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有多会吃,看完我都想穿越了

宋朝,一个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创造美食的朝代,煎、炒、爆、炖、炸等当代常见的中式烹飪技法在当时均已出现。

在这样一个时代生活的人,春、夏、秋、冬都在吃什么呢?老百姓、皇室、读书人吃的东西有哪些不同?

今天就来聊一聊“宋朝人和吃有关的那些事”。

七十佳肴,回味两宋风流;以今日食材,重现古法美味;共赴一席宋人飨宴。

编辑器宋朝人的吃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皇室的餐桌

出现频率最高的肉类绝对是羊肉。原因很简单,开国初期就立下一条“御厨止用羊肉”的宫廷规矩,况且它吃起来脂肥肉嫩属上乘食材。

皇帝不仅吃御厨尽心打造的膳食,高兴的时候,也会派人到街头食肆打包外卖——李婆婆的杂菜羹、贺四的酪面、脏三的猪胰胡饼、戈家的甜食……

皇家酒宴

一场高规格酒宴,通常遵循一套固定的程序。

要有看盘——陈列在餐桌上的装饰物,用于看而非吃,营造一种视觉上的丰盛感。

要有果子——相当于餐前小菜,开胃,也能稍微缓解饥饿。

“美酒加下酒菜”则撑起整个宴会的高潮——与随意碰杯不同,御酒得按流程来一盏一盏地喝,每举杯喝一盏,桌上需搭配不同的下酒小菜,待下一盏开始前,轮换新的下酒菜。

▲北宋赵佶《文会图》(局部)高级茶宴

达官显宦、富商与士大夫的餐桌

羊肉、鸡、鹅、鹌鹑、雉、鹿、兔之类,是显宦与富商餐桌上的基本配置,猪肉很少讨得他们的欢心,当然猪腰猪肚除外,可以说,其饮食质量毫不逊于皇帝。

平民的餐桌

平民的餐桌上最常摆的无非是各种腌肉、鱼鲞、咸菜,统称为“下饭”——总之要足够重口味能够压住米饭。填饱肚子才是底层人民的当务之急,谈不上享受更多美食。

餐饮业的天堂

北宋开封、南宋杭州绝对称得上是当年最发达的大城市,由于拥有一大群需求旺盛的顾客,所以餐饮业蓬勃发展,食摊与门店遍布街衢巷陌,简直是餐饮业的天堂。

人们的消费观念因此改变,即使是平民也习惯在街边食店解决一日三餐,整个饮食市场,从清晨至深夜,适时供应早餐、午餐、晚餐甚至是消夜。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星级酒楼

由于好吃而受到食客赞赏,跻身行业中名优字号的食店比比皆是。

人们喜欢在五间楼前的周五郎蜜煎铺买蜜糖果子,在杂货场前的戈家蜜枣儿买糖渍枣子,到钱塘门外的宋五嫂店里吃鱼羹,到六部前吃丁香馄饨,这简直就是品牌效应的初级形态。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星级酒楼三楼的包厢

四时为限,不时不食

常买菜做饭的人一定会留意到,菜市场有部分菜蔬会随四季悄然变化,过期不候。这也是《宋宴》中依春夏秋冬划分菜品的原因,让人体会到什么是不时不食。

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蔬菜,在春天才能感受到加倍的鲜爽味;夏季主打各种瓜,不等到九十月份,是没有好芋头上市的;深秋的螃蟹最是膏满黄肥;羊肉得大冬天方摆出摊位。

◆壹◆

春之清爽

旧游东嘉,时在水心先生席上,适净居僧送至,如小钱大,各合以橘叶,清香霭然,如在洞庭左右。先生诗曰:“不待满林霜后熟,蒸来便作洞庭香。”因询寺僧,曰:“采蓬与橘叶捣汁,加蜜和米粉作,各合以叶蒸之。”市亦有卖,特差多耳。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洞庭饐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是何气味?唐宋人的答案是:橘子香。在浙江东嘉那位水心先生的家宴上,林洪吃到的“洞庭”,即为一种带橘香的糕团。

用植物染青加香、以米粉为原料、味甜、蒸制,这些元素和清明节令食品青团一样,不禁使人冒出“洞庭不就是青团”的念头。

材料

-

鼠曲草/二两(克)

橘叶/二两(克)

米粉/三两(克)

蜂蜜或白糖/80克

水/15毫升

制法

将橘叶中的老叶和坏叶挑出后,清洗两三遍,沥干水。

选出二十五张大小相似的叶片,备用。其余的橘叶用剪刀剪碎,剁成末状。将叶末倒进捣臼中捣烂。

拿干净纱布包起橘叶末,使劲挤出叶汁。这一步建议用榨汁器。

鼠曲草头择净老叶、黄花,通常四两能择出约二两嫩头。在水中洗三遍,捞起沥水。

半锅水烧开,将鼠曲草焯2分钟,用笊篱捞起,待降温后,攥干水分。鼠曲草剁成碎末,再放入捣臼中捣成泥。

量取90克糯米粉,60克黏米粉混合,筛掉粗粉粒。橘叶汁、鼠曲草泥和15毫升水煮滚后立即离火,倒进米粉中快速搅拌。

加适量蜂蜜,揉成粉团,以表面光滑、不粘手为宜。

分为约二十等份。

粉团搓圆,放在橘叶上靠近叶柄的一端,再将叶尖向内翻折,裹住粉团,稍拍扁。蒸10分钟即成。

◆贰◆

夏之圆熟

采芙蓉花,去心、蒂,汤瀹之,同豆腐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名曰“雪霞羹”。加胡椒、姜亦可也。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雪霞羹

