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水南镇推送的名菜及小吃
名菜
鱼羊鲜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初期,四处碰壁,举步维艰,连饭都吃不上,其弟子只能四处乞讨,一天,偶得一些鱼肉和羊肉,由于大家都饥肠辘辘,遂将鱼、羊肉混在一起煮,发现其味竟鲜美无比,自此流传开来。据说,“鲜”字便是这般得来。
原料
新鲜金溪河上游大头鱼鱼头约3.5KG,新鲜本地山羊肚腩肉约1KG,大蒜粒克,大豆油g黄酒g,,高汤1.5kg,姜g红椒g盐50g,味精50g,鸡精50g。
制法
将鱼头洗净,切块,本地土姜拍扁,红椒滚刀切,锅加热倒放入大豆油g至6成热将鱼头块入锅煎至焦黄倒入滚开高汤猛火焗出乳白色汤,煮至鱼头8分熟,起锅盛入煲锅,将锅洗净倒入大豆油烧然倒入蒜粒炸至焦黄,倒入切好的红椒,再倒入黄酒出酒香味出锅倒入堡锅,将堡锅至炉上烧开上桌即可。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真正成为驰名全国的美味是20多年前的事。据说,有一位颇有胆识的东乡人率先在临夏市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挂起了“东乡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时间,如万马奔腾,手抓羊肉的香味四处飘溢到了周邻各县,又风靡了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
原料
新鲜本地山羊排约1.8KG,香藤子克,香砂50g黄酒g,,高汤1.5kg,姜g草果g盐50g,味精50g,鸡精50g.干红椒50g
制法
将羊排洗净切3*7cm块过水沥干备用,本地土姜拍扁,锅加热倒放入大豆油g至6成热将羊肉块入锅加入清水开高汤炖至9分熟,起锅盛盘,上桌即可。
酱鸭
楚国郢都宫廷里有一位名叫石纠的厨师,手艺高超,经他烹制的菜肴,精美无比,深得楚王和内臣外宾的喜爱。石纠家住宜城蛮河岸边,家中只有六十多岁的老母独自生活。一天,石母在洗衣时不慎滑入蛮河,多亏几个放鸭人将她救起;石母上岸后就病了,又多亏乡亲们细心照料,才得好转;乡亲们又捎信到宫中,将事情告诉了石纠。石纠是个孝子,他闻讯后急忙告假,连夜赶回家里看望母亲。对救他母亲的放鸭人和照料母亲的乡亲,他都一一上门酬谢。为怕母亲再发生意外,石纠从此再不敢离家。石纠一边照料母亲,一边谋划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他见乡亲养了不少鸭子,可是鸭蛋和鸭肉都不值钱,便将自己的手艺用上了:他把在宫中酱制天鹅的手艺,用来加工成酱鸭谁吃了都说好。弄到集市上去卖,很受欢迎,还能卖得好价钱。自石纠回乡后,楚宫中的烹饪质量不如以前,楚王食欲下降。于是宫中派人寻访,找到了石纠,要他回宫去。石纠为了尽孝和报答乡亲,请求来人帮他辞掉宫中的差事,还请他带回去一些自己制作的酱鸭给楚王。楚王品尝后大加赞赏,对石纠孝敬老母、报答乡亲的情分,更是赞不绝口。他传令下去,将酱鸭赐名为“贡品酱鸭”,常年生产,供应楚宫。石纠领着乡亲们,靠着生产贡品致了富。这贡品酱板鸭的美食和独特制作工艺,也传到了今天。
原料
新鲜本地鸭母2KG,排骨酱克,海鲜酱g冰糖g黄酒50g,,高汤1.5kg,姜50g盐50g,味精50g,鸡精50g.,葱g大豆油g
制法
将鸭母杀好剖小肚洗净沥干备用,本地土姜拍扁,锅加热倒放入大豆油g至6成热将冰糖倒入炒化成酱红色倒入高汤,放入洗净的鸭子不停的翻煮直至鸭熟汤缩成酱红色粘在鸭子身上,出锅冷却切块盛盘上桌即可。
小吃
立夏丸子
