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女性乳腺作为成对的器官,受到相同的致癌因素影响,癌变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国外研究报道双侧乳腺癌发生率约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1.4%到11.8%,我国报道约为2%。已发生一侧乳腺癌的患者再发对侧乳腺癌是普通人患乳腺癌的2至6倍。单侧乳腺癌发展成双侧乳腺癌年发生率为0.9%,15年累积发生率为12.75%。双侧乳腺癌包括了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BPBC)和双侧转移性乳腺癌(bilateralmetastaticbreastcancer,BMBC);根据双侧癌症发生的时间间隔,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又分为双侧异时性乳腺癌(bilateralasynchronousbreastcancer,BABC,发生时间间隔大于6个月)和双侧同时性乳腺癌(bilateralsynchronousbreastcancer,BSBC,发生时间间隔小于6个月)。
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近一年多来已收治了2例同时性乳腺癌患者。林女士无意中发现自己右侧乳房有一个鸽蛋大小的肿块,但没有其他症状,一开始林女士并没有多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增生结节,可一个月来肿块增大非常明显,已经变成鸡蛋大小,因此,怀着忐忑的心情,林女士来到医院检查。经过详细的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及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之后,发现双侧乳房都有质地硬边界不清的实质性肿块。考虑为双侧乳腺癌可能并收治入院。
住院后乳甲外科团队对林女士乳腺肿块进行核心针穿刺病理活检,病理活检结果为双侧乳腺癌。乳甲外科团队常规为林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根据林女士还比较年轻,有强烈的保乳意愿,经多学科病例讨论制定了“右乳癌保乳术+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左乳癌保乳术+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手术方案并限期手术,手术顺利,术后进行辅助治疗。
无独有偶,几个月后,51岁的钟女士也因为发现右侧乳房肿物,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发现双侧乳房均有形态不规则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双侧乳腺癌。乳甲外科医师团队对钟女士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最后为钟女士进行了“双乳癌全乳切除+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进行辅助治疗。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得双侧乳腺癌呢?
研究表明,双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1)BPBC最常见的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风险高;2)HER2阳性是发生对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3)BCRA1/2基因突变;4)年轻患者40岁;5)家族恶性肿瘤史患者。
双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比单侧乳腺癌更差吗?
关于治疗效果方面,双侧乳腺癌与单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差异报道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双侧异时性乳腺癌与单侧乳腺癌相比总体生存率相当。总体疗效跟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分子亚型及是否规范化治疗有关。
预防及治疗方法方面,对于存在BCRA1/2基因突变的人群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术(contralateralprophylactic,CPM)提出的最多。目前双侧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一般分别按照单侧乳腺癌治疗原则处理。
乳腺甲状腺外科
科室简介:
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早防早治为一体的特色学科。通过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结合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的乳腺和甲状腺疾病诊治方案。
科室的宗旨:
医术至精、仁心至善。
科室的理念:
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科室特色:
1.乳腺癌精准诊疗。
2.局部晚期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3.甲状腺精细化手术。
先进设备:
科室拥有新一代全数字化乳腺钼靶、配有乳腺专用线圈的3.0T核磁共振、进口便携式超声机、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全数字超细高清德国进口乳管镜、新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乳腺病治疗仪、脉管系统成像仪、喉返神经探测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诊疗特色:
1.乳腺疾病治疗方面
微创旋切术在超声引导下完整切除乳腺良性病灶的同时,兼顾美观,满足患者的美容需求。
乳腺癌保乳术、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部分乳腺癌患者可以避免乳房缺失。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光学分子成像手术导航系统进行,部分患者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
个体化综合诊疗模式基于分子分型及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分级,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个体化最佳治疗。
2.甲状腺癌治疗方面
开展常规的甲状腺癌经典式颈淋巴结清扫术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联合进口的喉返神经探测仪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原位保留甲状旁腺血供及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在甲状腺全切术中明显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的发生率。
3.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采用术后康复指导、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结合手术治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4.利用乳腺病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结合手法通乳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开引流造成的创伤,解决广大患者困扰。
专家介绍:
1.张国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医院执行院长、肿瘤诊治中心主任,乳甲外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国内率先开展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引导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导航。主持多项重大课题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擅长乳腺癌及消化道肿瘤等的综合诊疗、光学分子影像学与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导航等。
学术兼职: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2.黄文河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乳甲外科副主任。
擅长乳腺癌外科治疗及乳腺疾病微创手术治疗和甲状腺疾病治疗,特别对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及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手术有较深的造诣。精通乳腺癌辅助治疗和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学术兼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乳房整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汕头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汕头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师协会乳腺病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3.赵旭晔: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解放军医学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项,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于中华级、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
熟练掌握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治,对乳腺炎症疾病有独到见解,擅长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同时注重个体化治疗。开展了乳腺肿物切除术、乳腺肿物穿刺活检术、乳腺区段切除术、乳腺脓肿造口引流术、乳腺癌保乳术及改良根治术等术式。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科室位置:
门诊:门诊2楼C区(肿瘤诊治中心);
病房:1号住院楼10楼。
联系我们:
1.-
2.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