夏日有荷(水芙蓉)。采粉红荷花,摘下花瓣焯过,与豆腐同煮羹即成“雪霞羹”。米白的豆腐块,衬托绯紫渐淡的花瓣,犹如雪霁泛起晚霞。

原本流于普通的豆腐羹,由于这一点花瓣,立即减了平凡添了诗意。

材料

-

荷花/三朵

豆腐/一块

姜/一片

胡椒/酌量

盐/酌量

油/酌量

制法

豆腐切成一厘米见方的粒状。入冷水锅,加一勺盐,开火,将滚未滚时捞出沥水,可去豆腥气。

荷花摘下花瓣,从中挑选尺寸相似的二十片,清水洗过。

花瓣放入沸水锅里焯两三秒,变色捞起,甩干水,在盘内排一圈。

锅里放两碗水煮开,加油、姜丝一撮,倒入豆腐块,中火煮约15分钟。关火前放盐、研磨的胡椒末调味。盛入荷花盘中。

◆叁◆

秋之鲜香

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蟹酿橙

橙子,一度是中古人吃鱼虾蟹的经典配置。螃蟹与橙的结合十分普遍,而且两者的上市时段也基本重合,这大概就是宋朝人说“橙催蟹又肥”的缘由,甚至连吃熟螃蟹时也要佐以橙。

蟹酿橙,充满了想象力的橙蟹搭配,“酿”的手法令二者浑然一体。这道菜常见于南宋杭州地区,在典籍中的出现率也比较高。

林洪在文士食谱《山家清供》中,为蟹酿橙专门撰写了一个篇章;从杭州城内多家酒楼饭店的餐牌里,同样可以点到一份蟹酿橙。

材料

-

螃蟹/六只

橙子/两只

醋/酌量

黄酒/小半匙

盐/酌量

制法

用斜口小刻刀,在橙子靠近顶部的位置,刻切一圈,要切穿橙皮。

揭开顶盖。注意不要弄伤橙皮。

用金属勺子挖出橙子内部的果肉和筋膜,做成橙瓮。

拿两瓣橙肉挤出橙汁,备用。

螃蟹洗净后放入蒸锅,大火蒸8分钟。

待不烫手,拆出蟹肉、蟹黄。

蟹肉蟹黄划碎,加小半匙黄酒、一点醋、两匙橙汁、少许水,拌匀成馅料。

馅料分为两份,酿入橙瓮。

盖好顶盖,水开后放入蒸锅,蒸约5分钟,上桌配蘸料(少许盐和醋)。

◇有香橙,有螃蟹,再来一壶加姜丝温过的绍兴黄酒,与三五好友做伴,这一桌蟹宴才算完美。

◆肆◆

冬之醇厚

肥嫩者每斤切作片。粗碗一只,先盛少水,下肉。用碎葱一撮、姜三片、盐一撮。湿纸封碗面,于沸上火炙数沸;入酒、醋半盏,酱、干姜末少许,再封碗,慢火养。候软,供。砂铫亦可。

——元·佚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盏蒸羊

蒸羊肉在宋朝一度相当流行。盏蒸羊、烂蒸大片、蒸软羊、酒蒸羊、五味杏酪羊,都属蒸羊行列。

蒸羊对火候的讲究,也能从菜名“烂蒸大片”“蒸软羊”中看出,强调最终口感的又软又烂。所谓“酒蒸羊”,倒入较多酒水做蒸料,会带浓郁的酒香。

材料

-

带肥羊腿肉/一斤(克)

葱/一把

姜/三片

干姜/一小块

黄豆酱/一匙

黄酒/半杯

醋/半杯

盐/酌量

食品级粗纸/两张

制法

羊肉冲洗两遍,擦干水。切成约8厘米长,二三厘米宽的片状。

粗陶碗里加两匙水,羊肉片依顺序逐片码入粗陶碗内,码成花形。

葱切粒,姜切厚片。在羊肉上撒葱粒一撮、姜三片和盐适量。

食品级粗纸打湿,蒙住碗口,纸粘在碗壁封好。

蒸锅烧开后,放入蒸碗,蒸2分钟。

见羊肉已微白,倒入酒、醋各半杯,放黄豆酱一匙、干姜一小块剪碎撒上。

拿出新纸再次打湿,蒙好碗口。

文火蒸两小时以上。取出,揭开纸,夹去姜片,撒一撮葱上桌。

*本文部分摘抄于《宋宴》

编辑器《宋宴》

《宋宴》由徐鲤、郑亚胜、卢冉三位作者共同合作完成。它既是一本菜谱,也是一本关于0年宋朝探访的随笔。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丰盛”的一本书。这场宋朝文化的盛宴,会带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

◇福利◇

#你对哪些老字号美食有特别回忆#

在本文留言区参与讨论

我们将抽取五位幸运小伙伴

各送出价值元的《宋宴》一本

快来参与互动吧~

-End-

更多美食食谱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3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