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及高危病变病理学新认识

李挺

医院病理科

  所谓“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包含乳腺一大组非常异质性的病变,对其基本认识在20世纪末已达成基本共识。乳腺高危病变是其中一组临床、病理学和生物学上的异质性疾病,这些疾病诊断之后长期持续性乳腺浸润性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但危险程度和水平各异,有些预示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而有些则是乳腺癌的直接前驱病变,因此,临床意义与干预策略也不同。该组病变中非典型导管增生、非典型小叶增生和小叶原位癌双侧乳腺发生浸润性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小叶原位癌危险性更高并为非责任性前驱病变;导管原位癌被认为是真正的前驱病变,同侧最终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较大。平坦上皮不典型性危险水平尚不明确。目前尚缺乏临床病理学和分子方面个体化危险性预测指标,这是未来个体化危险性处理策略的关键所在。

  女性乳腺组织学主要实质性组分为上皮组织,虽与乳腺中大量纤维脂肪等软组织相比仅占很少比例,但却是乳腺主要疾病的发源组织。乳腺上皮组织组成10~15个节段单位,每一个节段单位由小叶-小导管-导管-集合管组成,并开口于乳头,成为“花树”状结构。乳腺小叶是乳腺实质的基本单位,由终末导管和不等量盲端终末导管(腺泡)构成,其间含疏松的纤维血管间质,称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是绝大多数乳腺疾病的起源。

非典型小叶增生:小叶部分导管及腺泡轻度膨胀,小而一致性低黏附性的细胞增生(HE染色,×)

小叶原位癌:全小叶受累,导管及腺泡膨胀,肿瘤细胞呈低黏附性。中央一个腺泡内可见微钙化(HE染色,×)

平坦上皮非典型增生:导管上皮被覆一层或多层异型一致性增生细胞(HE染色,×)

非典型导管增生:一个导管腔扩张,细胞一致性增生,呈筛状结构(HE染色,×)

低-中级别导管内癌,多个导管膨胀,腔内肿瘤细胞一致性增生,核轻-中度异型,形成筛状结构(HE染色,×)

高级别导管内癌:导管显著扩张,肿瘤细胞增生,核异型,中央形成坏死(粉刺状坏死)(HE染色,×40)

图1 乳腺高危病变病理学图片

原文参见: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6(7):-.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医院病理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7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