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青团中包裹豆沙、咸菜等。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其口味甜香、软糯。
青团是专属于清明节的食物,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用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
青团可以保存二三天。如果不及时吃,每个小青团包上保鲜膜保鲜,吃时依然口感很好。
一起来享用这清明珍馐—青团吧!
江大文理管理团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