁毒、虎门销烟钦差大臣林则徐忠魂归宿之处——文昌阁,以及全国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德安里——提督府是保存完好的特大型清代建筑组群等建筑处处透着古雅庄重的古城氛围。
惠来神泉港,附近海上每数年出现一次海市蜃楼奇观,在岭南是仅有的。那里的海角甘泉尤具特色。揭阳学宫,历史上是科举考场,本世纪为革命纪念地,东征和南昌起义后,周恩来、贺龙和叶挺等革命前辈均曾在那里办公。革命圣地大南山、大北山,留有多处革命标语和其它遗迹。洪阳,是民族英雄林则徐逝世之所。
潮汕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位置优越,资源丰富,风光宜人,人文昌盛,实为岭南之明珠。
3潮汕三市通编辑
广东省委在即将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将提交“优化广东行政区划设置”的提案,建议汕头、揭阳、潮州三市同城化,建立潮汕三市同城化只有这样,广东才能在未来10年缩短区域差距,同时激发新一轮改革活力”。基于三市同城化的前提下,同城化三市通移动应用也应运而生。
4交通编辑
航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闽东唯一的民用机场,是广东第三大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飞行等级4D(远期4E),位于揭东炮台与顶岗交界处,年初取消揭东县置揭东区,机场划归揭阳市管辖。
汕头外砂机场:原属军民两用机场,年12月15日,汕头机场民航业务全面转场至揭阳后,该机场全部转为军用,不再作为民航用途。
普宁维平机场:直升机场
铁路广梅汕铁路:穿越粤中、粤东山区,挺进潮汕平原,是一条贯穿中国广东中部和东部的铁路。在潮汕地区设揭阳站、揭东站、潮州站、汕头北站、汕头站。
厦深高铁:厦深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的“一纵”——东南沿海客运专线(杭福深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厦深铁路北起厦门,经漳州、潮州、普宁、汕头、汕尾、惠州引入深圳,在潮汕地区设饶平站,潮汕站,潮阳站,普宁站,葵潭站。
梅汕高铁(在建):即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至潮汕段,在潮汕地区设揭阳北站、新揭东站(预留)、揭阳潮汕机场站、潮汕站、汕头站。
粤东疏港铁路:由汕头疏港铁路、揭阳疏港铁路、潮州港疏港铁路组成。
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初步规划方案为建设潮汕各个都市区环线,以环线为基础,向外放射,规划汕头至梅州、普宁至惠东、揭阳至海丰、普宁至惠来、潮州至饶平等5条放射线,总长公里,其中潮汕都市区环线公里。
公路高速公路:深汕高速、汕汾高速(深汕、汕汾高速均属于国家高速G15沈海高速)、揭普惠高速公路、经过潮汕机场的汕梅高速(G78汕昆高速)、以及在建或规划的S14汕湛高速、潮惠高速(S20潮莞高速潮州至惠州段)、S13揭惠高速、同城化环线高速等。
干线公路:广汕线(国道)、汕揭线(国道)、省道线、省道线、省道线等。
航运汕头港: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中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拥有0吨级以上泊位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与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的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担负着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对外贸易进出货物的运输。
潮州港: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高雄市海里,是广东省距台湾省最近的地区,港口至汕头36海里、至厦门98海里、至香港海里、至广州海里,至新加坡、曼谷等东南亚国家港口都在0海里之内。