立夏丸子将乐方言又称“哈干丸子”,是客家将乐的一种时令美食。每至农历四月“立夏”时节,将乐家家户户都要做“哈干丸子”,以此迎接夏天的到来,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夏”节气,表示夏天的开始,气候起了变化,昼长夜短,天气渐热,人易疲劳,四肢无力。为了蓄积补充体力,聪明节俭的客家先人,便就地取材,利用自种的大米原料烹制出“哈干丸子”这种美食。靠它来补充营养,强身健体。现在将乐人都在小孩儿周岁之际烹饪此佳肴招待亲戚朋友,寓意添子添孙,团团圆圆。
制法
1、粳米用冷水浸泡2小时盛出打成米浆。2、粳米粉桨倒入开水中,中火慢慢搅拌烧开,不停搅拌,揉成粉团。3、将粉团揪成小丸子,把成型的立夏丸子加入肉丁、虾米、香菇等作料放锅内一起烹煮即可。
暖菇包
暖菇,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初春时分生长在田野间,性温味甘,入夏开黄白色花,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骨的功能。
暖菇包,福建将乐县民间每年在传统的“春社”及“观音九”,农历二月十九。据说这天是观音菩萨的生日。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做暖菇包,有一种传说:观音菩萨十分慈悲,体谅耕牛为人类的生存,负重耕犁,默默奉献,所以带头代替牛嘱三口草,以警醒世人爱惜耕牛之意。也许这就是人们吃野草做粿的真实含义。这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制法
暖菇包的制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
包糍是用食米和揉碎的干暖菇粉做成糍团,在制作方法上也分两种,一种是将食米放在沸水中煮成六七成熟即捞出虑干米汤,和干暖菇粉一起倒入臼里舂打成团,另一种是将食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入热锅后,煮成糊团。其陷料制作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炒,多用鲜笋丝、腊肉、豆腐干、虾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粉煮熟。
另一种是会在里面包红豆泥,做成甜的。
芋饺
万寨芝麻花生糕源于明朝,后经清朝余年的改进,久负盛名,流传至今。挖掘传统美食小吃制作工艺,以精选花生仁为主料,辅以白糖、饴糖等,经过熬糖、拨糖、垫花生面,刀切成形、添加黑芝麻,麦芽糖熬制等工序制成,独具地方特色。成品呈块状,多层次,显明细网络,疏松度强;食之口味香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无穷。
原料
主料:芋子、薯粉、家养猪肉、鸡汤
辅料:盐、猪油、葱花、香菜、家酿黄酒.
制法
有无馅和有馅两种。选取芋子煮烂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极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适量再揉成面团待用。取猪腿肉如扁食馅的作法制成肉酱,加盐水、碱调匀入平底盘,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对捏成型,下沸锅煮熟。食用时起好高汤,加味精、红酒等调料,滴麻油,撒上葱花即可。
糍粑
客家人逢年过节办喜事就要做糍粑,糍粑代表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糍粑是我县最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节日或庆祝粮食丰收过“元冬”时制作象征着喜庆、团圆、丰收。,现人民习惯于在房屋封顶等喜庆日子里制作糍粑。