揭阳港:包括神泉、靖海、资深等优良港口。
5潮汕小吃编辑
小吃简介对待吃,向来有两种态度,一是“好吃”,二是“吃好”。“好吃”是讲究食物的味道,是一种享受,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吃好”,是要吃得饱,并且要有营养,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小吃是属于“好吃”的食物。什么是小吃,小吃是正餐以外的零嘴儿,也即“点心”,点到心而已,不会点到肚子里。面对正餐以外的小吃,你可以选择吃,也可以选择不吃,你不必在乎其量其质,只求其美味。从这个角度上看,纯粹意义上的美食,应该是小吃一类的食物。
过去,潮汕人习惯用“吃好未”来跟人打招呼,这说明那时有没有吃的是一个问题。如今,可不大有人这样跟人打招呼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已不满足于填饱肚子,而希望吃得更加有味道,更有情调了。
代表小吃牛肉丸
牛肉丸是潮汕地区最为普遍及大众化的民间小食,它既可作为点心小食,又可作为一道汤菜上筵席。从历史上来说,应该是起源于客家。因为广东客家地区山地多,饲养黄牛、水牛非常普遍,所以客家经常以牛肉作为日常食用的肉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客家人逐渐摸索出,将牛肉制成牛肉丸来食用这种形式。
在清末及民国初期,便有许多客家人挑着小担,在潮汕地我走街串巷,叫卖牛肉丸汤。聪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将它移植过来。但潮汕人并不是简单地将客家牛肉丸照搬过来,而是吸取其优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如客家人捶打牛肉丸,是用菜刀的刀背,这样效果差,且力度不够,影响打出的肉浆质量,潮汕人便改用两根特制的铁棒,每根3斤重,面呈方形或三角形,用双手轮流捶打,左右开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浆。
又如客家人煮肉丸是用清水,一向讲究原汁原味的潮汕人则改用牛肉、牛骨熬汤来煮牛肉丸,这样就保证在煮牛肉丸时,肉丸的肉味不会渗透到汤水中,从而使牛肉丸更具浓郁的牛肉味,同时还增加用沙茶酱作酱碟吃。
由于潮汕人制作的牛肉丸比客家人技高一筹,更为精细考究,故潮汕制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浓郁的牛肉味,特别好吃,制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个潮汕地区,大受潮汕人的欢迎,成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潮汕民间小食。时间一久,人们都知道潮汕手捶牛肉丸,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潮汕手捶牛肉丸是起源于客家了。烹制牛肉丸汤,碗脚要调入蒜头朥、芹菜粒,酱碟为沙茶酱或红辣椒酱。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随着来潮汕地区的外地人及当地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
在潮汕地区,还有许多丸类的潮汕小吃,如猪肉丸、猪肚丸、鱼丸、墨斗丸、虾丸等,它们都是从潮汕手捶牛肉丸的制法,举一反三演变发展来的。
鱼丸
鱼丸和肉丸一样,也是潮汕著名小吃之一。吃鱼丸子之俗,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楚平王喜鱼,每餐无鱼则饭食无味。楚平王生性残酷,一旦不慎梗了鱼骨、鱼刺,就下令杀了厨师。一天,有个新厨师自忖难以幸免,就狠狠地用刀背剁鱼泄愤,谁知这一剁,却奇迹般地使鱼肉与鱼骨分离。新厨师就用这些无骨的鱼肉泥搓成丸子给楚平王吃,竟得到楚平王的赞赏,从此厨师得以免除厄运。后来,随着楚平王南迁,这种食俗便流传到潮州。