糍粑,现在的街市里虽然时而有糍粑卖,但那些机器制作的糍粑并不地道,吃起来总还有饭粒的感觉,在香、韧、甜等方面也没有将乐糍粑来得痛快。
原料
糯米,糖
制法
将糯米洗净,漂去糠皮和杂质,浸泡4小时以上,滤干水,放入饭甑里蒸至九成熟。将蒸好的糯米饭倒入石臼,用脚踏驱动的杵或手持"T"形的棒槌去击打,因糯米的特性是黏稠,加之米饭滚烫,所以石臼旁还须一盆冷开水、一个"救糍粑"的人。"救糍粑"的人动作要大胆而准确,既要"救糍粑",又要注意自己的头和手不被打到。打糍粑既是个技术活,也算是粗活,它讲究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有韧性。糯米饭捶打得黏稠了,下一步就是做糍粑。手工将糍粑捏成小拳头大小,压扁后放在装有蘸料的簸箕里。
米冻
原料
主料:优质大米
辅料:食用碱
调料:酱油、麻油、葱花、高汤或白糖。
制法
(1)将优质大米洗净加入食用碱,一起磨成米浆待用;
(2)锅头烧热,用植物油擦均,倒入米浆,一边用“擂持”(用枫木、樟木或油茶枝做成的客家人擂茶用的木棒)顺锅旋转,一边用文火加温,直到熟透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四方块,可加糖做甜食,也可以用高汤、调料煮热吃。
(3)米冻切片状,裹以鸡蛋浆,油下锅烧沸后,将做好的米冻入锅煎,为防止米冻夹在锅底烧焦,米冻入锅后要用锅铲轻轻将米冻脱离锅底,炸至米冻浮出水面并色泽金黄后即可起锅,装盘食用。
年糕
制法
1、把白糖放入锅中,不开火,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白糖中,没过白糖半指高就可以了,立即搅拌至白糖融化。2、红糖的步骤和白糖是一样的,做成浓浓的白糖水和红糖水备用把糯米粉倒入大的不锈钢盆中,先把红糖水慢慢倒入中间,一边倒,一边搅拌。红糖水倒完后就倒白糖水3、然后再倒入少许花生油,继续搅拌,要是觉得搅的很吃力,就加入开水,加一些,搅一会4、棍子拿起来,年糕糊成细条状流下来,而且不会断,就可以了5、让年糕糊发酵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会变干,再倒入开水,继续搅拌。再发酵一会,再倒开水搅拌!6、把装年糕液的蒸屉上铺一层白布,把年糕液倒入蒸屉。大锅中放水,水低于蒸屉就可以了,盖上锅盖,大火蒸4个小时就可以了,中间要打开锅盖加水,以免把锅烧干。出锅后要等年糕完全凉透才能倒出年糕。
米粿
米粿,它是将乐一带逢年过节、农事喜事而做的一种粳米食品,如今,它已成了三明风味美食之一了,不仅走进城市,还上了酒楼餐馆的餐桌,颇受城市人的喜爱。
制法
第一步,粳米用水浸泡,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先浸泡。第二步,水烧开后放入浸泡好的粳米,稍微煮一会。这是洗干净的石臼,准备用来舂米粿(舂:读音为chōng,本地人习惯读为zhōng)接下来把煮过的粳米放到石臼里舂烂这一步是把舂好的粳米掰成许多小块,放到饭桶里面,蒸熟。然后把蒸熟后的粳米再次放到石臼里,进行第二次的“千锤百炼”。
第三步在舂米粿的时候,要抡起杵头不停地向石臼中的米粿舂去,边上还要有一个人帮忙整理石臼里的米粿,并且不时地向石臼中的糯米洒一些水。而且往往要几个人轮流舂,一个人舂累了,换一个人接着舂。
最后舂至米粿表面光滑,细腻,象棉花糖一样柔软。把舂好的米粿搓成许多小团,在搓的时候为了不粘手,手上还要抹些食用油,搓米粿的时候双手要揉,搓,压,搓成又圆又扁的形状。
开始包米粿,把圆扁的米粿捏成圆形的薄片,放入炒好的馅,捏好。
猜你喜欢:
19-23日将乐美食节来袭,届时会有哪些美食,先睹为快!
将乐旅游行业这场“互联网+扶贫”培训,你参加了没有~
春运启动,将乐归途游子须谨记安全,一起平安回家过大年!
美食系列之万安土鸭煲
美食系列之白莲咸水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