潮汕民间做鱼丸向来都是手工。一般比较大的鱼,都能做鱼丸,但是上乘的材料当首推肉质松厚的大白鳗。鳗鱼洗净上砧,斩头去尾,切肚起皮,用牛耳刀把晶莹的鱼肉细细刮下,再铲落陶钵,用手频频拍打。因此,制鱼丸又叫“拍鱼丸”。拍打技术是制作鱼丸的关键,拍打动作要均匀有力,次数要多,一般拍打上千至数千下,鱼丸才会爽脆。拍打完,加上适量精盐,少许雪粉拌匀,然后抓起一把鱼酱握在手心,用力把鱼酱从食指与拇指箍成的小圆圈中挤出来。鱼丸表面必须光滑才算拍打功夫到家。挤出来的鱼丸放在清水中浸,后连同水放进锅中,用旺火煮至70~80`C后转为文火,直至将近水沸时捞起即成。
蚝烙
“蚝烙”是潮汕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蚝烙”实际即是“蚝煎”,因为潮汕的“烙”,实际即是潮菜烹调方法中的“煎”,“蚝烙”这款传统小食,历史十分悠久,在清代末年,潮汕城镇各地,制作“蚝烙”的小食摊已经十分普遍。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民国初年,位于潮州府城开元寺古井西北的泰裕盛老店。这一小食铺,专门经营“蚝烙”,其制作的“蚝烙”特别好吃。原因是因为泰裕盛老店,在选料上十分严格,专门选取饶平汫洲出产的珠蚝,采用优质雪粉,甚至连猪油都要用本地猪的鬃头肉煎出来的猪油,制作的每一步骤十分考究,其煎制的“蚝烙”,具有特别鲜美的蚝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软。由于泰裕盛老店制作的“蚝烙”口味特别诱人,故在当时名噪整个潮州地区,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在抗日战争前,在潮州市太平二目井脚和宫仔巷头,分别有外号称为“人龟”和“赂树”的小贩煎“蚝烙”出卖,据说此二小摊煎“蚝烙”功夫相当到家,每每待有客人到,才专门点火制作,味道特别可口,在当时也曾闻名潮州。“蚝烙”的传统做法是,先热锅放人猪膀放下葱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匀地倒下,煎成圆饼形,约有一厘米厚,至生粉水刚熟成形,即把蛋浆均匀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浆),腊肉丁等,略煎,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膀,翻过来继续煎至外香脆、内嫩滑。“蚝烙”的酱碟是沙茶加鱼露。
以上做法是传统做法,一般煎制蚝烙,都是取鲜蚝克,用清水漂洗干净,调入雪粉克,加入葱珠、味精、鱼露、适量清水,搅拌均匀,热锅放入猪油,倒入鲜蚝雪粉水,待煎成圆饼形,再把鸭蛋打散淋在上面,继续煎至两面酥脆成金黄色,装盘即成,以芫荽叶点缀。煎“蚝烙”如单纯用雪粉,口感柔软,但较难成形,如要“蚝烙”较硬身,可在鲜蚝雪粉水中加入适量粳米粉。
乒乓粿揭阳乒乓粿是广东揭阳地区民间的名点。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软带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槟醅麸、葱珠油为粿馅。统的乒乓粿馅内含黑芝麻,糖粉,碾碎的花生;随着时代的进步,乒乓粿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豆沙馅、香芋馅,为了满足高血糖患者的要求,近年来更是增加了咸味的乒乓粿,种类多样,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要求,又丰富并发展了乒乓粿这一传统文化。
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饥寒交迫,人民只得啃草根,吃野菜度日。在吃野菜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叫“鼠壳草”的,不仅无毒好吃,同时还有香味。后来,日子太平了,有人便用“鼠壳草”混合糯米去碾成粉,然后以粉为粿胚加佐料做成粿,蒸熟后呈暗褐色,吃起来别有风味。因为它是黑色的,所以揭阳人便称之为“乌粿”。尔后,人们每逢喜庆之事,都要做“乌粿”,但因“乌”字不大好听,人们遂用粿胚的原料一一“鼠壳草”来为它的名称,改称为“鼠壳粿”了。
粿汁
揭阳地区大众化的地方民间小食,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以洪阳为正宗。
粿汁是用米浆放在平底锅上煎熟烤干而成的。煮时要切成菱形小块,放在沸水之中,还要调入精盐、糯米粉浆,吃时再配以葱珠朥、炸花生仁、卤豆腐干、卤鸡蛋、卤肉和腊肠之类的佐料。
粿汁的特点是具有香馥的稻米香味,经济可口,制作简便,是潮汕人拜神祭祖经用的物品。
卷煎
卷煎这一小食的名称,是取自外形及烹制方法,因这一小食制成后是一长卷形,而有些人在食用前也下锅略煎,故名为卷煎。
制作卷煎的原料较多,首先要准备的主料是用清水浸一个多小时的糯米,接着要准备的配料有湿香菇、虾米、用老抽、白糖腌制过的猪五花肉、栗子、莲子、芋、莲角等,还要少许的芹菜珠,调入味精、胡椒粉、鱼露,最后还需要取腐皮一张,把搅拌均匀的糯米饭放在腐皮上卷成条状长卷,放到蒸笼上蒸3分钟左右,香喷喷的卷煎就可出炉了
普宁豆干
民俗小吃。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掺以薯粉、石膏、卤水制成的豆制品。普宁豆干的吃法有煎、焗、炸等。
粿条
在潮汕小食中,可以说没有一款小食像粿条汤那样大众化,那样受群众喜爱欢迎。可以说一年四季,在潮汕几乎到处都可见粿卖条汤的小食摊。人们在工休肚饿或晚间吃夜宵,都会到路旁小食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粿条汤,甚至一日三餐,有人也会吃粿条,以改变一下口味。粿条质量好坏,很大程度是粳米、水质量所决定的。潮汕地区登塘一带的粿条很有名,那是因为那里出产的粳米、水质,都很适合制作粿条,口感特好。粿条在潮汕有多种食法,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粿条汤。把粿条用刀切成条,装在一个特制的圆筒型漏勺中,放入汤水锅中焯熟,倒入碗中(碗中事先可放入一些调味品和料头,诸如鱼露、胡椒粉、蒜头朥、芹菜粒之类,人们称之为“拍碗脚”),然后再注入汤水,碗面上可加些焯熟肉片,或肉丸之类的食物。
粿条也可用来炒,潮汕人俗称“炒粿条”,炒粿条主要调味为老抽和沙茶酱、辣椒酱,配料则可用猪肉片、牛肉片、鲜鱿鱼、葱段、豆芽菜、芥蓝、韭黄等。如果配料单纯用切幼的潮汕特产菜脯(即萝卜干),则称为“炒斋粿”,别有风味。
潮汕粿条有一种干捞的食法,因“捞”后需加入油、酱料等,故在潮汕方言称为“灌”,捞粿条在潮汕称为“灌粿条”。它的吃法是先将粿条在沸腾的汤锅中焯熟,捞起滤干水分,倒在碗中,拌以花生酱、沙茶酱、猪油、味精、鱼露、浙醋等,再加上焯熟的肉片、生菜等。粿条润滑柔软的口感和花生酱、沙茶酱浓浓的香味使得许多的年青人都对沙茶粿情有独钟,实是一款来潮的朋友不可不尝的小食。
春饼
春饼作为潮汕传统名小食,是由潮汕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清代以前,在潮汕大街小巷盛行着一种小食——薄饼卷炸虾,即用薄饼皮卷着炸香的小虾,醮着甜酱吃,这种小食主要是路边的小摊卖给小孩吃。到了清代末年,这种小食的馅由炸虾改进为菜头丁(萝卜丁)加猪肉粒。到了年,潮州名店胡荣泉的创始人胡荣顺、胡江泉两兄弟在此基础上,又把这种小食改进为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潮州春饼。春饼是由用面粉制成的圆薄饼皮放上绿豆畔(潮汕方言,即去皮绿豆片)、蒜头白(即生蒜前面白色部分,切成幼粒)、香菇、虾米、鱼露、味精等包成的,形状为约10厘米长的条状,炸至呈金黄金成即可食用。
春饼的皮酥脆,馅咸香,一口咬下去,只觉口齿留香,食欲大增,是一款不仅让潮州人四季都爱吃而且是来潮的客人不可不品尝的著名小吃。
芋味三绝
“芋味三绝”之芋酥,是潮汕小吃之一。头绝是炸羊酥。它选用上等山芋,刨去芋皮,切成薄小片乒乓粿,晾干后放入油锅中炸酥,捞起后过滤去油渍,投入滚烫的白糖中。捞起冷却,再均匀地撒上炒熟的白芝麻和切碎的芫荽便成。
芋泥是另一绝。芋泥在筵席中往往是作为最后一道菜上桌的,取其头甜尾甜的意思。芋泥的制作方法:“将芋头蒸熟后,碾细成泥,加上豆沙、白糖、炒熟的芝麻粒与白肉丁、煮熟的莲子、少量的橙汁或切碎的柑饼,再蒸一蒸便成了热乎乎而不冒烟,粘滑而不挂碗,清香甜美、油而不腻的潮汕小食。关于芋泥,人们总喜欢讲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当年林则徐受道光皇帝的委派,入粤禁烟。英、德、美、俄等驻广州领事,设宴请吃冰淇淋,林则徐见这“洋玩艺”直冒热气,不敢贸然入口。老外们见其小心翼翼的样子,便十分不礼貌地笑了起来。林则徐不动声色。次日,林则徐按外交礼仪,设宴回敬。几道凉菜过后,便上芋泥,一位领事以为又是凉菜,便用汤匙舀了满满的一勺往口里送,结果烫得哇哇直叫。
第三绝是翻砂芋,过去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入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这就成了又香又脆的翻砂芋。关于翻砂芋,也有一个颇为壮烈的故事:当年元兵攻进潮州之后,为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即三家一保,每三家养一个元番,任元番随意到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晚上只准同元兵睡觉。百姓忍无可忍,相约在八月十五日夜将元番杀死。结果一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被斩尽杀绝。老百姓怒气未消,又将芋头当作元番脑袋,切成条状,放入油中炸,捞上来后加糖,用它来拜月娘后吃掉。
潮式肠粉
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的制作很简单,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酱便成。由于味道鲜美,价钱便宜,所以在广州十分畅销,成为一道大众化的小食。
心灵手巧,且善于做生意的潮汕人,见到肠粉的这些优点,便将肠粉的做法移植到潮汕来。潮汕人制作肠粉,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潮汕人制作肠粉,并不是照搬广州肠粉的做法,而是结合潮汕人的口味,改用潮汕地区的原料。如在馅料上,主要用白菜丝或竹笋丝、猪肉末、鸡蛋,再撒上潮汕土特产菜脯粒,肠粉卷好后,也淋上潮汕人喜爱的花生酱。
潮味十足的潮式肠粉,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潮汕地区,不论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到摆卖肠粉的小食摊,成为潮汕人早餐喜爱的小食之一。
各类粿品
在潮汕的小吃中,有各种各样的粿品,如香脆的韭菜粿,晶莹的无米粿,甜蜜的豆沙粿,富有野趣的鼠曲粿等。,又称为红壳桃粿,在潮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位置,过节过年拜神等吉庆喜事都少不了它。此品来源于仙桃,古人曰:天上有桃,名曰蟠桃,闻此桃可活百年,尝此桃可活千年。故此,人间才有寿桃一说。潮汕人民智慧高,引用米浆做成果皮,香糯米饭做陷,蒸过后再煎,吃起来酥脆馅香。此等美味,真真乃人间蟠桃啊!
潮汕农村的主妇春节前多喜做鼠曲粿,且一次做很多,因为鼠曲粿不易变质,可以一直吃到元宵。鼠曲是一种野草,亦称鼠耳草、佛耳草、米曲草、茸母等。它浑身毛绒绒,茎叶嫩小,顶端偶尔结几个小花蕾。《本草纲目》载:“原野间甚多......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为米曲,北方呼为茸母。可以入药,性平、味甘,能祛痰止咳。”因而鼠曲粿实际上是一种药物食品。吃鼠曲粿的风俗起源很早。《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二日“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米半],以厌时气。”《政和本草》卷十一引作“三月三日,取鼠曲汁和蜜为粉,以压时气。”龙舌[米半],鼠曲粿之名,即用鼠曲米粉末儿做的一种饼食。唐代皮日休在《躬掇野疏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云:“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本草纲目》引邵桂子《瓮天语》云:“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可见以鼠曲草制饼食的风俗至南北朝已有,后代代相传,至今潮汕风俗依然。不过,古时北方吃鼠曲粿是在清明寒食之间,潮汕却是在春节前后,这是气候使然。
韭软滑鲜嫩,香浓无比。在油锅中煎一下,味道更佳。它的制法是将开水冲进生粉搅匀成皮,韭菜、香菇、虾米做馅。粿皮包馅捏成扁圆形,蒸15分钟即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